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純電動公交車運營情況探秘
8月8日,“海葵”來襲,浙江杭城為抗臺風全市放假一天,原本馬路上川流不息的車輛也變得稀稀落落的。
在這大風雨中,剛剛運營不遠的純電動公交車是否會出現不良狀況呢?為此,記者冒雨頂風來到位于杭州西郊的17路終點站。
在暴雨中經受考驗的車輛
涉水性好 臺風考驗過關
在大雨中,記者在西湖科技園公交車站場見到停放著的十幾輛各類型公交車,其中有三輛正是在6月18日剛剛投放運營的純電動客車。這類車輛全身草綠色,比全市統一刷成墨綠色的混合動力客車和液化天然氣車顏色淺了很多。另外,這類車左邊印著“萬向純電動客車”、右邊印著“新能源客車”,車身尾部還印上“純電動零排放”。
在這大雨天中,行駛于17路線路的幾輛純電動車輛照樣正常行駛。見到有兩輛純電動車正在做出站準備,記者便到車上向司機詢問涉水性問題。
“不怕,這車遇水沒事。”在與司機的交談中,記者發現每一輛車上都有一位萬向電動汽車公司質量組的工程師全程跟車,他同時會把每天的里程及運行情況記錄下來,以便進行相應改進。
“目前發現的問題不多,涉水性也還不錯,在這樣的大臺風天依然能經受得住考驗。”隨車的一位陳姓工程師這樣說道。
而據另一位隨車的王姓工程師表示,萬向在推出這類車時,已經進行了反復研發、試驗以提高涉水性能。“這車對關鍵電路部位全部采用全密封處理,有效防止雨水進入”。
正準備駛出站場的萬向純電動公交車
記者在站場逗留許久,期間狂風大作,暴雨如注,記者只要在車外待幾分鐘就會全身濕透。不過,這樣的風雨似乎并沒有影響到公交車的正常運行。期間,共有三輛純電動客車從站場正常載人駛出。在采訪路上,記者亦遇到兩輛從對面駛過的純電動公交車,在這大雨天中這類車沒有出現“趴窩”狀況。
電池過重 白做無用功
在純電動客車的推廣中,電池瓶頸一直困擾眾多廠家,萬向純電動客車的電池性價比又是如何的呢?
陳工程師告訴記者,該車使用的都是磷酸鐵鋰電池,每輛車共有10組車載電池,分別安裝在車身兩側,其續航里程是150公里。“這種純電動大巴跑17路,一圈35公里,一天跑6圈,但公司規定跑上3圈共105公里后,就要換一次電池。總體來說換電還比較方便,全部采取人工換電方式,大概10-15分鐘就可以換完。換下來的電池大約要充兩個多小時。”
萬向純電動車內部照片
$page$
這位工程師同時指著車輛出站口的右側說:“對面馬路就是國家電網建的換電站,專供這些純電動車輛使用,你可以去看看。”但當記者來到換電站門口時,并未發現這個充電站外邊有任何國家電網的標識。守門的一位保安告之,不經過萬向集團公司高層的同意,不允許任何人進入換電站場。據悉,目前的換電站是由萬向集團所建。
在站場附近的換電站
據一位司機師傅向記者介紹,一組電池重約246公斤,一組就是2460公斤。若按成人平均體重70公斤來計算,一組電池相當于35位成人的體重。這樣的重量,不得不讓人質疑電池能量會有很大的無用損耗。
運營成本偏高
國內運行的不少純電動客車普遍存在動力不足的問題,萬向純電動客車是否也會有這樣的技術瓶頸?
“我們的交流電大電機功率達到1600千瓦,最大電壓達到600伏。”陳工程師表示,該車的動力性能非常好。
隨車的每位工程師都會詳細記錄每日的行駛里程及耗電情況,但在采訪中,記者從兩位工程師那里了解到,萬向純電動客車每日耗電量并不相同。在同樣每日行駛里程210公里的情況下,一位工程師記錄的每日耗電是240度左右,另一位工程師記錄的則為300度左右。
若以每日行駛210公里、耗電270度、每度電2元來計算(工業用電標準),每輛純電動公交車的日耗電成本為540元。但在同樣的工況下,記者了解到普通公交車耗油約70升柴油,以每升柴油7元來計算,每輛車的日運營費用為490元。如此高的運營成本,是否會成為純電動公交車推廣的“絆腳石”?
未來方向尚不明確
“這車開了一個多月,感覺很不錯。”一位司機告訴記者,目前杭州公交只有5輛純電動客車,全部在17路的線路上進行載人試運行。“這類車采用的全是自動擋,開起來很輕松”。
記者注意到,純電動客車的車身內部與傳統車輛沒有太大區別,不過在司機左手扶手上有一套自動擋的換擋裝置,這讓記者感到有些意外。另外,記者在該車的擋風玻璃右上側看到了“江西百路佳”的貼標。“(這)是我們造的車,但我們用的是百路佳客車的‘牌照’。”陳工程師這樣說道。他同時告訴記者,這類車含10組電池的售價是160萬元。
這么高的價格能否讓公交集團買單呢?記者從杭州公交集團科技信息部了解到,杭州目前只有5輛純電動公交車,全部由萬向集團研發,車身長度、造型與普通12米公交車差不多。“但這5輛車并不是公交集團采購的,而是我們給他們提供一個試驗平臺。以后是否會選購(這類車)還不明確。”
記者還從王工程師那里獲悉,下半年杭州公交將再增加投用25輛萬向純電動車輛的試運行,在充電模式上可能會選擇直充模式,但對于快充、慢充方式的選擇,目前還未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