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中文一区二区三区_99re国产视频_国产经典视频一区_网站在线观看你懂的

熱門關鍵詞:重汽 專用車 昌河哈飛 

重劃中國汽車版圖 優勢重組還是大包大攬?

時間:2009/4/23 9:40:11來源:每日經濟新聞作者:每日經濟新聞責編:0條評論

 

    汽車產業振興規劃細則明確表示鼓勵國內汽車企業兼并重組,并提出了四大四小全國區域整合的概念,一場行業兼并重組大潮已經襲來。 

 

  中國汽車業經過了無數次大大小小的整合,目前仍維持著散亂低慢的狀況,此次政府拋出的兼并思路更是引起行業爭論。是要再走大包大攬的路,還是真正地開始理性重組,即將重劃的中國汽車版圖將給出答案。

 

【爭論】

 

  大包大攬的模式是否可行

 

  面對《汽車產業振興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的政策推動,長安汽車董事長徐留平曾公開表示,中國汽車業大規模并購重組時代已經來臨。

 

  但業內專家對此卻很冷靜,國家信息中心信息資源開發部主任徐長明近日對《每日經濟新聞》表示,中國汽車企業大包大攬式的規模性重組至少在3年內是不會出現的。他表示,通常來講,汽車企業的大規模重組在汽車市場銷量停滯不前、優勢企業需要搶占市場份額和兼并相對弱小企業時才會出現,但我國汽車市場一直處于10%以上的增長,并且未來10年仍會保持增長。“從增長的 ‘蛋糕’里切割市場,影響不大,大家日子都好過,大企業沒有動力,小企業也不愿意被兼并。”

 

  奇瑞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金弋波也認為,目前企業自主權相對上世紀90年代初已有較大提高,當年在計劃經濟體制下通過兼并重組單獨求大的模式已不適應當今環境。

 

  同時,隨著市場的進一步細分,每一個達到一定規模的汽車企業都有自身特點和企業文化,這使得“1+1=1”能否順利實現成為巨大的問號。對此,汽車評論家賈新光表示,與其吞了而“消化不良”,雙方都難受,不如不合。企業在這方面“折騰”的例子也不在少數,“遠的不說,近期上汽與收購的雙龍鬧成兩傷,就是個教訓。”

 

  然而,《規劃》提出的目標是2009年汽車產銷量超過1000萬輛,未來三年平均增長率達10%。通過兼并重組,形成2~3家產銷規模超過200萬輛的大型企業集團,培育4~5家產銷規模超過100萬輛的汽車企業集團,產銷規模共占市場份額90%以上的汽車企業集團數量由目前的14家減少到10家以內。“我們不能為合而合。合的目的是為了做大做強,能與國外廠商抗衡,但不合能不能做到這點呢?即使合,大包大攬的模式也會讓企業背上包袱。

 

  而此次《規劃》中強調的四大四小并沒有實際意義。因此,還是要看具體‘合’的項目是否成熟。”賈新光強調說。

 

【趨勢】

 

  優化合作 資源共享

 

  賈新光提到的“成熟”到底是什么?怎樣才算成熟。記者在企業那里找到了答案。

 

  上月底,由中國重汽和湖北華威公司共同出資1億元組建的中國重汽湖北華威公司正式掛牌。中國重汽相關負責人近日對記者表示,區域化并購正成為企業擴張的主導思路,而華威作為“專用車之都”隨州的“老大”,與重汽的合作增強了重汽在湖北省的力量,而重汽在專用車領域的品牌效應及全國的網絡能使華威的發展有質的飛躍。

 

  在中國汽車新一輪的整合中,這種互補、共贏的合作模式得到汽車企業廣泛的認同。東風股份副總經理盧峰就表示,目前企業的重組應用“合作”一詞更加恰當,企業之間是平等地位,充分利用對方的優質資源,達到協同發展。

 

  徐長明也表示,在中國,一強一弱、優質資源的重組比較容易成功。但還有一個前提,就是所在地方的財稅問題要解決合理,各方利益得到良好的協調,上南的合作就在這方面通過政府層面解決得很好。

 

  對于強者與強者之間的合作,賈新光建議,目前汽車企業間通過戰略聯盟進行合作,可以達到資源優化配置,如寶馬與奔馳。“國內企業完全可以搞這樣的‘合并同類項’,比如奇瑞與江淮,兩家并一家很難,但同在安徽,可以共享零部件采購平臺,共通產品規劃,避免重復,各自產能也可互相利用。但這必須以資本為紐帶,比如互相參股5%或7%,這樣合作才可規范雙方的權利和義務。”金弋波表示,雙方目前已在共用生產平臺,接下來不排除在研發及采購方面更進一步合作。

 

  與此同時,籌備多年的哈飛昌河合并正式進入實質階段。作為中航系最依賴的兩大整車企業,自2003年5月中航科工掛牌成立以來,中航系就一直沒有放棄整合昌河哈飛的努力。新中航資產事業管理部總經理李耀近日表示,下一步昌河和哈飛最有可能在采購、產品研發上進行聯合,而銷售及網絡渠道合并的可能性則不大。

 

  相對整車企業間的合作,整車與零部件的合作由于是上下游關系,并不存在競爭而顯得更加容易。北京汽車投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毛海近日對媒體表示,收編瀕臨倒閉的企業不如購買其他企業的核心技術。他認為,對零部件的兼并重組是今后發展方向,目前北汽已實行企業化經營體制,因此將會將內部的“查漏補缺”視為發展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