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商用車網 原創】
2020年,國內新能源重卡共計銷售2619輛(交強險終端銷量口徑,不含出口和軍車,下同),雖然市場總量較2019年下降48%,但對于這一細分領域的前景,大部分人都相信“來年會更好”!
猜到了會很好,但沒猜到會這么好。從今年3月份開始,新能源重卡市場已連續7個月同比增速破百(或接近破百),截止到2021年9月,全國各地已有4311輛新能源重卡掛牌運營,較去年同期大漲136%。
在這個越來越火爆的細分領域,誰是那個最靚的“仔”?
在新能源重卡整體銷量和新能源牽引車銷量均位列榜首的華菱汽車,絕對當仁不讓。
月銷量連續奪冠 累銷大幅領先 份額提升明顯
2021年1-9月,華菱新能源重卡在全國各地累計銷售674輛,同比增長189%,不僅在銷量上大幅領先,189%的增幅也在一眾企業中領跑。今年1-9月,華菱在4、5、6、7月,連續4個月摘得新能源重卡市場月銷量榜冠軍,9月過后累計銷量已領先第二名百余輛。
更值得一提的是,華菱新能源重卡在今年1-9月新能源重卡市場的份額達到15.63%,較去年同期的12.75%提升了近3個百分點。要知道,2021年新能源重卡市場涌進大量新“玩家”,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不少老“玩家”份額出現下滑,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華菱新能源重卡的市場份額提升了2.88個百分點,尤其難得。
上圖可見,2021年新能源重卡市場容量較上年同期已變大了一號,但比新能源重卡市場整體變化更大的,是華菱新能源重卡更加肉眼可見的“膨脹”速度。
越來越多元:牽引車繼續領航 自卸車、攪拌車漸成“氣候”
今年1-9月,國內新能源牽引車累計銷售2292輛,在整個新能源重卡市場占比已超過半壁江山,達到53.17%,較去年同期(22.65%)大幅擴大。與市場整體有所不同的是,作為目前國內新能源重卡和新能源牽引車的雙料冠軍,華菱新能源牽引車在其新能源重卡銷量中的占比卻有所下降。
下圖可見,2020年1-9月,華菱累計銷售的233輛新能源重卡,有214輛是新能源牽引車,占比達到91.85%;今年1-9月,華菱新能源牽引車累計銷售556輛,同比增長160%,穩居新能源牽引車市場榜首。截止到9月份,華菱新能源牽引車在華菱新能源重卡整體銷量占比為82.49%,較去年同期下降9.36個百分點,這是為什么呢?
顯然,華菱新能源重卡的種類越來越豐富,不再是牽引車獨占鰲頭。2021年,華菱新能源自卸車、星馬新能源專用車產品頻繁登上工信部新車公示,在341批新車公示中,兩款星馬純電動攪拌車赫然在列,其中一款為換電車型;在最近的第347批、348批新車公示中,華菱又有兩款總質量31噸、功率達到250Kw的換電式純電動自卸車連續上榜。很快,TA們越來越多地進入了城市里屬于各自的戰場,以星馬純電動攪拌車為例,自上市以來,已陸續進駐北京、深圳、鄭州、杭州等市場,全面助力城市綠色基建。
而作為華菱新能源重卡的銷量擔當,華菱新能源牽引車也不遑多讓,不僅在河北、內蒙、天津等地的鋼廠、港口等地接連交付,技術路線也不斷豐富。在347批新車公示中,華菱上榜了一款總質量25噸的氫燃料電池牽引車,搭載特百佳動力TZ400XSTPG32電驅動系統,功率達到360Kw。
早布局先“上場” 華菱在新能源賽道上步步領先
前些年,不看好一年只有幾千輛市場容量的新能源重卡的人比比皆是,如今呢?尤其是“3060雙碳目標”已被明確寫進政府工作報告的2021年,恐怕再沒有人不把新能源重卡市場這個細分領域當成香餑餑了吧?但不得不說的是,對于那些在新能源領域布局已久、深耕多年的企業來說,或許才剛剛到了開始收獲的季節。
“因為我們研發(新能源商用車)比較早,2018年純電動重卡上市,從去年開始已經連續兩年銷量位居全國第一,今年份額在20%以上。今年開票銷量是去年同期的4倍,全年預計達到1200輛左右。”這是漢馬科技集團總經理鄭志強在近日商用車媒體走進漢馬科技活動時向媒體透露的一組數據,輕描淡寫的一句“研發比較早”,道出了華菱新能源重卡當前行業地位的主要原因。
據了解,華菱新能源項目的發展歷程最早要追溯到2013年,當年5月份,華菱啟動了全球范圍內的新能源汽車調研;2016年3月,華菱新能源商用車項目正式成立,隨后在2017年7月獲得純電動重卡生產資質;2018年6月,華菱純電動重卡投放市場,華菱換電重卡則在2019年2月率先上市;隨后,華菱分別在2019年8月和2020年7月獲得混合動力重卡和燃料電池重卡生產資質。也就是說,目前漢馬科技在新能源領域已具備純電動、混合動力和燃料電池三個技術平臺,包括牽引、自卸、載貨和專用車從研發到生產再到上市的一切該有的資質和能力。
在順應“綠色低碳”發展趨勢,各地政府強力推進新能源重卡的大環境下,明年新能源重卡的“行情”繼續大漲已無懸念,牽引車、自卸車、攪拌車等新能源細分產品均已到位的華菱汽車,顯然已準備好接受新的挑戰。
華菱新能源重卡即將迎來滿產的202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