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6日-28日,2025商用車產業發展會議在湖北省十堰市舉辦。本次會議由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主辦,以“開辟新賽道,匯聚新動能——發展商用車產業新質生產力”為主題,采用“1+1+6+N”模式,即1場閉門會議,1場開幕式暨主旨會議,6個主題分會場和其他相關對接、展示等活動,旨在深入分析商用車發展面臨的新機遇、新挑戰,探討商用車產業未來發展的新趨勢、新方向。其中,在3月27日下午舉辦的“主題分會場二:新能源商用車可持續發展”上,重慶長安凱程汽車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黃智發表精彩演講。以下內容為現場發言實錄:
何毅秘書長,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各位同仁,所有關注商用車領域的各位伙伴,大家下午好!
我是長安凱程黃智,一個商用車的新人,我是去年從長安的乘用車領域調到商用車,來實現長安商乘并舉的策略。剛才一汽、東風相關領導關于商用車領域的發展看法應該是非常專業的,那我從不同的視角,以科技的視角來看一下現在咱們商用車領域里面還有哪些機會或挑戰,以及基于假設和驗證這一套科學理論來看一看我們長安凱程的探索和實踐,也希望同時能給行業提一點建議。
我們覺得現在商用車領域里面,有三個結構性的機會。
第一個是電動化。其實商用車的電動化滲透率目前只有18%到19%,遠遠沒有乘用車這么火熱。但是現在進入商用車領域的新能源玩家已經在大批量的涌入,這個“卷”應該是已經,我們希望不卷,但是熱鬧已經到我們商用車領域了。
我們看一下當前電動化的一個進展趨勢,左邊這張圖是創新曲線,現在商用車已經進入到要突破與不突破的臨界點。我們從用戶的心理來看新能源,用戶為什么買新能源,剛開始的時候可能只能是我們主機廠說新能源好,但用戶不在乎,各說各的。進入第二個階段,用戶認為新能源貴了不買,所以我們提出了油電同價的概念。用戶認為貴了不買,說明用戶已認可新能源的價值—TCO,新能源的這種節能,經濟的適用性還是很好的。同時,以新能源技術為底座這一輪的體驗,給用戶帶來完全不一樣的感覺,另外再基于功能性和性能滿足的情況下,新能源帶給用戶的顏值也是不一樣的,產生一些新的變化。商用車周期很長,一般一個商用車的平臺使用8到10年,也該給我們用戶換換“衣服”,讓他也覺得這個時代也有一些新的東西,在商用車領域里面也可以有一些變化。進入第三個階段就是油車再便宜也不買,這是我們認為的一個創新的過程,當前在我們認為商用車進入第二個階段了,貴了不買。所以我們從能源形勢來看,不同的地區,不同的國家,它的能源形式是多樣性的,現在汽油、柴油、CNG、甲醇、純電、燃料電池都是能滿足用戶不同場景的需求的技術路線。
目前來看,在新能源商用車這個領域里面,因為目前我們長安凱程主要面向輕型商用車,所以我就輕型商用車一個點,就是載體市場,新能源滲透率達到了90%以上的,就是幾個要點。第一在城市配送領域里面,確實給到用戶的價值就是讓他賺更多的錢,因為商用車存在的意義就是讓我們的客戶,讓我們的用戶賺更多錢。第二個產品價格,從原來的10萬到現在已經8萬左右,例如我們長安的新一代睿行系列干到7.5萬元,這就是提到的油電同價或者電比油低。第三個是城市路權,路權在國家層面是做了引導的,包括我們增值稅的一些變化是給到新能源一定的促進作用,目前我們預測2025年客系領域會面臨一個爆發式的增長,在現在還沒有增量起來的輕客領域,將會迎來一輪新的增長。前期這個領域應該有很多玩家在做,核心的價值用戶在慢慢確認,但是價格確實離用戶的預期太遠,所以我們要在這個價格線上往用戶靠近一點,但是往用戶靠得太近也可能讓我們虧錢,所以這是一個平衡。我們認為2025年寬體輕客會迎來一個爆發期,會快速拓到15%到20%,2026年微卡、輕卡、皮卡會進入一個爆發期,這是我們第一個判斷。
第二個是智慧化。我們叫智慧化不叫智能化,這個理論的基礎也是之前我在在西北工業大學學習了解到,行業的理論是2016年提出來的體系工程,一個V字模型的系統工程,從需求到需求分解,整車系統、零部件、工藝逐步的驗證,但是現在已經不滿足這個了,我們是基于模塊的系統的工程,它的目標已經不是在做一個大飛機,做一個車,而是為滿足一個需求的整體解決方案,所以我覺得商用車也來到這個階段,要做體系工程,滿足以貨為核心的運營效率。從貨到貨的點,我們跟京東、順豐交流過,現在我們的倉、儲的自動化已經基本上實現標準化、結構化,基本上已經是機器人了,但是卻在運輸過程中是沒有實現自動化的。因為道路條件不一樣,貨物屬性不一樣,有一定的非結構化的東西存在,所以我們認為在未來一段時間里面,有人和無人會同步存在。雖然需求和場景不一樣,但是最終的變化點是滿足用戶的整體解決方案。這個解決方案叫載具也好,運力工具也罷,第一要滿足是一個智能終端,至少得聯網,得讓我們的客戶、車主、貨源單位或者運營方要能調度這個車。第二是這個平臺得可靠,逐步往自動駕駛走。第三是以平臺為核心的金融保險得接入,因為現在新能源保險是一個問題,對用戶來講很高,費用高只是反映的結果,那過程是什么?過程需要數據驅動和技術驅動來改變,所以我們認為這一輪競爭里面以運營效率為關鍵,加速以貨為核心的人、車、貨、場、倉的多維的創新是關鍵。
第三個是全球化。昨天剛從泰國回來參加今天這個會議,一個是希望長安凱程要發聲,第二個確實希望聽到更多同行的心聲以及一些好的建議。從全球化來講,不同地區在商用車這個領域在不同的歷史階段,不同的經濟條件,不同的用戶認知和政府的認知,會帶來不同的新能源的發展結果。在越南、印尼、菲律賓、巴基斯坦等有可能我們的產品是暢銷的。但是我們若要堅持長期主義,需要回到這個國家的用戶認知去思考怎么投入產品。至少我從泰國的調研來看,當地主要還是以日系車為主,樸素的說法就是五到十年前的產品他們還是接受的。在國外我們產品的第一個是功能性屬性,第二個是性能屬性,第三個才談新技術,所以我們先得滿足功能和性能。只有把動力、可靠、安全、這些基礎滿足,才能談技術。這個時候技術越多越好,造型越好看越好,這就是全球化面臨的挑戰和機會。同時還有屬地效應,在當地為當地,以差異化的價值加速海外市場的拓展。
所以我們凱程認為目前在商用車整體平穩增長的這個階段里面,中國的汽車應該是有這三大結構性機會:一個是電動化,一個是智慧化,一個是我們的全球化。
所以基于這樣的理解或者叫洞察,我們長安凱程也做了一系列的探索與實踐,也給各位領導報告一下。
第一,品牌。大家應該知道我們長安凱程原來的那個品牌標識叫“草帽標”,現在改成數智立方標,它反映在這一輪變革,我們希望成為數字新能源商用車的科技型平臺,致力于成為低碳智慧物流價值創新的引領者。長安商用車沒有一汽和東風這么長的歷史底蘊,我們只有40年,但是我們也希望結合我們乘用車的一些科技創新,以及用戶的體驗和場景的驗證,做一些我們的變化。
第二,技術升級。我們叫商乘并舉,因為商用車只能叫大同小異,大的方面都一樣,技術底座是一樣,但是用戶需求是有差異,今天上午主論壇的一些專家也表達了這個觀點,多快好省。所以我們基于這樣的理解,這幾年我們研發了原生數智商用車架構-K01架構,這個架構的第一個特點是上下解耦,因為它是非承載形式,所以車體可以多種形變,包括我們的第一個產品V919,同時包括我們后續產品都可以延展成面向電動化智慧物流的產品,既可以面向無人物流的線控底盤產品,也可以面向全球皮卡的不同級別的產品。這上下解耦是全解耦,實現了跟原來有帶變速器的優點不一樣的價值。但是這里面遇到一個痛點是越野能力,基于這個點上做一些新的功能來滿足我們的越野老炮喜歡的攀巖、攀爬、涉水的需求。第二個是軟硬分離,我們復用整個長安的SDA架構,所以我們現在以軟件定義皮卡,軟件定義商用車,這樣來實現我們控制器和軟件分離,控制器與硬件分離,實現軟硬分離,以此實現商用車的多場景定義,無論是物流場景、配送場景、還是自動駕駛的場景,或者皮卡越野場景、戶外場景,它可以定義和滿足很多不一樣的用戶需求。最后一個是車云一體,我們希望我們車未來都是聯網和互聯。我們會把網絡按照安全協議和隱私協議讓步給我們的物流方,參與方,我們的合作伙伴。我們希望通過這樣的數智架構,快速縮短研發周期,減少投入,在商用車小批量,多品種的環境下打造爆品,所以這里面我們也將這個平臺共享,包括里面的電池、電驅、底盤、SDA的軟件架構等,我們歡迎用戶和行業伙伴參與。
第三,產品升級。基于品牌和技術底座,我們已經推出了兩個全新產品,一個是對長安來講是一個新領域的輕客市場,它是基于KO1架構的產品,預計會在今年4月份來與我們消費者見面,希望得到行業和大家的支持,以及媒體的支持。另一個是皮卡領域,我們做了全球首款超級大增程皮卡,雖然現在皮卡領域新能源滲透率不足4%,但是我覺得這種滲透只是一個開始。增程的動力在純電和燃油領域里面有它的特點的,我們國內用戶包含泰國用戶還是能明顯感覺到變化,包括駕乘感受和對很多不同場景的拓展,滿足用戶需求,這也是我們在皮卡領域非常大的嘗試,當然后續還會推出系列產品,包括探索版、運動版等。此外還有第三個產品線—無人駕駛物流車,當然現在行業里面有很多玩家已經在做,但我們也希望在這個領域里面通過我們在乘用車領域端到端大模型自動駕駛的技術以及新能源電驅的優勢特點,為行業、為客戶、為我們的消費者做出一個更好的選擇。
第四,服務升級。長安一直以用戶為中心,客戶就是我們一號工程,所以我們在商用車領域里面也是一樣的擁有五大承諾,包括智慧悅心,主動暖心,專業安心,便捷舒心和透明省心。
第五,加速“海納百川”計劃。去年我們的出口量達到了6萬到7萬的規模,今年將會更多,出口業務里面不僅有我們自己的出口,還有與我們同合作伙伴一起的出口,總體來講海外市場是一個非常大的市場,長安凱程按照東南亞,中南美,歐洲,獨聯體和中東非這五大市場,建立當地的KD工廠、生產基地、以及布局4S店和代理商,一起在當地為當地,同時也希望這一輪中國品牌出海是高品質出海,是新質生產力的出海。
最后對行業也進行幾個呼吁,希望一起來探討。
第一個,標準共建。有三個點,第一是建立適用于新能源商用車應用場景的工況標準。長安的新能源商用車在上市之前都要做大量實際測試,商用車跟乘用車標準存在差異,我們建立了適用于新能源商用車應用場景的工況標準,我們用戶有滿載,有超重,有各種不一樣的情況,所以基于法規的續航與用戶的實際運行之間存在15%到20%差距,并不是我們續航是假的,我們都是以國家規定進行測試,所以我們希望把這個平衡起來,以一個更加可行,更加穩健方式表達我們續航。第二個是建立及規范無人智能網聯商用車產品準入及路權通行規則。第三個是建議新能源汽車數據跨行業共享,解決商用車“保費貴、投保難”現狀,促進行業高質量發展。我們希望行業一起來解決新能源保費高的問題。
第二個,行業共享。第一點我們敞開K01數智架構,邀請行業共同打造。第二點共同開發應用新能源商用車專屬電芯,一起研發長續航高于4千到6千次的循環次數的電芯。第三點是海外數據庫共建的問題,這也是我們長安汽車董事長在今年兩會提的建議,希望在這一輪大量全球化進程中,建立海外出海的一個共享的信息通道。
第三個,政企共促。我們建議乘用車搞以舊換新,商用車也可以搞,建議將4.5噸以下輕型商用車、皮卡車納入汽車“以舊換新”政策覆蓋范圍,提振輕型商用車市場信心。建議加速皮卡擴大全國解禁城市范圍,年檢標準與乘用車一致,實現“商乘同權”。
以上是我的分享。
智慧伙伴,一路凱程。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