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車產業結構調整比銷量刺激更重要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5月國內汽車銷售111.97萬輛,跟去年同期相比猛增34.02%,其中乘用車增幅更為顯著,銷量再度超過80萬輛,至82.91萬輛,同比增長46.83%。與乘用車市場的高歌猛進相比,商用車低迷狀況仍未見好轉。5月份,商用車產銷總量和增長數據雙雙走低,大幅低于行業平均增長水平。與上月比,商用車產銷分別下降15.89%和9.77%,與上年同期比較,商用車雖分別增長8.62%和7.30%,卻比行業平均增長分別低21和27個百分點。1~5月份除了貨車產銷呈現增長態勢,半掛牽引車等另外4種車型產銷量均下滑嚴重。
自金融危機以來,國家也針對卡車行業也出臺了一些利好政策,但為什么其市場表現明顯弱于乘用車市場呢?業內人士指出,卡車市場的回暖,主要依靠實體經濟的拉動,1—4月GDP雖增長6.1%,但實體經濟增幅仍在低位運行,因此用于運輸的卡車需求并沒有增加。另一方面,國家雖出臺了一些卡車利好政策,但這些政策的力度明顯不夠,而且手續過于繁瑣,因此沒有起到刺激消費的作用。
隨著經濟的進一步回暖,卡車行業現狀也引起了有關部門的重視,據消息靈通人士說,有關卡車行業的進一步刺激政策政府相關部門正在研究制訂當中,并將根據市場情況擇機出臺。可是卡車企業究竟需要什么樣的刺激政策呢?
從國家制定的刺激政策來看,對現階段銷量的刺激放在了較為重要的地方,可是上汽依維柯紅巖商用車市場部總監董晨睿卻告訴記者,除了銷量,銷售的結構和產品的質量更值得關注。
因為入行門檻較低,導致目前生產卡車的企業較多,不僅造成產能過剩,也使得競爭異常激烈。眾所周知,卡車行業里的企業良莠不齊,董晨睿指出,目前的刺激政策多側重銷量,使得那些通過價格優勢獲得更多市場份額的低端產品成為國家補貼的重點,而那些研發投入較多,高技術高品質的產品反而得不到政策的扶持。
對于卡車產業結構的不合理,南京依維柯總經理周亮也有同感,他指出雖然目前汽車產業的總量有所增長,但是結構變化很大,特別是重卡領域其結構的合理性值得商榷。“目前的政策導向是有利于中低端產品的,而先進技術產品沒有得到政策支持,這與國外的發展方向剛好相反。”另外,目前的銷量主要還是政策性的增長,但其可持續性尚不明朗,而更讓人擔心的是相關政策誤導了部分汽車企業,使得他們在市場前景尚不清晰的情況下盲目擴大產能,導致卡車行業的競爭環境更加惡劣。
周亮表示,受金融危機的影響,目前重卡銷量雖然下滑得比較嚴重,但是我們不能為了“為了數量而數量,為了振興而振興”,政策的制定應是理性的、規范的、可持續性的,不應該僅僅考慮到銷量,而更應該考慮到中國未來卡車發展的長期戰略,以引導中國卡車產業向良好健康的方向發展。為此,業內人士指出,政府制定相關政策時應多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1、加大對節能環保卡車的更新補貼力度
節能環保,一方面是指新能源汽車,目前新能源卡車已有部分企業研制成功,陜汽的“重卡新能源實驗室”業已建立,可是在市場推廣與應用方面,新能源卡車還面臨著諸多問題,例如成本過高、加氣站的缺乏,而這些問題的解決都離不開政府的具體政策扶植。另一方面,隨著國家節能減排政策的不斷深入以及成品油價格的不斷升高,卡車油耗已成為業內關注的問題,可是現在的用戶還是青睞于購買低端高油耗低成本的產品,對此,董晨睿表示除了企業加緊研發節能的產品并努力降低成本外,“政府也應該制定出相應的鼓勵政策對油耗低的產品予以支持。”
2、國四技術路線和實施條件要早做準備,規范國四排放法規的執行
目前國內的政策環境還不穩定,不確定的因素很多,以國3為例,現在雖然是實施國3標準了,但是在執行上卻因為技術和成本問題大打折扣,從而導致了一個不好的現象,即部分排放、安全標準完全達到國家要求的企業反而在市場上的表現不好,因為其成本增加了,競爭力也就相應下降了。
對此,多家重卡企業負責人表示,希望政府有關部門能夠考慮中重型卡車行業國四商品化實際所需的時間,盡快明確商用車執行國四排放限值標準的具體時間表,以利于卡車企業和有關石化企業做好相關準備。同時,他們還表示希望在國四排放標準實施后政府能夠嚴格執行。
3、制定相關安全標準,提高進入門檻,規范市場競爭
據報道,在我國發生的重大惡性事故里面,營運貨車導致的事故占到了大多數,卡車安全也因此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但是,在卡車安全上我國尚沒有制定相關標準,業內專家指出,和歐盟相比,我國在商用車安全標準方面還存在較大差距,而且標準在執行過程中也存在一定問題。其實不管主動安全配置還是被動安全配置,乘用車能用的,卡車基本上也可以使用,但國家沒有強制要求,企業和用戶一般不會加裝。
為此,上汽依維柯紅巖商用車市場部總監董晨睿呼吁希望政府能盡快制定出臺相關強制性標準,這樣不僅能大大提高卡車營運的安全性,同時還可以提高準入門檻,避免一些所謂的“山寨版”、低質量重卡的出現。
4、支持對關鍵技術的研發
近幾年,雖然我國卡車及零部件技術得到了長足發展,但是在一些關鍵零部件上我們依然還是受制于人,例如達到國3排放所需的高壓共軌技術就牢牢掌握在博世公司手里。針對這一點,東風商用車市場銷售總部總部長顧建民指出,政府應出臺政策積極推動促進重點企業聯合開展基礎技術及共用技術的研發公關,如國四基礎技術,節油及新能源技術等,同時對共同研發基礎技術及共用技術行為進行專項財政補貼。
同時,為了加快關鍵技術研發的進程,中國汽車工業咨詢委員會委員陳光祖先生提出,國家還應該制定政策鼓勵企業走出去,通過并購海外資產而獲得先進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