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主流中重卡企業十二五規劃掃描
剛剛過去的2010年,中國汽車行業,包括中重型卡車行業普遍取得了輝煌的業績。“十一五”規劃期是我國中重型卡車行業大發展的五年,年銷量從2005年末僅有的23.66萬輛,增長到2010年末創紀錄地超過了100萬輛。
隨著2011年的到來,國內中重卡行業進入了“十二五”發展階段。在這一產業集中度較高的領域中,各主流制造商是如何規劃“十二五”藍圖的?本報記者將做一番掃描。
$Next$
中國重汽:成為全系列的商用車企業
2010年是中國重汽制造的我國第一輛重型卡車誕生50周年和中國重汽改革重組10周年,公司全年銷售重卡19.5萬輛,實現銷售收入850億元。
“十一五”期間,中國重汽發生了以下重大事件:2006年4月18日,中國重汽章丘發動機基地正式建成投產,標志著制約重汽發展的核心動力屏障被打破;2007年11月28日,中國重汽在香港聯交所實現紅籌上市,標志著中國重汽有了自己的融資平臺;2009年7月15日,中國重汽與德國曼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標志著重汽擁有了未來若干年部分先進的重卡制造技術;2010年末,中國重汽重組成都王牌汽車公司和組建福建海西汽車公司,標志著重汽將向全系列商用車制造企業發展,并意欲將觸角伸向西南腹地和東南亞市場。
“十一五”末,中國重汽在產品譜系上已擁有HOWO、金王子等九大系列2700多個車型,是目前為止我國重卡行業中產品驅動形式和功率覆蓋最全的企業。
到“十一五”末,中國重汽在營銷網絡上已擁有服務站1587家、經銷單位1168家、4S店196家、品牌專營店197家,在海外設立了24個銷售分部,在全球49個國家建立了銷售和服務網點。
2011年,中國重汽提出產銷重型卡車23萬輛、增速18%、銷售收入過千億元的目標。到“十二五”末,中國重汽銷售收入力爭達到2000億元;將發展成為以重卡產業為主導,中、輕、微、客、特種車輛及工程機械全系列的商用車企業。
$page$
東風商用車:規模和品質同步提升
到“十一五”末的2010年,東風商用車公司實現年產銷中重卡30萬輛,同比增幅66%,超行業平均水平。其中,東風商用車本部(十堰基地東風品牌中重卡)銷售14.3萬輛,銷售收入550億元。
在“十一五”開局之年的2006年,東風商用車推出高端重卡東風天龍和大力神重型工程車系列;2007年,東風柳汽推出霸龍M5重卡系列;2008年,東風天錦新一代中卡系列問世;2009年,推出乘龍M6重卡系列。2010年5月,一期年產能4萬輛的東風商用車重卡新工廠在十堰奠基;9月,年產10萬輛的車身涂裝車間金屬漆改造完成投產;同月,年產3萬臺的dCi11重型發動機能力提升完成;11月,年產3萬臺的東風4H中型發動機基地建成投產。至此,東風商用車完成了一系列產能擴張的啟動和運行。
在“十一五”以前,東風商用車的主導產品是180馬力以下的中卡老產品和準重卡;2006年開始,其準重卡銷量急劇衰減,重卡新品迅速成長。
東風天龍從2006年到2010年,所占比重從0提升到78%;銷量從1916輛提升到接近10萬輛。隨著以天龍為主導的重卡全系列產品的良好市場表現,東風商用車雖然產品轉型晚于行業的啟動速度,但卻實現了高于行業的成長速度。截至“十一五”末,東風商用車以跳躍式的發展進入中重卡行業前兩名。
東風商用車的中卡戰略產品東風天錦,從2008年4月的1754輛到2009年的1萬輛,再到2010年銷售突破3萬輛,標志著該款換代車型的成功。
2011年東風商用車公司要確保市場份額提升,總銷量不低于2010年;實現中重卡市場份額超過19.6%。十堰本部銷售中重卡15.5萬輛,份額達12.4%。這其中,要確保銷售牽引車5.5萬輛,重型載貨車3萬輛,重型工程車2.9萬輛,中型車4.1萬輛。
東風商用車在其“十二五”規劃中提出,通過核心能力的提升來實現價值的增長和高效的運營。公司確立了幾個戰略,包括品質和品牌的戰略。東風商用車總經理黃剛認為,未來無論在中國市場還是全球市場,品質和品牌的競爭將會成為焦點。未來產品本身可能會出現同質化,要想在更高層面差異化,便需要提升產品的特性以及品牌的價值。
對于未來中國中重卡市場的發展趨勢和東風商用車的經營戰略,黃剛表示:“中國的經濟發展還處在重化工業階段,這個時期將會持續10~15年的時間。工業化和城市化的發展過程,將會給中重卡市場帶來相對比較穩定的需求。”“十二五”期間,東風商用車的目標是“中國第一,世界前三”。
一汽解放:產品、規模、份額,一個不能少
2010年,一汽解放中重卡累計銷售26萬輛,同比增長56%,解放品牌市場份額達到20.3%;其中,一汽集全力、累積十余年開發的J6重卡產銷逾6萬輛,實現了解放卡車重型化的決定性結構調整。
“十一五”期間,一汽解放把握用戶對產品性能與價格的差異化需求,整合解放長春基地、青島基地優勢資源,構建緊密契合市場需求特征的自主品牌產品組合,覆蓋全面的產品陣營與差異化的產品優勢,推動細分市場份額的全面提升;同時,解放營銷體系在市場的紛繁變化下迅速調整策略,以對中國市場的高適應性,前瞻性地滿足用戶多樣化需求的產品鞏固并擴大市場戰果。
“十一五”末年,也就是2010年,一汽解放施行“一市一店、一縣一站、一街多鋪”的網絡布局策略,實現了網絡布局建設初步突破性發展;解放營銷體系也逐漸由銷量目標導向型轉向份額目標導向型。
回顧“十一五”,一汽解放發生的最重要事件是第六代解放卡車J6重卡不僅實現了自主性開發,而且推向了市場,成為市場的主流產品,推動了解放品牌產品在重型化方面的突破與發展。J6重卡不僅擔當了中國汽車年產銷1000萬輛的標志性產品,而且做實了一汽自主事業的根基。
$page$
根據一汽集團“十二五”規劃,中國一汽將在“十一五”投資129.1億元的基礎上,再投入研發費用190億元,一汽解放將在發動機、變速器、底盤及汽車電子等關鍵技術領域獲得更加全面的自主研發支持。其中,解放體系將開發25個整車新品、發動機17種、變速箱18種、車橋11種,借此提升解放整體技術優勢。根據記者了解的情況,到2015年,中國一汽整車銷量將超過400萬輛,其中自主比例超過50%。在自主品牌車系中,解放品牌卡車到2015年要實現產銷42萬輛,其中中重卡32萬輛,市場占有率達25%;并適時導入輕卡,將解放打造成商用車第一品牌。
2011年,一汽解放將繼續按照集團公司“三年兩改觀”及五年規劃的目標前行,重點仍是“夯基礎、搶份額”。據悉,2011年,一汽解放確定的銷售必保目標是中重型卡車27萬輛,市場份額達22.5%;挑戰目標是28萬輛,市場份額達23%。解放將順應市場需求,在2011年擴大重型卡車市場份額,加大對11L、13L產品的投入力度;同時,推進中型車換代步伐,擴大專用車市場份額。針對目前市場熱銷的J6平臺產品,解放將陸續推出AMT、新剎車系統等新技術應用與升級,進一步提升J6系列產品操控性和節能性。
陜重汽:市場擴張與關愛客戶同步
2010年,陜汽重卡產銷如愿突破10萬輛大關。在“十一五”末,陜重汽實現了從2009年的7萬輛到2010年的10萬輛的規模飛躍,并取得天然氣重卡市場龍頭地位、自卸車市場增長率第一等業績,圓滿完成了“十一五”規劃的戰略目標。
2011年是“十二五”起步年,陜重汽設立了13萬輛的銷售目標,力爭實現15萬輛,為20萬~25萬輛的“十二五”規劃任務做準備。陜重汽的控股方決策者——濰柴動力董事長譚旭光表示,重卡板塊是濰柴動力業務的重要組成部分,濰柴動力將傾集團之力,全力支持陜重汽業務的持續快速發展。無疑,此番表態為陜重汽“十二五”目標的達成提供了必要條件。
在陜重汽“十二五”規劃中,特意強調了服務型制造模式的重大意義,并對2011年服務提升進行了解讀。此舉也凸顯了陜重汽在服務理念上的重視程度,并把這一服務理念提升到了企業戰略層面。
值得一提的是,“十一五”期間,陜重汽在客戶關愛方面進行了創新性工作,即企業不僅對用戶實現貼心式服務,也關心著客戶的心理和情感需求。其中,陜重汽首創并連續4年舉辦的“中國卡車司機節”,在業內創辦首個卡車司機刊物《中國卡車司機》雜志,以及推出《中國卡車司機之歌》,標志著中國卡車企業在營銷理念上已從單純對產品的關注,轉向對用戶身心關愛,進而擴大品牌影響力的一次重大跨越。
江淮重卡:后發優勢可期
在“十一五”規劃期末的2010年,江淮商用車(含輕卡、格爾發重卡、底盤)全年銷量預計突破25萬輛,成為繼東風、一汽、福田之后的國內商用車第一陣營主力軍。其中,江淮格爾發重卡以93.8%的增長率居行業第一,銷量突破2.3萬輛。2011年,格爾發確定銷售目標為3.5萬輛,力爭目標4萬輛。
$Next$
$page$
江淮重卡營銷公司相關負責人認為,2011年,全國重卡市場將與2010年持平或略有下滑,盡管如此,江淮對2011年格爾發的市場表現充滿信心。
2010年,江淮格爾發提出了“4+5”營銷策略:“4”是指廣東、浙江、上海、安徽4個重點區域,而“5”則是5個次重點區域。在4個重點區域,格爾發集中優勢資源,采取重點突破的策略;5個次重點區域則依托重點區域,大力開發。2010年1~11月,格爾發在廣東銷量突破4000輛,同比增長127%;在安徽突破5000輛,同比增長61%;在上海銷售2200多輛,同比增長178%。從市場占有率來看,格爾發重卡在這3個市場保持著第一或第二的位置。基于2010年的良好業績,2011年,格爾發制定了“5+5+2”營銷計劃,在增加重點區域的同時,培育新的次重點區域,更不忘開發兩個新興市場。2011年,格爾發將在相對薄弱的地區增加更多銷售網點,新增50家經銷商,同時重點提升經銷商的營銷能力。
在產品結構調整方面,格爾發的戰略部署主要突出對細分市場的控制率和占有率。經過“十一五”期間的努力,格爾發實現了從以載貨車為主、牽引車為輔,到載貨、牽引并舉,工程自卸齊發的轉變。江淮重卡負責人表示,公路用車是今后格爾發重點關注的領域之一,牽引車將是2011年格爾發最大的市場增長點。格爾發2011年將重點推公路用車,包括8×4載貨、6×4和4×2的牽引車,采用高強度鋼、鋁合金變速器、真空輪胎、更人性化設計的內飾等,為大馬力輕量化和多拉快跑的物流要求做準備。2011年,江淮格爾發還將推出新款駕駛室。3、4月會推出部分車型,下半年所有車型將陸續推出。
值得業內關注的是,2010年9月16日,江淮汽車與美國NC2公司簽署了一攬子中重卡整車和發動機領域合作的協議。由于NC2公司具有美國商用車巨頭納威司達與工業巨頭卡特比勒合作的背景,中美兩公司協議一旦被有關部門批復,江淮重卡未來的發展勢頭值得期待。
華菱汽車:快馬上規模
2010年,華菱汽車銷售目標計劃2.6萬輛,實際完成3.1萬輛左右,完成率120%,較2009年增長70%;實現營業收入120億元。至此,華菱汽車公司在“十一五”末實現了年產銷百億元的突破。
2009年在上海車展上,華菱推出了其高端重卡品牌——星凱馬;2009年11月,星馬汽車定向增發收購華菱汽車,華菱汽車也因此由合資企業變更為內資企業,具有了上市融資能力。
華菱汽車營銷總監王延安認為,2011年國內經濟增速趨緩不可避免,綜合國家宏觀經濟、貨幣政策、財政政策以及區域經濟圈建設、水利建設等的拉動,2011年重卡市場仍將繼續高位運行,銷量與2010年銷量基本持平,上半年市場還會持續火爆。
華菱汽車董事長劉漢如提出,華菱汽車2011年將跨越4萬輛、挑戰5萬輛的銷售目標。他同時表示,2011年是“十二五”發展規劃的第一年,公司正在落實國家部委及省市關于加大推進汽車產業結構調整政策,積極推動自主創新和自主品牌建設。在“十二五”期間,集團公司計劃投資50億元,實施年產10萬輛重卡及汽車零部件項目以及年產5萬輛重型專用車項目,屆時可實現銷售收入500億元,利稅50億元。
上汽依維柯紅巖:擴規模、上能力
上汽依維柯紅巖(以下簡稱“上依紅”)在2010年實現銷售中重卡3.5萬輛,同比增幅60%,市場占有率大幅提高。
$page$
“上依紅”作為重卡行業惟一的三方合資企業,有著諸多的產業優勢。按照“上依紅”總經理熊偉銘的話說,“上汽是中國第一大車企,擁有雄厚的資金和管理優勢;依維柯是歐洲的卡車巨頭,擁有先進的技術和暢銷的車型;紅巖則是中國卡車的老牌企業,品牌和市場網絡都非常不錯。”熊偉銘認為,“十二五”期間,中重卡市場將處于黃金發展期,載重車、牽引車以及重卡等車型都會有不錯的表現。
2009年4月份,“上依紅”北部新區新基地投產,不到兩年時間,這座投資近20億元,占地面積約46萬平方米的重型卡車工廠,已經不能滿足未來市場需求了。據了解,北部新區工廠設計年產能4萬多輛,通過擴能改造和加班生產,最高可實現年產8萬輛的目標。
熊偉銘曾對媒體表示,按照“上依紅”的規劃,“十二五”末期公司將實現15萬輛的銷量,而位于北部新區新基地產能在“十二五”期間會達到極限,公司已經啟動籌建第二工廠。
北奔重汽:商用車市場又顯一極
“十一五”期間,北奔重汽累計銷售整車11.82萬輛,是“十五”期間的7.6倍。2010年,北奔重汽銷售中重型卡車4萬輛,完成年度目標的114.3%,實現銷售收入110億元。這也意味著北奔重汽將邁入新的規模化經營軌道。
北奔重汽銷售公司總經理董正明曾對外表示,雖然北奔重汽在“十一五”期間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但反觀過去,同樣有著深刻的教訓和理念桎梏。他提到,雖然現在具備實現“十二五”開門紅的外因基礎,但其網絡內的局部中小經銷商缺乏市場意識和大局意識。
據了解,2010年底北奔重卡發展了301家經銷商,其中4S店建設到53家,而服務商更是拓展到537家,備件配送中心也增加到55家,外部營銷網絡的覆蓋率和網絡密度將逐年增大。
面對“十二五”規劃期,北奔重汽總經理王世宏提出了“六一方針”,即統一一個思想(信心成就未來,信心創造輝煌,信心源于勤奮),明確一個目標(保障實現“十二五”開門紅),啟動一個計劃(2011年營銷計劃),建設一個網絡(營銷網絡),防控一個風險(金融風險),加強一個管理(營銷管理)。
在車型發展策略上,北奔將在2011年取消QYZ車型劃分,將車型分為標準型Y和重載型Z,并將全面推出V3車型,提升品牌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