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公交問題頻出 動力電池平均三年衰減14.87%
近日,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夏季論壇(2016)上,中國道路運輸協會城市客運分會理事長張國光表示,根據城市公交企業新能源公交車輛使用情況調查和專項調研,新能源公交還反映出不少問題,比如,動力電池數衰減快問題,新能源公交電池平均衰減第一年6.05%,第二年9.77 %,第三年14.87%(達到20%,不適合做為動力電池使用)等。
據張國光介紹,城市公交企業新能源公交車輛使用情況調查和專項調研工作中公交反映較多的問題主要有:
新能源公交車續駛里程短,難以保障公交企業正常的運營調度安排;為增加續駛里程,客車企業片面增加車輛電池的數量,導致“帶高負載運行”,相對減少乘客數量;
新能源公交車運營及維修保養成本增加。運營成本平均增加76,7%,維修保養成本增加34.6%(目前新車使用較多,這一數據看上去還可以);
動力電池數衰減快。電池平均衰減第一年6.05%,第二年9.77 %,第三年14.87%。(達到20%,不適合做為動力電池使用);
新能源公交車的核心技術。如電池、電機、電控等問題沒有得到根本上的突破。特別是動力電池能量密度低,電池組單體一致性差,電量衰減快,使用壽命短,充電時間長,電池低溫性能差等主要問題;
驅動電機低速扭矩調節范圍小,低速扭矩不足,造成車輛駐坡難以起動;
新能源公交車使用方面標準制定滯后:如安全方面,動力電池系統、電動驅動系統、電動控制系統的維護和安全防護;
新能源公交車信息化安全遠程監控平臺,和公交企業的信息平臺之間沒有做到共享;
充電設施建設報批難,建設費用高,公交企業沒有能力建設或擴容充電設施。政府加大對新能源公交車充電設施的投入和建設,但數量不足,受客觀條件限制,充電站位置有的不合理,沒有達到車輛和車輛運營調度對充電樁的數量和位置的要求。致使很多插電式混合動力公交車夜間停止運營后,沒有按要求用“波谷”電充電,只能用混合動力模式運行;
公交企業技術、裝備和培訓都沒法滿足對新能源公交車維修和保養的要求。盡管政府加大對新能源充電設施的投入和建設,但數量不足。
另外,張國光也指出,有必要從公交企業的角度認識新能源公交車節能與安全使用:首先是安全公交企業的底線。涉及公交車輛的安全,不僅僅是企業本身的安全,更是社會的公共安全。安全事故結果將是乘用車同等安全結果的的十倍、數十倍,造成的社會的影響將是百倍以上。
其次,公交企業對新能源公交車的使用首先考慮的是安全問題。從新能源公交車的帶有高壓動力電源、高壓電器等的技術特點出發,重點防范車輛的高壓觸電事故,動力電池溫度失控造成的火災安全事故,以及涉水高壓動力系統被淹的安全事故,以及對充電環節的電池過充安全、觸電事故等。
再次,新能源公交車的可靠性和新舊車安全標準的一致性,都是公交人對車輛安全使用中關注的重點。
最后是,對公交車在特殊氣象條件下的安全使用。城市公交企業運營秩序的保障,從廣義來說也是一個安全問題。如有的城市今年的嚴重城市內澇造成新能源公交車的因涉水問題停駛,破壞了整個城市的公交運營秩序,直接威脅到整個城市的公共交通的交通保障功能。
針對上述的情況,張國光對公交實際使用工況的新能源公交車發展技術路線的建議是:
純電驅動模式是新能源公交車輛發展戰略取向,混合動力也有客觀的實際要求,要根據國家、行業和地方支持政策、技術特點和市場要求,科學選型。
插電式混合動力公交車具備制動能量回收,紅燈停車發動機怠速停機等功能,節油(氣)性能好,排放環保性能優異,是一種城市公共交通綠色、環保的新技術推廣車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