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汽淮南公司:承載淮南新能源重卡夢
在淮南經濟技術開發區東南一隅,矗立著一座嶄新的現代化汽車制造企業——這就是承載著淮南自己生產汽車夢想的陜汽淮南專用汽車有限公司。自從去年10月28日舉行投產儀式以來,公司新能源重卡昂首啟程,一路駛來,狀況如何,一直是全市人民熱切關注的焦點。5月23日,記者前往公司探營,揭開這家淮南產業轉型升級標志性企業神秘面紗的一角。

陜汽淮南公司生產線
一步入公司,記者眼前為之一振,一輛輛锃亮威猛的德龍F3000新能源重卡汽車正整裝待發,準備開往內蒙古、浙江、湖北等客戶所在地;再踏進寬敞大氣的總裝車間,上百名工人正駐守在各自崗位上,伴隨著機器設備的運轉聲,緊張又井然有序進行重卡汽車底盤的裝配。公司副總經理楊亞鋒告訴記者:“當前重卡市場環境比較好,這為剛剛投產的陜汽淮南專用汽車有限公司帶來了極大的市場機遇,當前我們在加緊度過投產磨合期后,將逐步擴大產能,為市場奉獻更多淮南制造、技術領先的新能源重卡汽車!”
陜汽淮南專用汽車有限公司規劃投資近16億元,占地面積1000畝,由陜西重型汽車有限公司、淮南市產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共同投資組建、以液化天然氣為動力的新能源專用車生產企業,也是陜汽在華東地區唯一的新能源專用汽車生產基地,更是淮南市致力于產業轉型升級,與陜汽集團攜手合作的重點招商引資項目。而陜汽集團何以把在華東這一重要的棋子布局在淮南,不僅僅看重的是淮南的區位優勢,也不僅僅青睞淮南轉型發展蘊藏的巨大潛力,更是為淮南人民期望實現自己的汽車夢而付之行動的誠心、熱情所打動。實踐證明,這片誠心和熱情,在項目建設過程中不斷發酵、升華。
2011年4月16日,公司一期項目開工之初,市政府就同步成立了一個為項目建設服務的領導小組。在每周、每月的調度會上,項目建設與市政、規劃、環保、質監、消防、供電等各個環節都實現了直接對接,提前介入,現場辦公,為項目建設節省了大量寶貴時間和人力、物力。各項行政審批、備案等工作高效推進。公司綜合部許主任介紹,“在陜汽同期建設的5個子公司中,淮南公司是第一個取得工信部項目備案的,這與市政府和相關部門對公司的大力支持、幫助密不可分。”正是如此,一年半后的2012年10月28日,埋藏在淮南人民心中60年的汽車夢終于成為現實:第一輛新能源重卡汽車順利下線。很快,市發改委、市經信委爭取了近200萬元專項資金,為剛剛投產需要投入大量資金的公司補充了新鮮血液,更讓公司感受到了政府對他們的厚愛有加。
然而,投產之后,淮南人民的汽車夢如何繼續延續,淮南制造的新能源重卡汽車怎樣迅速打開市場,揚名立萬,成為全市人民更為關注的問題。楊亞鋒副總經理不無自豪地告訴記者,“雖然公司剛剛投產不久,但生產訂單已呈不斷增長態勢,從投產之初的每月幾十臺,到現在已經達到每月300多輛的水平,隨著產能的不斷擴大,這個數字還將不斷刷新。”這得益于公司制造的新能源重卡具有強有力的市場競爭優勢。據悉,陜汽集團擁有國家新能源重卡研發實驗室,擁有12年的新能源重卡開發歷史和使用時間,技術非常成熟。目前,集團最新研發、國內技術最為先進的液化天然氣技術也就很快應用于公司生產的重卡產品中。同時,產品環保、經濟,根據測算,相比傳統的柴油重卡貨車,每公里可以節約1元的燃油成本,一年下來可以節省10萬元左右。另外,陜汽重卡全國市場占有率達60%,是國內唯一同時擁有4個中國名牌的重卡企業,依托集團強大的營銷網絡和售后服務,公司在華東市場的深耕細作優勢凸顯,前景廣闊。
楊亞鋒說,公司對在淮南的發展充滿信心。目前,公司正在加快進行專用車上裝生產車間的建設,同時緊鑼密鼓推進二期項目建設盡早開工,提升專用汽車裝配能力,最終早日建成年產5萬輛專用汽車的生產能力,實現銷售收入200億元的目標,將公司打造成華東地區乃至全國最大的新能源專用汽車生產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