日本中文一区二区三区_99re国产视频_国产经典视频一区_网站在线观看你懂的

熱門關鍵詞:客車 卡車 商用車 北汽股份 上市 

進入“靜默期” 北汽股份登陸H股步入“最后一公里”

時間:2014/6/30 9:08:10來源:中國經營報作者:鄭宇責編:0條評論

 

運籌帷幄了近四年,北京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汽股份”)赴港IPO終于進入了“倒計時”階段,有消息稱,北汽股份有望于今年10月正式登陸香港H股。

 

記者就此向北汽集團及北汽股份求證,相關負責人對此并未予以否認,但均表示內部沒有確切消息,目前尚無相關信息可以披露。

 

在證券分析人士看來,這或許正是北汽股份即將上市的前兆,因為其已經進入了上市流程中慣例的“靜默期”。事實上,自北汽股份成立以來,其上市時間數度推遲,在經過幾輪調整之后,北汽股份目前已經具備了登陸H股的條件,只欠一陣“東風”。

 

上市“靜默期”

 

北汽股份及北汽集團已“沉默”多時,經過多年的籌謀與多次調整,北汽集團董事長徐和誼的夙愿或許即將達成。

 

對于徐和誼來說,一次又一次地更新北汽股份的上市時間表或許是他最不愿意做的事情之一。原本計劃于2013年赴港IPO的北汽股份,在將這一計劃推遲到今年二季度之后,依然未能如期出現在港交所的交易名單上。不過,不知是出于謹慎還是對上市事宜的進展早有預料,徐和誼在今年4月就曾對媒體表示,北汽股份將在下半年登陸H股,計劃融資100億~200億元人民幣。

 

近日,業內又有消息傳出,北汽股份已經進入預路演階段,有望于10月正式登陸H股。對此,北汽集團及北汽股份方面雖然都三緘其口,但并沒有否認。“北汽股份上市的相關工作一直都在推進,但內部目前并沒有上市時間的確切消息,這些都是由專門的‘上市辦’負責。”北汽股份相關負責人表示。而這個從未出現在公眾面前的“上市辦”則顯得相當神秘,截至發稿時,記者仍未與其取得聯系。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北汽股份可能已經進入了‘靜默期’,能否在10月正式上市現在還不好說,但今年年內登陸H股的希望很大,因為北汽股份在H股上市的基本條件都已經成熟。”民族證券首席汽車行業分析師曹鶴告訴記者,北汽股份及北汽集團目前的“沉默”,很可能恰恰說明了其上市日程將近。

 

按照慣例,公司在首日上市交易前的一段時期內或上市后的幾周內對外不發布任何信息,保持靜默,即所謂的“靜默期”。相較于此前不時釋放上市進展的相關信息,北汽股份近幾個月似乎都很沉默,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證明,在這場近四年的上市“馬拉松”賽中,北汽股份正進行“最后一公里”的沖刺。

 

坎坷上市路

 

早在2003年,北汽集團就透露了上市計劃,至2006年徐和誼就任董事長之后,推動北汽集團整體上市就成為他的重要工作之一。然而,出于當時北汽集團自身優勢項目的缺乏以及其他外部因素的影響,其IPO設想一直未能成行。

 

2010年9月,北汽股份正式掛牌成立,成為北汽集團謀求上市的乘用車平臺。按照徐和誼的設想,北汽股份應該在2~3年時間內同步實現A、H股的上市,然而,這條上市之路不僅比他想象的更長,而且更為坎坷。

 

作為北汽集團的上市“利器”——北汽股份在成立之初幾乎囊括了北汽集團旗下所有乘用車優質資產,包括北京現代中方股權資產、北汽有限、北汽乘用車事業部、北京汽車研究總院、北汽新能源事業部、北汽動力總成事業部等。不過,由于合資雙方的博弈,北京奔馳的中方股權在當時未能納入其中。

 

在業內人士看來,這正是阻礙北汽股份上市的重要原因之一,因為北汽股份整體盈利性不高,北京奔馳的股權納入則可以有效改變這一現狀。另外,北汽自主品牌當時近乎“無作為”的表現也在一定程度上“拖了上市的后腿”。

 

不得已,北汽集團在2011年放棄了整體上市計劃,改為“一分四”分拆上市,除了已上市的北汽福田之外,乘用車平臺北汽股份、零部件平臺北汽海納川以及銷售服務網絡平臺北汽鵬龍將共同推進北汽集團的上市訴求。

 

按照北汽集團的規劃,北汽股份應于2013年實現上市。不料,由2012年10月開始的A股IPO暫停持續了一年多的時間,導致2013年的新股市場交了白卷。200多家公司選擇離開,700多家公司仍在排隊,這令北汽股份不得不改變計劃:先登陸H股,再實現A股上市。

 

掃平“路障”

 

進入2014年以來,北汽股份開始漸入佳境,其赴港IPO也開始進入“沖刺階段”。

 

2013年11月,北汽集團與奔馳的母公司——戴姆勒公司簽署全面戰略合作交割書,至此,雙方才正式實現交叉持股。根據雙方達成的協議,戴姆勒入資北汽股份,通過購入增發股份持有北汽股份12%的股權,為北汽自主品牌業務的發展提供資金支持,以推動北汽股份的上市。而北汽股份在北京奔馳的股權則增至51%,進而通過實際控股權將北京奔馳納入北汽股份利潤報表,提升整體盈利能力,增加上市砝碼。

 

而作為北汽股份上市的另一個“路障”,北汽自主品牌在紳寶D70、北京40等車型上市之后也開始呈現出明顯的上行趨勢。數據顯示,2013年,北汽自主品牌銷量達到20.22萬輛,同比增長201.8%。

 

除此之外,今年3月,原本隸屬于北汽股份旗下的北汽新能源正式掛牌獨立,成為與北汽股份同級別的股份有限公司。在業內人士看來,北汽股份的這一決定可謂一舉兩得:一方面,將目前投入大、收益微的新能源汽車項目剝離出來,可以降低對北汽股份赴港IPO的負面影響;另一方面,此舉也為北汽集團的分拆上市增加了一支“新軍”,在目前的政策形勢下,新能源汽車較汽車產業其他板塊而言擁有更多的上市契機。

 

這也就意味著,即將登陸H股的北汽股份主要涵蓋五大業務:即北京奔馳、北京現代兩個合資品牌乘用車業務,自主品牌乘用車業務,由北京汽車研究總院開展的產品開發業務以及以薩博技術為基礎建立起來的動力總成業務。

 

“經過幾年的調整之后,北汽股份基本解決了北京奔馳和自主品牌的問題,現在公司的股權構成和主營收入都已經符合上市條件。目前應該在走最后的程序,當然,在H股上市一樣要排隊,不過要比在A股排隊容易得多,北汽股份現在只差這一陣東風。”曹鶴表示,“預計其IPO規模將達到100億元左右,應該不會超過150億元。從北汽股份的發展現狀來看,這筆資金很有可能被投入到北京現代第四工廠的建設以及北汽自主品牌的研發中。”

 

相關閱讀:

 

北汽股份啟動預路演 有望10月正式登陸H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