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國汽車工程學會、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中國汽車報社共同主辦,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特別支持,日本汽車工業協會、德國汽車工業協會、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新能源汽車國家大數據聯盟聯合協辦的第二十屆中國汽車產業發展(泰達)國際論壇(以下簡稱“泰達汽車論壇”)于2024年8月29日至9月1日在天津濱海新區舉辦。本屆論壇以“風雨同舟二十載 攜手并肩向未來”為年度主題,邀請重磅嘉賓展開深入研討。
在9月1日“供應鏈方向專題分論壇:20年綠色‘碳’索 雙碳驅動·行業新航--共繪綠色產業藍圖”中,中國產業發展促進會生物質能產業分會常務副秘書長劉洪榮發表題為“汽車工業領域生物質能應用場景探析”的演講。
以下為演講實錄:
非常感謝論壇的邀請,我是來自于中國產業發展促進會,負責生物質能分會。產業發展促進會是2006年成立的,主管部委是國家發改委,成立之后涉及能源這一塊目前有3個分會,分別是儲能、氫能和生物質能。這三個分會里氫能和儲能和咱們汽車工業聯系更密切一點。汽車和我從事這塊有沒有可以融合的地方,現在我有了一些思路,今天跟大家進行一個分享。更多是帶來解決方案,這里面也存在問題和挑戰和大家分析一下,同時還有一個核證體系跟大家介紹一下,希望能夠在整個汽車工業生產過程中給大家在降碳減碳方面提供一個更好的思路。
行業背景簡單說一下,去年汽車出口量接近500萬輛,其中新能源大概出口超過了120萬輛,這個數字2024年還會一直增加,2024年上半年整個出口較2018年尤其是對歐洲的提高了39.1%,這個數字還是很可觀的。前段時間歐盟對我們出口的電動車有一些反傾銷的調查,這塊對我們的影響還是蠻嚴重的,實際上我們對下一步怎么去應對他的反調查或者說應對下一步的碳關稅,我們需要有自己的應對措施。
減碳55里面提到的具體法案,我相信大家也是比較關注,我關注的比如《可再生能源指令》《碳邊境調節機制》,包括《可持續的海運燃料》《可持續的航空燃料》等等,當然CBAM現在只是對于電力、鋼鐵、鋁業、水泥包括化工、氫這幾個行業,整車是不是要征收,大概率會有考慮。
我們國家也提出一些要求,尤其是在2021年、2022年提出碳達峰的行動方案里面都提到了要加快傳統產業綠色低碳改造,當然也是支持汽車企業把一些綠色低碳理念從產品設計包括原料采購、生產、運輸、存儲、使用、回收等全過程都要考慮進去,同時還提出了一個要求是研發推廣生物航空燃料、生物柴油、纖維素乙醇或者燃料乙醇、生物天然氣、熱解氣化等等這些生物燃料制備的技術。我要強調的事,我們更多考慮的是他的燃料,要么就是能源的消耗,而生物基的材料可能更多是在制造的上游,可能還是有所區別。
解決方案這塊,我們先看一組數據,汽車生產過程中整個能源消耗的占比,大家更關注的是電,因為電量的消耗確實是最大的,這里面可能超過了2/3以上都是電,其中還有一部分是熱能,它的消耗大概是不到20%,還有一部分其他的能源消耗,我尤其關注熱能,它是在噴涂、烘干和其它方面,咱們北方地區還有一些需要保溫或者是取暖,這塊都需要供熱熱能的消耗,電就不說了,這是工業生產中必須得有的。
咱們車企主要有哪些減碳的應對措施,我們考慮到在布局碳抵消和碳減排這塊國家CCER啟動以后大家很重視,尤其在碳匯這塊已經布局了,有一些都在購置購買,實際上還有一部分就是要用綠證的形式進行碳抵消,綠證這塊分為兩部分。
電力綠證:中國的綠證叫GEC;國際綠證I-REC。
隨著國家能源局發布的可再生能源電力綠證的全覆蓋,導致現在中國的綠證是唯一一個綠色能源的消費憑證,可能國際綠證以后不再能夠申請了。電這塊大家更多關注的是GEC。
非電利用這塊有蒸汽,生物質能在這里在替代傳統能源方面是實現碳中和目標的一個重要的途徑。包括工業蒸汽,生產企業用到的天然氣,我們可以用生物天然氣進行替代,這是一個重要的途徑。
但是電力綠證其實是難以滿足所有要求的,我們一直在說電網的碳排放因子,實際上國際上對于電力綠證的認可度比較低。
如果用生物質能,生物質是比較分散的一個能源,能源密度比較低,而且收集難度比較大,還有季節性,比如說華北地區一年兩季,東北技術一年一季,在一年一季的過程中,如果不收集完全年生產所需要的燃料,就意味著生產是間歇的,所以這塊還是有一定的弊端,這里面缺少統一的標準,包括合成體系、供需關系也是缺乏的,需要一個穩定的供應方。
協會統一考慮做了一套標準,包括兩個平臺。一套標準叫零碳能源證書的自愿核證體系,兩個平臺一個是核證平臺、綠色燃料的交易平臺。核證平臺在去年12月1號已經正式上線了,而且已經核發了一些證書。
再介紹一下國際上的綠色認證體系,可再生能源的非電利用這塊,電力綠證就不說了,非電利用這塊首先說德國,有一個沼氣票,針對于沼氣和天然氣制定的,他是為了制定他的配額搭配使用的一個認證體系。英國是用GreenGas,也是針對天然氣這塊,美國是RINs證書,更多是針對于早期燃料乙醇、一些生物柴油,現在也對生物天然氣這塊進行了一些認證,實際現在國際上比較通用的也就兩個,一個是ISCC,還有一個RSB。
所以我們需要建立一個中國自己的可再生能源非電利用的綠色認證體系,因此中國產業發展促進會生物質能產業分會和中國能源研究會綠色低碳技術專委會,同時還有北京松杉低碳技術研究院共同建設了一個零碳能源證書資源核證平臺。這個平臺組成主要推進幾個部分工作。
首先有一整套完善的認證體系,通過認證體系明確說明我們是怎么操作的,通過建立了一系列的標準包括通則、整體的結構搭建、綠色產品整個核證流程,現在已經核發的證書里,核證規范已經通過的團標有兩個,一個是針對于綠色熱能就是蒸汽,還有一個綠色的生物天然氣,這兩個已經是正式可以進行核證的兩個能源品類。下一步還要考慮太陽能熱利用,包括綠氫、液體燃料(生物甲醇、生物乙醇)等等,所有非電利用的門類慢慢都會建立一系列的核證規范在里面。
我們設立的這個規范是一個統一的國際上認可的能源單位,核心有三點:1,有一個物聯網。2,有一個區塊鏈。3,有一個AI模型。
這些都確保我們所取得的數據是真實有效可追溯的,有一整套在線的監測系統,而且所有數據都是直接采集的數據,不是通過DCS再倒一手的數據,這樣是最真實的。
認證的領域從綠色熱能這塊包括生物質能、太陽能和地熱能。綠色燃氣里包括沼氣、生物天然氣、綠氫。液體燃料比較多一點包括生物燃料乙醇、生物柴油、可持續航空燃料、綠色甲醇、生物合成燃料、電子燃料等等。
在整個原料運輸過程中,消耗的化石能源也要減掉,同時有一些需要回收的能源也要扣除掉,實際上得到了一個證書所有能源是一個純粹的零碳能源,把整個生產過程中的所有化石能源消耗都要扣除掉,原料是從搖籃到大門,方法學結合國內的實際情況,跟國際上接軌。
核證的流程跟國際上其它認證體系比較接近的,核證主體提出了一些申請,項目現場確認一個接入方案,項目進行接入,接入在線監測需要超過三個月以上,由這個項目填報一些數據,會自動生成一個預核證的報表,相當于提請了一個核證,這時候我們會委派第三方的核查機構到現場進行現場核查,完成核查報告,回來以后會組織專家組對這個報告進行一個評審,最終確認一個零碳能源的數據量。報請核證平臺進行二次復核以后,證書就可以核發了,也可以進行流通。
在線監測的方式是通過現場的監測儀表接口,在線數據的采集網關上傳到云端,我們考慮原來計劃做邊緣計算在現場進行計算,運行的穩定性還是需要把它放在云端計算,這樣的話導出一些數據便于核查人員到現場進行對比,用戶也可以導出這部分數據。
證書的認購,這是零碳能源證書的樣式,證書里面有一些基本的信息包括唯一的編號,能源品類包括核發時間、監測數據,數據里有三個比較重點的,一個是監測期到底監測了多長時間,第二是監測的能源量和實際核證的能源量是有區別的,監測的能源量比如說是20GJ,實際上核出來的證可能只有10GJ,這一塊還是有一定的區別,要扣除掉原來化石能源消耗量。
證書里的狀態每次交易包括下一步的消費,每個足跡走過都會留下痕跡。
證書到底有什么用,我們近期考慮作為市場主體生產和消費綠色能源的有效憑證,也是可再生能源高可信度的追溯,可以作為可再生能源碳足跡的追蹤。
剛才也提到一些數據,如何來提高數據愿意上報或者愿意披露,我想通過新的一些機制可以去鼓勵他們,比如說生物質的供熱企業愿意報上來,就是因為這個證書可以給他產生一些新的綠色權益,能夠有一些新的收益。
中期我們考慮等量抵消控排企業的化石能源消費,工業企業在生產過程中需要用到能源,尤其是蒸汽,蒸汽這塊原來是燃煤機組帶過來的,現在通過購買證書的形式進行抵消,當然也可以作為行業主管部門包括集團企業對于綠色能源項目管理的輔助工具。
后期我們考慮作為綠色認證體系其他減排機制的基礎憑證,因為數據都是統一的,任何一個減排機制都要基于數據去進行核查。考慮在歐盟CBAM里面去進行減排量的抵消,這是一個相對比較漫長的過程,我們需要在下一步溝通中進行深入的溝通,看看能不能達成一致。
證書有一定價值以后,我們可以作為碳信用資產進行開發碳信貸包括碳質押、碳期貨等其他一些產品。證書對于能源的生產方來說,是可以獲得可再生能源的綠色權益,同時也可以量化對外供出能源和實際零碳能源的比例。
對能源的消費方來說,可以獲得能源綠色權益,同時在管網中也可以置換一些相關能源的證書,在非電可再生能源消費的時候需要有一個憑證,怎么來證明,就是利用證書的一個形式。
能證分離和能證合一,這塊非常簡單,電力綠證能證分離的形式,我們這塊如果把能證合一合在一起的話就意味著必須有一個物理的連接,你有管道或者是有其他的能源運輸,這樣直接連接的行為。
認購流程比較簡單,通過線上自愿認購,線下簽訂一個認購合同,平臺經過審核證書就可以過戶,這是能源消費的憑證,證書持有人提出一個使用申請通過平臺進行審核,平臺就會出具一個零碳能源證書的消費憑證,同時會把這個證書注銷。
我今天的分享就到這里,有一些關于零碳能源證書相關的問題,咱們會后有興趣的可以跟我交流,我們線下交流,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