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商用車網 原創】
2024年5月28日,汽車行業高端智庫論壇——泰達汽車論壇的新聞發布會在北京舉辦。從2005年首次舉辦以來,泰達汽車論壇每年向行業釋放政策方向、傳達產業精神,助推中國汽車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恰逢20周年節點,面對汽車產業全球化新機遇,本屆泰達汽車論壇更加令人期待。
在28日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秘書長許艷華聚焦動力電池領域,進行了重要發言。在發言中,她著重提到固態電池、全球化、儲能電池,并對中國動力電池未來技術路線走勢作出預判。下面請看第一商用車網帶來的詳細報道。
堅持技術路線多樣化 固態電池是重要方向之一
我國新能源汽車的蓬勃發展,極大地促進了動力電池產業的持續高速增長。目前,我國已建成全球最完整的動力電池產業鏈,并培育了世界級的電池企業,為新能源汽車從培育期走到普及期貢獻了力量。許艷華指出,我國動力電池產業之所以取得今天的成就,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在于堅持兩條技術路線并行,同時發展磷酸鐵鋰電池與三元電池,全球只有中國形成了這一格局。
數據顯示,在新能源汽車市場需求的帶動下,2024年1-4月,我國動力電池累計裝車量120.6GWh,累計同比增長32.6%,三元電池累計裝車量40.8GWh,占總裝車量33.8%,累計同比增長41.2%;磷酸鐵鋰電池累計裝車量79.8GWh,占總裝車量66.1%,累計同比增長28.6%;半固態電池和鈉離子電池實現裝車。許艷華分析,這一方面反映了我國動力電池市場的增長態勢,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在三元電池和磷酸鐵鋰電池兩大主要技術路線基礎上,半固態電池和鈉離子電池等不同技術路線的電池產品加速向商業化應用階段邁進。
面對未來,從全球角度來看,更安全、更高比能的液態鋰離子電池、固態電池是重要方向,全行業聚力攻克高比能液態電池和固態電池產業化的難題。許艷華判斷,對中國而言,2030年前,動力電池技術路線仍是高比能液態電池、磷酸鐵鋰系電池為主的市場格局,電池性能會持續提升;2035年前后,磷酸鐵鋰電池占比會有所下降,有成本優勢的高比能液態電池占比會上升,同時,固態電池、鈉離子電池在車端應用比例會增長,預期將達到10%或更高,鈉離子電池在儲能電池領域會占有一定的市場地位。
積極參與全球化 緊抓儲能電池發展重要機遇
在許艷華看來,中國電池產業要想在充分競爭中保持領先優勢,除開在技術路線上堅持多樣化、與時俱進,還要充分發展產業優勢、積極參與全球化,緊抓儲能電池為中國電池產業發展帶來的重要機遇。
全球化方面,中國電池全產業鏈已積極在全球布局。據電池聯盟統計,有16家鎳鈷鋰金屬資源企業在11個國家部署產能,有18家四大材料企業在12個國家部署產能,有10家電池生產企業在12個國家部署產能,規劃產能超過500GWh。2023年,動力+儲能電池出口已占到總出貨量的21%,比2022年增長10個百分點。在中國以外市場,中國電池企業市場份額接近30%。
儲能電池方面,到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或將達到2021年的13倍,電池儲能是未來儲能的主要技術路徑。國際能源署預測,在成本下降和政府支持力度加大的情況下,全球安裝的電池儲能系統將從2023年的86GW增加到2030年的760GW以上;在凈零情境下,全球安裝的電池儲能系統將從2023年的86GW增加到2030年的1200GW。
“中國電池產業抓住了儲能電池發展機遇,形成動力、儲能電池比翼雙飛的發展局面。2023年,中國儲能電池出貨量占比超過15%,占電池出口約17%,未來根據對全球儲能市場預測,儲能電池將占電池總出貨量的30%左右,儲能電池發展必將賦能中國新型電力系統構建。”許艷華說道。
結語
據悉,本屆泰達汽車論壇將圍繞“風雨同舟二十載 攜手并肩向未來”的年度主題,于2024年8月29日至9月1日在天津市濱海新區舉辦。關于本屆泰達汽車論壇更多干貨信息,請繼續關注本站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