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中文一区二区三区_99re国产视频_国产经典视频一区_网站在线观看你懂的

熱門關鍵詞:新能源 客車 新能源客車 公交 混合動力汽車 

淺析:新能源政策在玩翹翹板游戲?

時間:2009/2/11 10:45:38來源:互聯網作者:互聯網責編:0條評論

 

    日前,財政部和科技部發出《關于開展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工作試點工作的通知》在十三個試點城市公交和出租等領域開展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試點工作;鼓勵試點城市率先在公交、出租、公務、環衛和郵政等公共服務領域推廣使用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節油率在40%以上的混合動力汽車,每輛將給予5萬的補助。

 

    《通知》明確指出,中央財政重點對試點城市購置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和燃料電池等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給予一次性定額補助。補助標準主要依據節能與新能源汽車與同類傳統汽車的基礎差價,并適當考慮規模效應、技術進步等因素確定?!锻ㄖ吠瑫r要求地方財政安排一定資金,對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配套設施建設及維護保養等相關支出給予適當補助,保證試點工作順利進行。

 

    業界普遍認為,目前制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消費的主要因素有兩個,一是大規模量產后技術是否成熟,二是售價過高。據不完全統計,中度混合動力汽車的平均成本比同類型汽油動力車貴30%至50%。

 

【分析點評】

 

    1、我們首先應該明白什么才是新能源汽車。其實區分的界限很明確:汽油和柴油是傳統內燃機汽車的能源,利用除此以外的能源提供汽動力的汽車均可稱為新能源汽車。目前正在開發的新能源包括天然氣、液化石油氣、醇類、二甲醚、氫、合成燃料、生物氣、空氣以及電荷燃料電池等。新能源汽車是未來整個汽車產業的發展方向,這點是絕大多數人的共識。因為石油短缺,總有一日會盡竭,且內燃機的熱效率低,尾氣等的排放對環境污染又嚴重,加之噪聲污染,這些都是新能源汽車日后必將取代燃油汽車的佐證。可一個具有如此發展前景的汽車分支產業,在我國的發展卻是步履蹣跚,盡管政府和車企都已經察覺發展新能源汽車是不可逆轉的趨勢,也都曾作出各類嘗試,但始終淺嘗輒止,使我國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并未取得實質性的突破和發展。

 

    2、研究院認為,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緩慢主要來自以下三個方面:

 

    一、民眾對新能源汽車的消費觀念極為薄弱。我國消費者在消費過程中對于環保的意識與一些歐美地區的國家比起來存在一定的差距,導致其在購買燃油汽車與新能源汽車的取向時并不受環保觀念的左右。

 

    二、政府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扶持力度還不夠,對終端消費者的引導工作不到位。在美國,對每輛輕型混合動力汽車給予的優惠最高可達3400美元,對天然氣等代用燃料汽車成本增加部分給予50%~80%的財政補貼;日本對電動、天然氣等清潔能源汽車給予50%減稅,并給予與同級別傳統車差價1/2的優惠補貼,另外天然氣等燃料供給設備的裝備費用可享受部分補貼;法國給予每一輛電動汽車1.5萬法郎的補貼,其中1萬法郎給汽車制造廠,5000法郎(含稅)給購買電動汽車的私人或公司企業;在英國,如果駕駛混合動力車進入倫敦市區,將免收5英鎊進入市區的費用。而在我國,目前并未對終端消費者購買新能源汽車給予直接的實質性的優惠補助(目前僅在行政事業單位開始推廣,對廣大消費者并沒起到刺激與鼓勵作用)。在同檔次的車型中,新能源汽車比燃油汽車高出幾萬元甚至上十萬的差價難免會令本身購買欲并不強的潛在消費群體望而卻步。

 

    三、新能源汽車的售后體系及基礎設施建設還不夠完善。維修成本和保養費用一直是消費者最為關心的話題,在整個新能源產業發展還不成熟的情況下,持觀望態度的消費者占據了較大比例。比亞迪F3DM的銷量不被業界看好,其中也有這個因素的影響。

 

    3、隨著2008年政府對新能源汽車產業頒布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我國內車企對展新能源汽車的熱情。據有關媒體報道,目前國內至少有30家客車企業已涉足新能源車研發;在轎車方面,六大汽車集團以及奇瑞、吉利、比亞迪都爭相研發新能源車,企業數量總計超過40家。據了解,上汽在去年投資20億元成立了上汽捷能公司,專門研發新能源車,并計劃在2010年世博會前實現新能源車商業化。東風汽車也表示,其混合動車轎車將有望今年上市。至于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是否會在如此一系列汽車振興政策中迅速發展起來,仍有待觀察。畢竟上市已經三年多,并大幅降價的被譽為國內首款混合動力轎車的普銳斯,2008年僅銷售899輛,三年來,累計銷量也不足3500輛——盡管其在世界范圍的銷量早已突破100萬輛。

 

    4、科技部部長萬鋼在首屆新能源汽車論壇上曾經提出,即“希望經過4-5年的努力,在2012年的汽車產量中有10%,就是至少100萬輛以上是節能新能源汽車”?,F在國家的鼓勵政策已經推出(雖然還不到位),但是企業在新能源技術方面的實力如何仍有懸念。有業內專家分析認為,中國汽車在新能源領域仍然與世界先進水平有五年左右的差距。如果一旦本土企業在新能源車(尤其是乘用車領域)上落敗,將給政府在新能源鼓勵政策方面造成障礙——拿納稅人的錢最終補貼到外資身上,應該算是另一種形式上的國有資產流失吧。我們認為,此次主要針對公共服務領域推廣使用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鼓勵政策,也有很大方面是出于對本土企業方面的平衡考慮:一方面本土企業在商用車領域的發展已經領先外資在華業務,另一方面,也是給本土乘用車企業秀下政府的決心,促使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汽車技術發展方面下定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