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6日-28日,2025商用車產業發展會議在湖北省十堰市舉辦。本次會議由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主辦,以“開辟新賽道,匯聚新動能——發展商用車產業新質生產力”為主題,采用“1+1+6+N”模式,即1場閉門會議,1場開幕式暨主旨會議,6個主題分會場和其他相關對接、展示等活動,旨在深入分析商用車發展面臨的新機遇、新挑戰,探討商用車產業未來發展的新趨勢、新方向。其中,在3月28日上午舉辦的“主題分會場六:商業模式創新與新型供應鏈體系”上,東風商用車有限公司供應鏈管理部部長劉斌發表精彩演講。以下內容為現場發言實錄:
尊敬的羅總,各位領導、行業同仁、專家學者、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非常榮幸能有機會跟大家匯聚在此,共同商討商用車行業的發展趨勢和發展方向。關于商用車產業,近兩天已經多次談到,它是我們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重要基礎。同時,也是物流行業的血脈,承擔著雙碳目標的達成和綠色轉型的光榮使命。今天,我想重點從商用車供應鏈發展的趨勢和東風商用車在綠色供應鏈數字化轉型方面的一些做法和思考與大家做些分享?。?
近幾年,有一個網絡熱點詞叫“卷”非常火爆。起初應該是茶余飯后調侃工作量提出來的,說我們的工作時長從正常工作時間內卷到工作時長之外,白天卷到晚上,工作日卷到休日……,現在,“卷”,我感覺它把制造行業,特別是汽車行業的現狀表述得非常生動,而且相對來講,也比較客觀,比較真實,甚至還很準確……
我記得前兩年比較火的一個案例,曾經聽說,作為汽車行業的從業者,我們的商品車不是按照產品的屬性銷售,而是按重量,按斤來賣,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細品這個說法。我們原材料的價格,比方說鋼材,今天早上剛剛做了了解,大概4、5千塊錢一噸,如果以乘用車為例,2噸車,按斤得話,可能銷售價格就1萬塊錢,會不會事實?實際上是有可能的,特別是在二手車市場,一臺2噸的普通品牌乘用車,如果是行駛里程10萬公里以上,年限超過10年,1萬塊的二手回收價格還是比較常見的。所以,這個案例,確實是對當前汽車行業成本和價格白熱化激烈競爭的真實寫照。
第二個案例,在去年下半年,國內自主乘用車的某頭部行業,新能源領域應該已經成為國內的標桿了,單月銷量甚至超過很多主機廠的年度總量,在網絡上也被供應商控訴說“血淚壓榨”……這也是汽車行業的“卷”的真實寫照。“卷”的背后絕對不是主機廠單一“卷”,而是整個鏈條在“卷”,這個鏈條到底怎么卷,應該是怎么卷,包括我們自己作為每個鏈條的一環,我們自己應該做些什么事,我們也一直思考。特別是我個人,不管是之前在工廠從事工程技術還是生產管理,包括后來從事供應鏈管理,在不同的管理環節有過不同的一些經歷,在不同的鏈點上,想法也在變化。
還有一個大的背景,我們疫情前和疫情后大家的感受比較明顯,疫情之前,當時的供應鏈管理可能更多的跟我接觸的一些供應商或者合作伙伴,更多我們可能聚焦的是產能和交付的壓力的負擔。那么正好我在,中間疫情那段時間,因為崗位調整,交流在了運營環節,去年年初我又回到這個部門再來接觸現在供應鏈管理的業務的時候,感受到了“質”的變化,我們現在的供應商實際上整體的經營壓力和經營負擔是非常沉重的,作為供應鏈的從業者或者作為供應鏈的每一個環節或者是前端、后端不同的角色應該發揮什么樣的作用?要求我們順勢而為!
首先需要關注發展趨勢。目前在經濟整體趨穩的背景下生存比較好,或者發展處于良性循環的行業和產業,要么在海外市場得到了比較大的突破,要么就是在國內新能源的轉型過程換了賽道,對于我們商用車來講,會有不同,因為面對新能源的轉型,自重、續航、能源補充效率、安全等問題是我們要重點攻克的,相對于乘用車趨勢相同,但周期可能會相對更長。
再看整體的國際環境,全球的經濟平穩,通脹壓力緩解,同時地緣沖突加劇能源風險,對于商用車來講能源的風險實際上對于我們的影響還是比較敏感的,一個點就是比方說石油和燃氣價格的波動影響,去年的這個時段正好大家能夠感受倒是屬于燃氣車爆發式增長,主要原因是燃氣價格和油氣價格偏差很大,在物流行業里面就直接顯現出物流的成本和運價會比較低,這樣行業客戶更多選擇我們的燃氣的需求,這個實際上就跟國際環境有比較強相關的,這個就跟大的一些背景還是有一些關系。第二個,我們之前在海外市場尋得突破的友商,在非洲市場,包括東南亞布局發展早,目前海外市場比較穩定。近兩年,因為俄烏沖突,俄羅斯市場也出現了一段時期內的爆發式增長,東風商用車近兩年在有些區域也是搶抓到了機遇,吃到這個紅利,但是對于國際環境,特別是政治因素的影響,相對來講不太受控,所以,應該說市場潛力巨大,但是整體體系化、規模化的拓展,我們仍將面臨很多挑戰。
關于國內,目前整體經濟增速放緩。特別是近兩年,GDP總體增速基本上都是在5%左右。剛剛結束定的兩會,明確了十四五收官目標也是5%,個人理解,說明我們整體經濟目標已經鎖定,第二個,國家還是會通過一些宏觀手段,確保這個目標達成,第三個,需要審慎、客觀預判行業風險,跟有很多供應商交流的時候,大家更多關注的是咱們產量和需求會不會有大的增長,但是,商用車行業跟經濟的發展緊密相關,如果說整體國內的目標和趨勢是趨于平穩的,那么它的需求總量應該相對來講也會是一個比較穩定的這么一個狀態。所以說,無論是放眼國際還是著眼國內,當前還是要對自身要有比較真實和客觀的認識。
對于制造業來講,人工成本實際上在某一些環節還是有比較大的比重,現在乘用車領域比較明顯,有一些企業已經往科技型企業做轉型,這就涉及兩個重要的核心因素。第一個就是對于人員的素質和知識結構的一些調整和轉型變更,這個可能對我們帶來新挑戰。第二個對于傳統的一些制造環節,實際上我們還不能完全摒棄,對于這一部分制造環節我們要做什么,現在考慮對于人工成本削減和調整要做什么事,顯而易見,而且通用的做法就是通過機器,通過設備,通過智能化和自動化的手段取代低無附加值的簡單手工作業,攤銷整體人工成本,提升制造效率。
第三,整體業務同步調整和推進變革。剛才前面舉兩個例子,供應鏈整體壓力,傳統的來講可能更多的是供應方,制造方,未來我們還需要將客戶端和需求端納入整體的供應鏈來做統籌考慮,來提升我們快速響應客戶的能力,以前是把銷售定義為內部客戶,現在來看,如果按照整體供應鏈的鏈條來講,銷售實際上,它應該是供應鏈的前端,就需要我們從供應鏈整體管理的角度輻射到銷售和營銷領域去。
面對客戶,我們目前的環境和壓力也不得不讓我們從原來的單一聚焦到使用客戶調整到整個供應鏈的范圍去,這里面就需要我們以人、車、貨、場作為數據核心,具體要介入客戶整體解決方案,比方以東風為例,商用車在十堰整個區域一級供應商將近200多家,湖北省內將近400家,放眼全國500家,如果我們的主要客戶是以大的物流行業為主,針對這些物流行業客戶我們將聚焦構建物流網絡,協助客戶制定物流整體方案,為客戶運營需求提供參考和資源,延申價值創造,這是在面對客戶觀念上的調整和變化。
我們東風商用車,將持續以客戶為中心,以體系化的量化績效指標和戰略作為總牽引,數字化轉型變革為抓手,推動我們流程型的組織構建,實現公司品牌向上的戰略。具體的做法,一個是技術要創新,包括我們面對未來產品的轉型,一會兒研發的專家應該也會有這方面內容的分享。另外管理和思路創新,供應鏈而言就是聚焦業務鏈條的延伸和拓展。東風現在已經著手加速數字化的轉型,一方面實現制造和物流的智能化,同時,推進綠色轉型,加速供應鏈的全新生產力格局,以交期革命作為總牽引,以現金流視角重新定義交付周期,以前交付就是實物,從生產制造交付到客戶手中去,現在重新審視,需要實現資金的占用最小化和資源的周轉效率最大化,以現金流的視角重新定義我們供應鏈的整體的資金流轉和資金效率,來助力我們價值鏈條的價值提升。通過資金流,實物流,信息流的拉通來實現全價值鏈的業務聯動,最大程度縮短交期,實現快速交付。
快速交付的關鍵就在交期,目標還是聚焦到快速的響應客戶。首先,集成計劃體系,穿透需求、生產和供應的斷點,構建需求計劃,底盤計劃,物料采購計劃,上裝計劃,我們的理想目標終端客戶提出需求,能夠同步一體生成內部的生產制造的整體安排和方案,然后同時同步給供應鏈上下游,發布相應的資源需求和資源的準備的計劃和指令,同時傳遞到下端,包擴改裝的進度,也實現總體一體化管控,末端的運輸過程同步納入整體計劃管理,所以整體來講,五個計劃的概念是從銷售需求提出到實物發運五個點都涵蓋到,同時將對資金的支持和支撐也納入到供應鏈統籌管理范圍之內去。通過這種方式,實現業務流程,數據貫通,全價值鏈的業務聯動確保交期目標的達成。同時構建營銷和供應鏈協同的產銷融合平臺,消除業務壁壘,通過銷售預告到生產預告閉環的流程,這一個流程的疏通和統一的自動化預告模式,來構建營銷和供應鏈的整體統一的工作平臺。
在排產過程中我們也是先在推進智能排產的嘗試,以前傳統的排產方案通過銷售的預報,產能和資源匹配生產方案和策劃邏輯,現在智能排產方案,“智能”這兩個字關鍵在于交互和變更調整和信息的實時共享,意味著我們原來鎖定的一部分區間,通過適當調整規則反過來做適應調整,這個實際上從后端往前端的倒推方式,大家都是供應鏈行業專家,應該感受到給我們供應鏈提出來交付和整體運營壓力,我們想后續通過供應商資源協同平臺支撐這種方式的達成。具體來講通過深度拉通與供應鏈協同,實現跟供應商的產能包括數據更新,信息同步,可視可查,推動資源量化評價,輸出資源風險等級,跟蹤風險應對措施,不像以前,我們要參與供應商自身的運營過程中去,甚至對一些供應商的產能的安排,工藝設計,包括產品布局可能聯動的要同步開始拉通,共同工作,一體化打通和供應商之間的業務關聯性。
包括我們通過構建實時的交付地圖的這種信息,也是支撐我們對供應鏈制造過程的監控的一些具體的手段,最終達到的目標就是風險可視,風險預警,包括信息共享和過程跟蹤來實現整體風險的受控。
第三方面,談到供應鏈,我們也要理清物流和供應鏈之間的關系,應該說供應鏈它是一個業務鏈,也是一個信息鏈,物流實際上就是供應鏈在實物流動過程中實物的顯現,所以兩個之間的關系應該是密不可分的,供應鏈是一種緊密聯系的系統,物流實際上就是供應鏈涉及的運輸、倉儲,配送等等這些環節,它是可以幫助我們企業踐行供應鏈整體優化,提高效率和運營能力。所以以供應商為起點,將成為我們物流改進和物流改善的一個變化點,我們原來可能聚焦的是工廠內部的和工廠之間的JIT生產方式,但是支撐整體供應鏈變革,使物流變革前端到供應商,末端到經銷商去,包括我們開展入場模式創新,針對供應商和貨物集中區域,將采購價格和運輸成本做剝離,聯合供應商一起共同尋找在物流過程中的降本空間,共同為雙方創造更多的價值。在生產陣地,我們通過一些實際案例的應用,包括光伏,新能源車型的一些使用,以及我們現在商用車內部自動駕駛的一些成功案例,也會在我們物流園區和生產陣地普及。
利用先進的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人工智能技術覆蓋物流現場,實現物流智能運營。所以我們近兩年應該說已經著力打造以端到端,全環節貫穿式的一體化運營管理和運作核心業務流程的供應鏈體系,構建極致高效供應鏈運營能力,支撐智能數字化轉型,所以應該說近幾年行業的一些發展變化,也讓我們真正地感受到了現在商用車的變革確實已經到了深水區,既是關于技術,也是關于模式,也是關于整個生態鏈的全面競爭,更是一場需要全行業攜手共進的馬拉松,所以供應鏈的體系革命勢在必行。
整體來講,重點推動的四個點上的變化:第一,快速響應客戶,還是通過計劃體系的融合和建立。第二,緩解產銷矛盾,就得讓它一體化,深度融合。第三,高效資源保障,目前這個階段需要通過資源透明化,相互了解,相互滲透,最后相互助力和融入。第四,總體供應鏈的價值提升最后聚焦和體現的是創造客戶價值,為客戶在整個網絡和業務鏈條上全價值鏈拉通,而不是某一個點上的凸顯。
所以,身處當前的行業背景和行業環境,我們既要仰望星空,也就是把握技術和政策的發展趨勢和方向;同時也要腳踏實地,不能只喊口號,我們行業或者我們的標桿在做智能化,自己就做數字化;在做新能源,自己就上馬新能源;要結合自身,需要務實的舉措,深耕場景需求和用戶體驗。所以,供應鏈整體需要伸得更長,扎得更深,才能更具韌性,成為經營業績提升的基礎和保障。唯有以開放心態擁抱合作,以創新勇氣突破邊界,才能在商用車產業的版圖中書寫屬于我們自己的輝煌篇章。
最后,再次代表東風商用車歡迎各位行業專家走進我們東風的大本營,東風因軍而建,因車而興,東風商用車作為東風的長子,將持續深耕、秉承“一切源于可靠”的造車理念,踐行可靠文化。希望與各位能有更多合作機會,也希望能有更多優秀的合作伙伴選擇東風,選擇東風就是選擇可靠,選擇東風就是選擇專業,選擇東風——值得信賴!
謝謝各位!
(注:本文根據現場速記整理,未經演講嘉賓審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