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分拆昌河 江鈴或成北汽并購最大阻礙
北汽入贛的理由
徐和誼對昌河汽車的覬覦早在5年前便眾人皆知,后來由于種種原因,隸屬于兵裝集團的長安汽車最后奉命接手了昌河。
但倔強的徐和誼并未因此而徹底放手。他不僅于2008年從昌河方面挖來了原昌河汽車總經理蔡速平接替北汽控股原副總經理童志遠,同時在昌河被長安重組后,還誠邀昌河汽車副總經理曠光華加入北汽。這兩個人物在北汽再度收購昌河的計劃中貢獻不小。
2012年昌河汽車因聽聞中國長安計劃在整合長安鈴木和昌河鈴木的基礎上,把昌河鈴木生產資質轉移給長安馬自達使用而以罷工抗議。之后雙方關系雖有所緩和,但實際上長安對昌河已經失去了管轄權。
今年4月20日,獨立參展上海車展的昌河鈴木以發布雙品牌戰略的方式,表明“自治”姿態,此時長安與昌河已經貌合神離。而此時北汽收購東南汽車計劃落敗,而東臨福建同處于中國東南部的江西昌河汽車再次進入徐和誼的眼中。這是北汽尚未進入的一片空白地。
在此之前,北汽先后通過兼并和自建的方式在中南株洲、華南廣州、西南重慶和華北北京四個方位完成了均衡的戰略布局,但富饒的東南地區,北汽始終沒有“據點”。
昌河汽車所在的地理位置對北汽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它南連廣東、西接湖南,可以貫穿北汽在中南、華南的兩個基地。特別是昌河汽車在發動機、變速器上的微車配套技術,正是北汽株洲微車基地所需。
“北汽收購昌河后,不僅可以獲得昌河鈴木的汽車生產資質,與鈴木汽車間接有了合作關系,填補在小型車領域的生產空白,同時還可以獲得昌河汽車在微車領域的生產技術,進一步增加北汽的微車銷量。”知情人士稱,現在并購的關鍵點是江西省政府是否愿意接納北汽入贛。
長安“捉放曹”
北汽在擴張,長安卻在收縮自己的勢力范圍。“為了保證財務報表上的利潤增長,長安已經放棄了三年前狂飆突進式的戰略擴張,而是有選擇地重點支持某些企業,放棄某些企業。”知情人士稱,在這張放棄的名單里,除了昌河汽車,還有前不久合作告吹的云內動力。
實際上,自2009年長安奉命從中航工業手中收編哈飛、昌河后,中國長安設想的“三箭齊發”戰略從未真正實現。長安除了拿自己的幾款產品到哈飛、昌河處代工生產外,至今這兩家企業的銷售業績也未擺脫虧損泥潭。
據相關數據統計,2011年和2012年,哈飛轎車月銷量不足千輛,產能大部分閑置,而昌河方面自罷工事件后,已與中國長安“撕破臉皮”,早已處于自治狀態。長安為昌河方面設計的昌河鈴木與長安鈴木整合計劃也成為泡影,這直接導致了鈴木與長安方面的關系逐漸疏遠。
長安曾向證監會承諾,當哈飛、昌河具有連續兩年盈利能力時,兩家車企資產將注入到上市公司長安汽車中。如今三年已過,哈飛、昌河已成為長安沉重的心理負擔,為了今后上市公司不受其拖累,長安必須盡快采取行動。
據記者了解,昌河“獨立”后,長安與江西的緣分并未因此而斷絕。昌河汽車目前擁有兩個整車生產資質,一個歸昌河鈴木所有,一個歸合肥昌河所有。昌河鈴木有景德鎮、九江兩個生產基地,主要生產鈴木牌汽車,合肥昌河主要生產昌河自主品牌的福運、福瑞達微面和福瑞達單雙排車。
長安與江西方面商談的結果是,將昌河鈴木旗下的景德鎮、九江兩個整車生產基地、發動機工廠和生產資質剝離;而合肥昌河的生產基地和資質仍歸長安管轄。今后,長安將把旗下的自主車型導入合肥,從而將合肥昌河變為長安在合肥的生產基地,產品由長安重新注入,原來生產的昌河車型則設法回歸江西,有可能納入到北汽名下。
“將合肥昌河劃歸長安并不是一種補償,而是早已有之的戰略規劃。”知情人士稱,在2009年重組之時,合肥昌河因地價過高,長安便放棄與中航工業簽訂相關的戰略合作意向書。而合肥市政府并不愿意放棄這次重組機會,單獨向長安表示,可以在合肥高新技術園內批一塊地給長安,作為長安在合肥的戰略基地。
今年7月初,合肥市委常委、副市長韓冰在會見中國長安副總裁連剛時表示,“希望與長安集團進一步保持密切合作,加快基地建設,開創央企和地方合作共贏的新局面”。此時,昌河一分為二的獨立計劃已經成形。
“將昌河景德鎮、九江基地放行后,長安會加快推動福特進入東北地區,通過福特與哈飛合資的方式,盤活東北三家工廠,哈飛汽車、東安動力[1.62% 資金 研報]和東安三菱。同時為成立不久的長安PSA和長安馬自達做好前期準備,力圖將后兩者的資產轉入上市公司長安汽車中。”知情人士稱,現在長安的想法是,與其傷及十指,不如斷其一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