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前”曾隱患重重 昌河汽車上演逃離央企大戲
生活中反應過激
“什么是被兼并?被兼并后就是任人宰割。”汽車行業知名分析師賈新光表示,上海汽車兼并南京汽車,干部全部換成上海人。而長安只派一個總經理過去,昌河汽車就不干了。被兼并后生產資質為什么不能動?重組就得需要資產、資源重新優化配置,如果覺得還不行,還可以一賣了之,畢竟兼并方擁有資產處置權。
從重組后的表現來看,昌河可謂反應過激。
張永輝告訴記者,集團控制的三個重要維度是財務、人員和戰略:長安汽車在財務上沒有大量支援昌河,人員上,管不住昌河中高層的心,戰略上是消滅昌河,二者矛盾激化也在所難免。
換句話說,昌河汽車的過激反應出于對這這一整合行動惡意性的預判,擔心自身的品牌消失。由于雙方業務、產品嚴重雷同、互相構成競爭,為主推長安 品牌,長安希望把昌河變成代工基地。這遭到了昌河的極力反對。本來整合的難度就大,再加上對長安汽車發展戰略的不認同,昌河汽車難免存在怨氣而不顧大局的心態。
娘家人的作用
強扭的瓜不甜。整合一開始,有關方面沒有考慮昌河汽車和長安汽車自己的意愿,且未能充分意識到地方政府和央企之間的利益博弈,強行拉郎配,最終釀成分手的苦酒。
在中國,生產資質是一家汽車生產企業的生命線,沒有了資質,就沒有了一切。分析人士稱長安汽車整合昌河汽車后,昌河的整車生產資質本來可以轉移 到長安汽車旗下,然而地方政府這一娘家人出于自身利益考慮,把昌河當作自留地,不希望把這一資質轉出,引發了上文中的罷工事件。
此外,地方政府和央企之間的利益沖突還體現在行政利益錯位上。雖然昌河汽車高管的工資由企業發,但是其仕途卻掌握在地方政府手里。是不被重視的 企業高管的吸引力大,還是省市官員的誘惑大,相信不少人會做出自己的判斷。由于昌河汽車的高管服從于地方利益,所以盡管長安汽車控股了昌河汽車,卻未能實 現對昌河汽車的管理。
賽迪經智投資戰略咨詢中心總經理吳輝告訴記者記者,地方政府對昌河汽車強力干預,其原因在于地方政府對GDP的崇拜以及招商引資的壓力。昌河整 車生產資質得以保留,與江西省政府的努力密不可分。最終,昌河汽車在脫離長安時資產遭“分割”,其合肥基地和九江與景德鎮基地“一分為二”,分別隸屬于長 安和江西省。
不過,賈新光認為不能完全否認政府的作用。吉利收購沃爾沃的過程中,瑞典政府和企業工會都出面了。政府的訴求是不要把工廠搬走,工會的訴求是不裁人。任何兼并重組都很難操作,只有充分考慮多方的利益問題,重組才有可能成功。
“企業兼并重組未來的阻礙可能不會是政府,而是工會和就業壓力。”張永輝告訴記者,根據383方案體現出國家稅制調整及國資委推投資基金控股央企的改革,未來央企跨地域的整合難度會降低。
再婚仍有難題
離開長安的昌河,未來無論獨立發展還是再婚,都存在較大難題。既然之前在長安汽車旗下時一直要鬧獨立,那么昌河來獨立發展會不會是一個好選項呢?
在賈新光看來,昌河汽車不可能獨立發展,其只有微型汽車,并且面對的是不斷萎縮的市場,發展空間有限。
吳輝坦言,無論是誰出手,昌河被大型汽車企業兼并的可能性更大,發展空間也會更大,因為未來汽車企業會越來越少。
采訪中,多名汽車行業人士對記者提及,對于昌河來說,具有互補優勢的北汽將是良好的選擇。一方面北汽可以提升規模與實力,另一方面昌河則可以借助北汽的資源發展。
北汽集團董事長徐和誼此前向媒體暗示,10月底,北汽將完成今年汽車行業最重大的兼并重組項目,并稱該企業位于江西、是一家國企。不過,截至發稿前,北汽并未向記者最終確認是否并購昌河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