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東風并購柳汽到奇瑞江淮相親
廣汽并購了長豐30%的股份,并顯然將在未來幾年繼續“吃”掉長豐剩余的部分。廣汽的事情一波未平,奇瑞和江淮江淮相親的事情一波又起。
盡管當事雙方無一正面回應重組傳聞,但至少在外人看來,奇瑞和江淮已經開始變得“親近”。這其中當然少不了安徽省政府的牽線搭橋。
上周,由安徽省經濟委員會和安徽省推進汽車工業發展領導小組主辦,江淮與奇瑞聯合承辦的“安徽省自主品牌汽車西部巡展”在成都開幕,二者分別向四川地震災區贈送賓悅轎車和瑞虎越野車一臺。奇瑞亦開始向江淮示好。
事實上,安徽省正致力于打造一家大型的汽車制造集團。這一看似突然的舉動,自安徽省下發的《汽車產業振興和調整規劃》中,即可窺出端倪。
該《規劃》表明,“安徽省汽車產業將走聯合重組和調整的路子,將支持奇瑞、江淮、華菱、昌河、揚子、全柴等按市場原則在省內進行聯合重組,力爭形成一個產能百萬輛以上的汽車企業集團,進入國家重點支持序列。”
這份《規劃》所描繪的遠景極為宏偉——到2011年,安徽省汽車產量將達到100萬輛,其中,混合動力、純電動和代用燃料汽車產品占10%以上,在全國的位次上升1-2位;到2020年,產量達300萬輛,確保自主品牌汽車銷量處于全國首位,并力爭進入全球前10位。
作為安徽省國資委下屬的公司,江淮汽車似乎并不情愿這樁與蕪湖市國資委下屬的奇瑞汽車的姻緣。前者產品線以客車、商務MPV為主,在家用型乘用車市場尚未立穩腳跟,產銷規模和影響力自無法與奇瑞相比。
另一個關鍵的問題在于,同為兩個企業的重要領導人,也同為汽車產業界的風云人物,左延安和尹同耀誰是老大,將是媒體繼續關注的焦點。
事實上,目前中國企業相互之間的并購案例中,鮮有成功者。但東風柳汽是個成功的特例。
中國乘用車聯合會秘書長饒達在上海車展接受采訪時說,目前中國汽車企業相互的并購重組中,東風并購柳汽是目前為止最為成功的案例。
柳汽是中國西南地區重要的汽車生產基地,一直以實干而樸素的生產方式生產高品質產品,并以此獲得了市場的廣泛認知,這也是當初東風并購柳汽的根本原因。
而東風柳汽作為整體在市場出現后,在原來商用車的基礎上發展了乘用車資源,創造出東風自主品牌的并行品牌——風行。風行汽車先后推出菱智、景逸、景逸TT三款車型。菱智已經成為市場最受歡迎的MPV車型之一,而景逸是大兩廂市場的佼佼者。
今年上市的景逸TT更成為東風強勢力推的產品之一,其品質在上海車展后獲得了廣泛的認知,在上市之前的試駕活動中,這款車型甚至獲得了專業車手“開起來有寶馬3的感覺”的評價與認知。
東風并購柳汽的經驗對于中國新一輪的企業并購將產生積極的作用,汽車業并購當謹慎,否則,文化融合等問題非但不能促進企業的壯大,還可能成為合并之后企業做大的掣肘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