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危機下卡車市場利好仍存 格局將重寫
如果汽車行業整個崩潰了,卡車制造商們的日子也不會好過。瑞典的兩家卡車企業沃而沃和斯堪尼亞最近都表示公司仍能接到訂單,但這只不過是喘口氣而已,因為訂貨數量下得厲害。與此同時世界最大的卡車制造企業戴姆勒公司、排名第四的曼公司日前都發表報告稱,他們將確認眼下的全球經濟危機導致的行業下滑是否是歷史上最嚴重的一次。
大蕭條
危機如此嚴重是誰也沒有預料到的。一年半之前,這幾家最大卡車企業的價值都達到了歷史上的最高點,差不多比兩年前翻了一番。行業內甚至有些人認為,卡車市場進入了一個長期穩定增長期,徹底和之前的大幅周期波動時代說再見了。他們的依據是,新型市場的增長能夠平抑傳統市場的波動。這些新興市場包括東歐、南非、中東和北非。同時,也有人認為,采用更嚴格的采購和議價機制以及對未來幾年區域性需求增長的準確把握也具有積極意義,卡車企業對規模經濟不再感到迷惑,開始明白其內在規律。
不幸的是,在人們都在大談“高增長時代”的時候,危機已經悄悄潛伏。2008年第四季度,斯堪尼亞的訂單減少了84%,歐洲和新興市場和去年同期相比都呈下滑趨勢。
沃爾沃去年第四季度的銷量也下滑了82%之多,是20年來最大的一次下滑,這已經被認為是該公司在意識到歐洲市場的下滑迅速采取調整措施之后所能取得的不錯成果了。其他企業也在調整,今年上半年,曼公司將停產70天,該公司預計今年市場可能萎縮30%??ㄜ囆袠I的利潤也處在下滑期,不斷增長的庫存將很可能在未來某個時間導致產品價格劇烈下跌。
利好仍存
匯豐銀行預測,15噸以上的重卡需求今年將下滑29%。這其中,成熟市場將下滑24%,而新型市場的下滑更劇烈,達到32%。但是,該銀行同時認為,盡管短期形勢嚴峻,但卡車企業抵御此次危機的能力仍高于許多其他汽車企業。
除了陷入危機過深的沃爾沃,其他卡車企業都沒有從資本市場再融資的必要。
摩根斯坦利的分析師David Cramer認為不像乘用車汽車企業,卡車企業25%的利潤都來自于高收益的售后服務,而售后市場基本不受經濟周期的影響。
從中期來看,卡車行業能從最近的經濟走勢獲得一些安慰。在大多數市場,尤其是北美,石油價格的下跌使大的卡車用戶獲利,他們有能力更換一些有年頭的舊車。北美卡車更換期最長能達到20年,但平均卻只有7年半。
越來越嚴格的排放規則同樣是一個利好消息。今年10月歐V排放將在歐洲實施,美國的EPA-10標準也將在明年一月推出。印度和中國也在向更清潔的發動機靠攏。如果歐洲在2012年開始執行歐VI標準,像歐洲、美國這樣的市場很可能迎來一個持續多年的爆炸性增長,原有的多種多樣的動力平臺將由于不合排放規則而被舍棄,換購新發動機將促使卡車購買集中爆發。
另一個積極的信號是不少國家的經濟刺激計劃都把基礎設施建設列為重點。大型的基建項目對重型卡車制造商來說是個很大的市場,而一旦新興市場國家的道路條件改善了,又會催生出新的卡車需求。
格局將重寫
最終的結果很可能是新的并購,保時捷是最可能的攪局者。這家公司最近控制了大眾,而后者又是斯堪尼亞和曼兩家卡車巨頭的最大股東。上個月,曼收購了大眾在巴西的卡車業務。曼公司的首席執行官Hakan Samuelsson仍然對聯合斯堪尼亞保有興趣,2006年曼曾經嘗試收購這家瑞典競爭對手但沒有成功。規模小一些的公司也不能高枕無憂,伊維柯、美國的Navistar都有可能成為被收購的對象。
當然,卡車企業也不可能再次重溫2007年以前爆炸增長的舊夢。匯豐銀行認為,2011年這個行業可能擺脫危機進入穩定發展期,但是屆時,世界最大的卡車企業可能從10家減少到6家,卡特比勒出局,留下康明斯、戴姆勒、日野、曼、Paccar和沃爾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