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中文一区二区三区_99re国产视频_国产经典视频一区_网站在线观看你懂的

劉紅甫:新能源時代環衛汽車一體化解決方案發展報告

中國商用車論壇2024-04-08
39990

2024年3月26日-28日,2024中國商用車論壇在湖北省十堰市舉辦。本屆論壇由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主辦,以“新步伐 新成效 新提高,助力商用車產業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基于行業高質量發展要求、國家“雙碳”目標實現、汽車產業轉型和創新需要,以創新促改革、促轉型、促發展,助力商用車產業高質量發展。其中,在3月28日下午舉辦的“主題論壇五:開拓新賽道、新領域,推進專用汽車產業發展”上,長沙中聯重科環境產業有限公司總監劉紅甫發表精彩演講。以下內容為現場發言實錄:

圖片4.png

尊敬的秘書長,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各位同仁,大家下午好!我是來自盈峰環境旗下長沙中聯重科環境產業有限公司的劉紅甫,我業務分管的范圍是科技管理、戰略發展與經營管理方面的職能,今天我是代表研發板塊來的,講講我們產品的情況。

我的演講分三個方面,第一個是講講環衛汽車的發展趨勢,今天主題已經點出來了,新能源是最大的趨勢。第二個是燃油時代我們環衛車一體化設計的理念,以及新能源時代環衛車一體化研發的一些情況。

首先,前面幾位領導都介紹了政策的利好非常明顯,包括最近發的大規模設備更新,環衛是作為重點的設備更新的內容,新能源剛剛都講過了,不多講,包括空氣質量的維持,以及農村人居環境的整治。我們認為去年是我們行業的谷底,近七八年來的谷底,只有260億的規模,我們認為從今年開始應該是觸底反彈。

主要是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政策的利好;另外一方面,新能源的貨值比燃油車還是要高,所以我們認為未來幾年環衛產業應該是欣欣向榮的。我們公司在去年行業260億的規模占比大概是25%左右。

新能源,剛徐工的領導也講了,包括中車的馮總也講了,新能源能夠得到發展,很重要的原因是電池技術的發展和電池成本的下降。行業里有一句這樣的話,我們新能源的環衛車企是給底盤廠打工,底盤廠又給電池廠打工,我認為說得通。反過來說,電池技術的進步和成本的下降應該也會助力環衛車向新能源的轉型。

目前來看我們新能源環衛車的經濟性,在路面三車清掃保潔這一塊大概是2.5到3年的投資回收期,采購價格比燃油車貴的這部分,通過三年運營成本的節省是可以賺回來的。垃圾收運車大概4到5年。也因此如此,只要是充電設施、充電樁允許的城市,無論是國營單位還是民營的環衛運營公司,都是會重點考慮新能源車,這也是新能源車發展在環衛領域如此快的重要原因。去年是8%的新能源滲透率,今年預測會超過10%,超過10%之后,我們認為新能源環衛車的發展就進入了一個高速增長的臨界點,除了投資回收期非常短之外,還有一個參考依據就是乘用車,看上面的圖,乘用車新能源滲透率從超過13%之后,每年基本上是翻倍增長,因為它會有一個規模效應以及消費者接受的情況。從今年上半年來看,行業里面招標新能源車的比例確實是大幅度上升的。

我這里重點還要講一個趨勢,環衛機械還有一個機器人化的趨勢,為什么這么講?在座的應該也都關注到機動車道路,無論是清掃保潔的機動車,還是垃圾收運的機動車,只要在大路上跑的環衛領域幾乎90%以上都是機械化了。大量的環衛工人在做人行道、輔道、綠化帶、城中村的清掃保潔和垃圾收集,這塊我們公司是有發言權的,因為我們環衛服務業做了有差不多60億,我們旗下的環衛工人將近10萬。行業里這部分環衛工人老齡化是非常嚴重的,平均年齡大概在55歲以上,而這些人未來怎么辦?一定有干不動的一天,年輕人愿意干嗎?你讓他去操作設備可以,讓他們拿簸箕掃把,大概率是不現實的。這個細分領域機械化率非常低,目前有一個重大利好,就是AI技術已經來了,AI技術將助力實現真正的無人駕駛——L5級的無人駕駛。尤其是AGI通用人工智能發布之后,在五到十年后小型環衛作業機器人預計會有20到30萬臺的市場,規模也會達到400億左右,再造一個環衛機械行業。但是這兩三年看起來還不是很有機會大幅增長,因為AI的發展目前還處于技術驗證階段,大規模商用還很難。

剛才交通部的專家說的,現在法規還是要求每個無人駕駛設備要配個安全員,對環衛行業來說,在環衛行業,無人駕駛設備還要安全員看著,就沒有任何經濟價值了,不具備商業推廣的價值。只有真正實現了L5級的完全無人駕駛,一個人控制10臺、20臺設備,這些機器人在背街小巷里面作業,不用管,我們環衛機器人時代就真正來臨了。這也是我們企業的愿景,我們企業愿景里面很重要的一句話,我們是以環衛機器人為龍頭的行業引領者,開宗明義就講我們未來的產品是要走向機器人化的。當然機器人時代一定也是新能源時代,新能源化、機器人化是我想講的行業發展大趨勢。

我們公司目前燃油車還占到我們公司銷售規模的75%左右,燃油車時代跟底盤一體化的設計已經比較成熟,包括結構的一體化,動力的一體化,性能的一體化,以及電控的一體化。

結構一體化很好理解,商用車底盤到我們公司是用于改裝我們的作業裝置,因此我們跟所有的車企合作的時候首先我們會對軸距、大梁的寬度、前懸、后懸等等,哪些地方放哪些東西,我們和底盤廠會做詳細的匹配,確保改裝可行,經濟性、效率、安全性都能得到保障。

動力一體化也很好理解,畢竟我們也是有載荷的,雖然說環衛車不像貨運車那樣超載,我們一般不超載。但是我們也還是要靠底盤動力來驅動、來取力,所以這些動力的上裝底盤一體化匹配,也是我們研發前期必須考慮的重要因素。

性能一體化也很好理解,無論是舒適性,還是爬坡,最高車速等等,包括操作,我們都是要跟底盤廠協同。

電控就更加需要一體化開發了,我們上裝電源、氣源要借助底盤,必須在接口、協議等方面拉通。

應該說燃油車底盤和環衛車上裝發展的時間很長了,這一塊的一體化設計大家都比較熟悉,我這里就不多做介紹。

重點介紹我們在新能源時代目前環衛車一體化設計我們的一些思路和理念。

首先我們是叫四維一體化設計,比三維多了一維就是軟件,現在我們開發了峰控系統,上裝底盤一體化控制平臺。

整體的思路就是專用、節能和舒適。專用,就是底盤和上裝的特性,所有在控制系統里面全部集成設計。節能就是剛才幾位專家講的,新能源時代如果我的產品不節能,續航有焦慮的話,或者把電池搞得太大,經濟性很差,就很難推廣。因此只要能夠滿足當地的作業要求,又能夠滿足監管的要求,同時經濟性非常好,這是我們要新能源考慮的重點。舒適性,這是新能源車相對燃油車重大的賣點,靜音效果以及各方面的平順性都非常好。

這是我們一體化產品總體架構設計,包括我們的各個產品模塊,這里就不展開了。

一體化設計考慮了安全的一體化,以及技術融合、技術升級的一體化。安全性方面包括安全互鎖、底盤上裝一體化,高壓與低壓的隔離,等等。技術融合和技術升級的一體化,控制策略的融合,以及我們的云平臺,這個云平臺是我們花了比較大的精力做出來的東西,包括后期的升級,底盤上裝的程序都是一起控制、一起集成。技術細節這里我就不多講了。

這里重點再講到小型裝備的底盤上裝一體化設計,小型裝備我們公司是非??春茫珜嶋H上目前是非??鄲?,為什么?因為我們這個一體化是做到極致了,原因是商用車行業里面沒有底盤,只好我們是自己開發底盤,底盤和上裝控制系統,還是AI、結構等各方面,上裝底盤都是一體化開發的。但是我這里想講另外一個建議,如果專家認同我前面介紹的行業趨勢的話,環衛小型裝備未來可能有30萬臺、50萬臺,如果加上物流或者別的行業,可能是百萬臺級的市場,目前沒有商用車底盤廠關注這一塊,將以商用車底盤廠關注一下,開發從0.5噸、1噸一直到3噸的小型作業的底盤,這個市場非常有前景。我們的觀點,未來一定是專業分工的時代,不可能一個整機從頭到尾都是一家企業開發。底盤廠的專業是做底盤,能不能做一個通用的小底盤,各個行業都能來用,這樣可能效率、成本都會更好。小型裝備這一塊目前我們認為,雖然說一體化做得很好,但是我們目前市場商業成功做得并不好。

這個是我們的大數據的診斷平臺,因為燃油車時代是不具備這個條件,新能源時代,因為上裝底盤的控制系統,感應器各方面都是整合了,我們跟底盤廠的合作也非常流暢,現在我們都可以為客戶提供遠程診斷、快速排除故障、預警分析,包括實時數據增值服務。數據的增值服務部僅僅是服務維修,包括客戶在使用過程中的能耗分析、工況分析、駕駛員的習慣分析,以及不同車不同時段的經濟性分析,這樣能夠給客戶提供底層真實的數據,告訴他你這個車應該幾點鐘應該怎么做,司機應該怎么培訓,讓車的使用效果最好、成本最低。

同時我們還有一套云平臺,也是基于底層的物理層的數據以及運營層的大數據分析的模型,來給客戶給出一些明確的建議。這個平臺,我們整合了底層車輛的物理平臺,以及環衛企業運營的ERP的平臺,又整合了人力資源的平臺,這個平臺我們開發了大概5年時間,不僅僅我們公司的200多個項目7萬多個工人接近2萬個設備在用,所有的數據管理人員都可以在手機上可以看,手機端比電腦端更好看,讓每一個動作都很精準,每一個成本都不浪費。同時我們自己的管理人員,甚至非服務板塊的同事都在用這套系統。這個系統在行業里面算是一個標桿,除了我們自己在用,我們很多同行都在采購我們的系統,包括政府。因為我們這個平臺也是免費提供給用戶使用,我們是每年收取一定服務費,當然一次性買斷也是可以的。大家感興趣的可以跟我們交流,這個是可以給大家提供一些思路的。

這是我們給一些定制的客戶,前面的頁面是我們的標準界面,這是給定制的客戶,尤其是一些政府的項目,它要跟他們的城管系統連接,我們可以做定制。當然企業客戶也是一樣,也做定制開發。這個平臺是整合了ERP、物聯網,包括環衛車運營管理的經驗、設備制造的經驗、售后服務的故障診斷相關的數據,這是我今天最后介紹的內容。

總之,我們希望把環衛工人、小的設備、大的設備以及環衛企業的管理,真正做到管理數據在云上,管理人員工作在手機上,這是未來行業快速發展、高效率的時代必不可少的東西。

我的分享到這里,謝謝大家!

責任編輯:王思思
后發表評論
信息咨詢
請輸入11位手機號

×
登錄
注冊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