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6日-28日,2025商用車產業發展會議在湖北省十堰市舉辦。本次會議由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主辦,以“開辟新賽道,匯聚新動能——發展商用車產業新質生產力”為主題,采用“1+1+6+N”模式,即1場閉門會議,1場開幕式暨主旨會議,6個主題分會場和其他相關對接、展示等活動,旨在深入分析商用車發展面臨的新機遇、新挑戰,探討商用車產業未來發展的新趨勢、新方向。其中,在3月27日下午舉辦的“主題分會場二:新能源商用車可持續發展”上,中國倉儲與配送協會冷鏈分會副秘書長鄭淑坤發表精彩演講。以下內容為現場發言實錄:
非常感謝中國汽車工業協會,連續三年,2023,2024,2025,三年參加我們活動,每次來都抱著一種學習態度,我是中國倉儲與配送協會冷鏈分會副秘書鄭淑坤,關注更多是冷鏈車的問題,但是今天分享有一些常溫新能源車的交流。對于我們倉儲配送來說,實際上就是在座的一汽,二汽,包括東風,重汽是我們的用戶,我們是商用車的一個用戶,所以我們從用戶的角度來說,今天跟大家交流一下。主要分三個點,新能源車的運營現狀,以及新能源車的痛點和難點,以及新能源車從協會角度的方案,最后是建議。
第一,新能源車的運營現狀。冷鏈物流車關注千家萬戶,只是現在好多人沒有感受到冷鏈物流重要性,或者沒有感受到為什么要發展冷鏈物流,中國冷鏈物流的冷鏈流通率,通過率一般在20%,30%左右,但是以日本為例,在95%左右,所以說好多食材本身適用冷鏈運輸,但是我們沒有做,市場是無限大的。冷鏈物流簡單來說就像我們家里的冰箱,也許20年前家里的冰箱不是很普及,但是現在冰箱非常普及了,而且冰箱的功能性越來越多,各種溫區,四溫區,各種保鮮都一樣,同冷鏈物流的概念是一樣的。所以現在每個,包括一線城市,二線城市還處于鄉村振興,現在大家發展縣域經濟的冷鏈設施也逐漸在完善。
從購買的角度來說,現在依然是政策是第一驅動要素,前面也聊到政策是強有力的推動要素。以去年為例,新能源冷藏車銷量超過了300%多,無非是上面幾個政策的驅動。這個政策是3月13日中辦和國辦《進一步強化食品安全全鏈條監管的意見》,希望有關企業能關注一下這個意見。這里面明確提到了運輸的重要性,強調了溫濕度的重要性,強調確保專車專用,加強運輸管理和運輸工具的日常管理,強化從業人員的教育培訓,我覺得這應該會引起我們車企的一些重視程度,就是未來冷藏車是不是會專車專用,不準運輸其他的一些食材,不準拉其他有異味的東西,這個對我們車企可以的話,可以研究政策,可能對未來車型改造或者企業交流方面會有用處。
我們協會去年做了一個調研,104家企業,這里面不僅僅是冷藏車,也有常溫車,104家企業分布全國各地,找了一部分有代表性的,但是這個數據只是做一個樣本數據,可能抽調的數據樣本不是非常合理,所以不做結論輸出,只是了解行業狀況。其中華東多一些,華北,華中,西南,西北這些地區。調研104家里面,總共是9356輛新能源車,其中自有購買68%,還有既有買又有租,還有純租的,購買新能源車三大主要原因,第一是成本低,第二不受限行,在多數城市,在北京還是早高晚峰的現行,包括碳中和,包括國企,中企的社會責任,所以有一些政策要求。通過這個數我們能看到,企業在干什么東西,這也是我相信我們車企所希望了解的東西,因為大家關注點不一樣,我們調研過程中發現,車企的信息跟企業的信息嚴重不匹配。
新能源車當時調研的時候有這么四個品牌還是比較所謂的影響力的,福田,東風,遠程,吉利,樣本數據,104家企業里面調研的數據,中國倉協不為這四家企業做廣告,但是這是一個現狀。再有就是大家關注的點在哪里?104家企業里有100家企業用電降本的是企業關注的,再有就是維保相對來說沒有那么高的成本,這是分開看的,剛買的新車是這樣,但是一旦出現事故,可能它的成本遠遠大于燃油車,這也是企業所擔心的一個問題。
從我們了解的這個行業痛點,難點來看,剛才前面幾位講到,保險是一個非常大的問題,現在保險上車難,上險難,而且有的連強險都不交,上午和其他企業交流的時候也聊到這個話題,中國倉協今年兩會的時候聯合中國保險協會等單位也同兩會提案了,現在是國家大力發展新能源,但是發展的新能源車在家里上不了路,因為沒有保險,中國保險協會的電話都被打爆了,各種投訴。我們跟企業交流的時候也是遇到這個問題,就是保險難。
然后再有就是我總結了六個方面,第一,收益瓶頸,企業老板對新能源車的投資,維修,維保,收益還是持一個觀望態度,或者未知的狀態。再有將來這個車我如何處置,包括有沒有回收,有沒有以舊換新的政策。第二,技術短板,主要體現在冬季的續航里程,現在一般的250、260公里左右。還有就是載重與續航的矛盾,裝得多續航少一點,不多裝冷鏈企業賺不了錢。然后城市配送中還是相對來說高速公路還是少一些,一旦上高速可能它的耗電量又會無限增大,跑得越快,阻力會大一些,然后耗電量可能會無限的消耗。第三,基礎設施,基礎設施還是有一些薄弱,包括氫能源,包括電車。氫能源我所知道的河南,還有佛山,但是你到了縣域可能還是很弱,充電樁,充電設施還是不完備。還有夜間充電發生沖突,因為大家集中夜間充電,因為運輸城配大多數在白天配送,晚上配送也有,所以這方面還是布局問題。還有路權政策還是沒有完全放開。第四,運營風險,因為管油車和電車,對于調度來說,它的壓力是不一樣的,如果電車一旦出現了故障,有沒有可以匹配的或者替代的車輛,北京國電投在交流的時候,我們給客戶免費提供兩輛車做備用,但是這個車在不遠的倉庫里,但是企業出現故障馬上提供戰略解決方案。然后維修,維修這一塊剛開始的時候剛才一次性買來不會出現故障,但是一旦故障,現在的集成基本上集成式的,對于燃油車換一個件,但是電池的一整套全部拿掉,這是企業非常擔心的一個話題。第五,技術風險,包括燃料電池低溫性能,貨廂的密封性,還有技術可靠性,很多問題都是司機的駕駛習慣不行,所以電車的司機培訓還是一個行業所遇到的問題。企業來說電車很好開,但是司機來說,它還是跟油車不一樣的。
目前來說,冷鏈市場還是以燃油車為主,前幾年說新能源車是一個發展的趨勢,但是現在可以說新能源車是一個必然的方向,包括2030年的碳達峰,包括2060的碳中和,包括未來五年,“十五五”規劃,繼續加大新能源車方面的替代,一些用整體來說,市場占有率,市場滲透率還是比較低一些。再有就是剛才講了冷鏈市場的需求和這種熱量大家考慮,為什么有的不用冷藏車來運輸,這是一個問題。實際上我們用常溫車去運輸了冷鏈食材,這就是冷鏈這么一個配送來說的一個現狀。
剛才也講到,參保難是很大的點,再就是續航能力,這是提到的數據,充電網點不足,續航降低52家,車輛上保險難27家,續航里程不足可能大家非常關注。
所以說從我們協會來說,從解決方案來說,首先就關注企業關心哪些問題,剛才也講到了新能源政策,安全,續航,保險,充電,還是大家關注的焦點,所以說我們車企,不管協會來說,國家來說,還需要通過這些方面,企業的痛點方面來去解決。
這是國際上一些借鑒,這些照片都是日本的,因為我原來在日本公司待過,所以公司在日本的信息比較多一些,大家請看左上角這張圖,尾板國內設計就是簡單一張板,操作的時候還要兩個人操作,一個人扶著,一個人啟動開關,但是日本的尾板可以說是整車的一部分,這個貨物可以在車上直接這么卡住,不需要兩個人操作,也不需要人扶著,你看下面中間這個圖,是有一個卡槽的設計,但是在國內,我是沒看到,也許有,但是我沒有看到。包括他們出廠的時候圍板是一體化的,不用單獨安裝,單獨安裝它的話載重能力可能會受到限制。
這個左邊還是日本的,這是常溫車的一個圖片,你看它這個車在后面尾板可以直接放下,不用單獨讓人扶著,有可能掉下來。而且這個常溫車后面的門是上下開的,不是左右開的,下面那個當尾板,上面的出來一塊,下雨的時候可以遮雨,這個設計比較人性化,我不知道國內的常溫車為什么沒有這樣的設計,是不允許還是什么,我一直思考這個問題,見得很少,所有市場上有。再從歐美是講智能化,溫控,包括講到的東南亞,泰國都會有一些需求。而且講到輕量化,多拉快跑,一多拉本質本身冷藏車加上車廂重量多一些,還是要講究輕量化的設計。
從協會角度來說,實際上還是政府+協會+車企+(冷鏈)企業用戶來合力解決一些問題。
企業還是關注,什么樣的車,我是用什么樣的車運醫藥,水果,蔬菜。國家提出6+1品類,對車輛的要求是不一樣的。
再有就是運營模式的創新,包括我們的換電模式,包括充電管理,包括這種數字化運營,對于企業來說還是一些這種未知的一個狀態,再有前面講到技術突破,包括電池車廂,包括智能化,包括剛才聊的一些無人貨車的技術開發,現在也是大家關注的一個重點。
實際上不管是從智能,高效,綠色,這都是一些相對來說比較大的話題,對于協會來說,剛才長安凱程的黃總也講到,還是希望能跟頭部企業進行一個標準的建立,就是什么樣的冷藏車是合格的冷藏車,我們跟車企溝通交流的時候,大家都說用戶要什么樣的,我們就給他造什么樣的。但是現在車沒有標準,我這個車造出來是不是的,不用企業各種隔溫板,各種設施再去補,再去買,再去改造。
因為現在大眾化的產品可能大家都司空見慣,還是要打差異化,定制化的產品。再有還是要建立相關標準,比如說我們去做一款雙溫車的設置,三溫車的設置,是不是可能會受到冷鏈企業的關注。再有就是剛才講到企業跟我們車企的信息還是嚴重不匹配的,應該是在重汽的時候交流話題,很多冷鏈公司老板我這個車的電池到底能跑多長時間,兩年是不是要換了?但是實際上我們車企對大家的承諾是差不多8年50萬公里保修之類的話題,但是對于企業來說他不清楚,不知道。所以好多,包括重汽,包括福田,去年和福田搞兩場活動,一個在上海,一個在重慶,用戶交流的時候非常渴望了解新能源車,但是找不到一個非常合適點,所以這種車企,用戶的這種需求對接,我覺得還是我們車企需要去考慮的話題。實際上對于協會來說,希望把這個問題解決得更加近距離一些,讓企業來說,我能買到什么樣的放心的車,當然市場現在這么多車,大家都有自己的特色,但是如何去讓企業現在在市場所謂這么卷的情況下能去放心應用,我覺得這可能是我們車企,協會大家都需要考慮的一個問題。
我們中國倉協1995年成立到現在30年了,也有2000多家會員,15個分支機構。為什么講這個話題,因為我們專注倉庫,倉庫離不開配送,我們有家居供應鏈分會,冷鏈分會,中藥材分會等,所以這種情況來說,我們希望能跟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能跟在座的車企,科技公司共同做一些冷鏈車,新能源常溫車,在城市配送中的標準化的一些產品,希望能為這個行業做一些更多的事情。好,謝謝大家。
(注:本文根據現場速記整理,未經演講嘉賓審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