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中文一区二区三区_99re国产视频_国产经典视频一区_网站在线观看你懂的

【分會場四】殷曉鵬:全球貿易趨勢分析

中國商用車論壇2025-03-30
49100

2025年3月26日-28日,2025商用車產業發展會議在湖北省十堰市舉辦。本次會議由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主辦,以“開辟新賽道,匯聚新動能——發展商用車產業新質生產力”為主題,采用“1+1+6+N”模式,即1場閉門會議,1場開幕式暨主旨會議,6個主題分會場和其他相關對接、展示等活動,旨在深入分析商用車發展面臨的新機遇、新挑戰,探討商用車產業未來發展的新趨勢、新方向。其中,在3月28日上午舉辦的“主題分會場四:商用車出口與國際化發展”上,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全球價值鏈研究院院長/教授殷曉鵬發表精彩演講。以下內容為現場發言實錄:

殷曉鵬:全球貿易趨勢分析.png

感謝中汽協會各位領導,感謝邀請。我是做貿易的,有些東西跟大家探討探討,看看有什么共同感興趣的問題。針對中國走出去這個問題,不光是商務部,發改委、國務院都很重視下一步怎么做,工信部昨天還打電話問我出口趨勢和走向如何,過節各部委現在都在做這件事情,我感到很驚訝。那么現在就一起來看一下。

這個我寫得比較多一點,因為時間原因我就跟大家說一說,有機會一起去討論。

全球貿易跟它的經濟有關,經濟不好貿易也做不起來。現在特朗普上臺以后貿易格局大變,美國是第一大貿易國,進口最多,美國四年一換沒關系了,但是特朗普顛覆了規則,問題很大。首先看經濟的恢復,我這邊提到類似于新冠結束以后別人都認為是大幅度增長,現在來看增長是遠低于我們的預期,尤其是中國,還有進出口的限制問題?,F在特朗普上臺以后很多事情,美國在通貨膨脹打了三年打下來,應該說有一個均衡的增長。俄烏戰爭應該說進入了尾聲,應該是一個好消息,但是各方面的恢復很慢。

對經濟的判斷,看經濟怎么樣,一個是看就業形勢,美國降息主要看的就是非農就業數是不是超過預期,因為它有預期的增長?,F在想變化不大,經濟增長、就業增長是比較少的,跟預期差不多,沒有太多的好消息,但是也沒有太壞。公司盈利是近十年注重的一個經濟,企業死一個還能活一個,無所謂,看總體情況。利率下降以后,稅收收不到了,失業肯定上升,對政府來說是要命的地方。目前在這兩年里面全世界的盈利還是上升的,是好現象。

還有一個是高精技術,現在只是單邊的,現在進入一個高科技技術,不是獨立的發展。高科技發展第一個就是失業問題,你替代什么問題。新的技術產生新的方向能不能完全替代過去,這是全世界的關注點。過去歷史經驗發言,在新技術出來以后都有很大的衰退期,相當于很多人失業,逐步的才能明顯,我們看到的都是工業革命以后的行業了,花了很長時間。

這一次很有意思,從20年前到現在發現沒有明顯下降,它創造了很多東西,跟它的起步有關,網上交易開始的號稱是電子商務開始。爭議很多,可不可以推廣,目前來說應該沒有太大的沖擊??傮w來說還可以。

另外一方面消費者信心急劇下降,下降了將近一半,40%多,很悲觀。中國可以看到疫情 以后大家就開始收緊錢包了,這個因素投行在華非常非常在乎,因為這是非常不好的信號,因為你造出來不也不買,因為我沒錢,這是非常不好的現象。目前所有的指標中這個指標非常刺眼,下降47%。

政治局勢可以看到,尤其是俄烏沖突對歐洲的影響是特別大的,歐洲現在整個就開始轉型了,能源從北氣二號切換以后從美國買,第一個垮掉的就是歐洲,很明顯,因為它受傷已經重傷了,再來一次可能就完蛋。它轉型的趨勢還是可以的,從這次新的國際上關于環保協定的簽署他還是堅持這一點,中國擔心不好了,但現在還是可以做。美國原來不關心的現在非常關心就是特朗普的政策。

全球化這個東西現在還是在擴大,媒體上都不提這個事,尤其是美國。美國CATO研究中心主任昨天發了一篇文章,他就是不吭氣,全世界都在擴大,從企業到個人都是往盈利高的走,所以政治上走不了。同時,美國國家研究局NBER發了一篇論文表示,美國對中國的依賴現在是2/3,這些產品都是中國來的,換句話說中國一斷就沒有。中國哪些產品是真正具有壟斷優勢的,就是具有控制權的?有的說出來,有的沒有說出來。國際貨幣基金會20年的一篇文章非常振奮,關稅是美國承擔了,經濟上有一種說法,這種情況意味著中國的供應彈性非常大,美國的彈性很小,彈性很小你只能扛著。我沒想到中國的產品相當于是壟斷地位的提供,我沒想到小產品還有壟斷地位的提供。這是數據表明,不是自己猜的,這個文章被到處引用,你這個關稅沒有用,你照賣我們照樣掏錢。加關稅的問題這個問題再重新提出來了,25%了,現在又加10%,這個問題蠻大的,這是一個很有趣的現象。

另外就是價值鏈,這個價值鏈是一個增加鏈,每一個部分有一個增值的部分,搞經濟的要談到利潤問題。對國家來說更在乎全球供應鏈有沒有中斷,這主要是政治因素,不是經濟因素。以前叫全球生產鏈,現在就是在這個地方生產而已。還有另外一個名詞就是產業鏈,本來就是按產業走的,賣電視的跟賣小商品的兩碼事?,F在就是地區合作有很多比較紅火的產業,我們也在看,所謂就是整個國際貿易,包括各個國家企業,還有現在“一帶一路”別的企業都面臨一個問題,就是說目前的國際貿易不是很簡單的零打碎敲的,要嵌入全球的價值鏈、生產鏈,從生產產品到最終階段要嵌入進入,能嵌入就很棒,通俗的話講就是有一個穩定的收入。不嵌入就打不進去,分不到這杯羹。孟加拉國在十幾年前是最窮的一個國家之一,現在他已經說了,以后要進入發達國家,它有高的基礎供應,達卡港還是一個深水港,可以應付國際貿易。

我們談到現在的經濟和國際貿易,基本上它要分鏈走,你要摻到某一個鏈去。我們談到“一帶一路”的問題,中國說中國構想,現在還是在強調,從來沒有放棄過,可能聲音小一點?!耙粠б宦贰痹趺醋??首先它的基礎應該是我們說的全球價值鏈和全球生產鏈,國家之間得有經濟聯系,沒有經濟聯系個人領導人的關系沒有用的,很多國家領導人在上任時的認識,下一任不認識。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才有經濟利益,主要是生產鏈上走,中國跟中亞國家、拉美在這方面要形成東西。

另外跟三大貿易區的聯合,在20年前就提到的一個事情,全世界你看一圈一圈的,一個是歐盟,一個是北美,一個是東亞,東亞當時沒有協定自動就形成一個東西。但是現在有了SEP又連上了,總體來講是一個連接。有的又認為,“一帶一路”提出全球是最大的國家,21世紀最大的空間,有人提出來是不是會替代世貿組織,已經有150多個國家了,將來會不會替代,不好說,有人說它是一個真正的全球化,從經濟利益上串起來。

特朗普的表現也就是美國的表現對全世界的經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他主張他的表現就是去多邊、重雙邊,美國談判一對一就有優勢,多邊就沒有優勢,對世貿組織非常反感,巴黎協定退出來了,不干了。早期的時候是重商主義,順差就是好,逆差就是虧,這是在經濟學的前期有這樣一個東西。另外就是高關稅,剛才說的MF的文章也說了美國承擔了,高關稅在一次大戰以后歐美那邊叫大蕭條,這個事情最主要的現象就是美國高關稅,歐洲也高關稅,互相高關稅,最后大家一起死?,F在經濟學的主要文章還在研究這一段,希特勒為什么能上臺,美國為什么跨這么嚴重,很多地方GDP損失一半,德國2/3都沒有了,這樣高關稅就開始減少費用,他改了一個叫對等費用,相當于你掏多少錢我掏多少錢,對軍事上是很明顯的,全世界都一樣,但凡我掏錢的你就要掏。

另外一個,他又很隱私的“門羅主義”,100多年前美國有一個總統叫門羅,她提出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她說的是有南美洲和北美洲,最后沒辦法去參展,賣貨賺錢就行了。他現在南邊想控制巴拿馬運河,控制不來,南北就沒有關系了,躲在家里就可以過日子了,所以這是門羅主義。門羅主義是一個關門主義,不關心什么國際貿易,別人愛怎么干怎么干,我不管。這就是全球貿易減少,高關稅的開始。

現在有一個叫“去美國化”,因為你主動退的,對中國來講對中國是全面限制開始,過去是貿易和投資限制,現在運輸、人員、教育限制,就全面限制,基本上就是脫鉤,中國現在也做好脫鉤準備了,事實如此,你得有準備。

AI的時代對經濟的影響,我不想多說了,我也沒有多少時間了。這個主要是貿易量,現在看GDP增加,這個很少就增加了,高科技增多GDP增加,失業率會上升,失業率有可能會轉到其他行業,尤其是服務業,現在還不是很明朗,但這個影響是非常之大的,各位都是這方面的專家,所以我就不再贅述了。

中國的貿易問題很多,今天沒有工夫我就大概說幾點,中國的貿易壁壘反傾銷、反補貼這塊,美國提均衡貿易,歐洲提平衡貿易,歐洲為主轉向新關稅壁壘,用國內法來研究美國301、202,還有三四條在討論這些問題。中國還有聯合方面的問題,首先一個WTO里面就有很大的問題,現在要改革,當時有很多東西美國提出來中國要改,關于國企企業這些都要做。但是美國人如果退出或者不在乎的話,可能有另外一個協定了,WTO有一個貿易爭端仲裁的機制,是有強迫性的。WTO不一樣,他仲裁你違規的話你就叫交關稅,不交的話就會把你趕過去,把你趕出去美國都承擔不了,所以大家是共享低關稅的在WTO。美國就很反感這個,就使用了一個手段,推的時候他棄權,所以法官不夠就沒辦法通過。這個限定跟這個有關系,歐盟和加拿大搞了一個臨時協定,然后邀請中國和別的國家來參加,中國就參加了,俄羅斯也參加,一參加以后形成在WTO之后的一個協定,這個例子是現在很多人推崇的,美國現在號稱退出來又不退出來,卡在哪里有可能考慮用這種模式去考慮,你天天搗亂我們另外搞一套吧,但沒有公開。另一套,產業政策跟經濟增長的關系,產業政策和貿易政策這兩個政策是很密切的,但是很有趣經常會打架,你那個政策鼓勵我這兒限制,所以很有意思。

還有進口研究,最后就是國際的產業鏈,還有基礎的原材料,從礦物到糧食,它的增長對長期經濟是一個大問題的,中國很多地方現在還在依賴國外,比如說鐵礦石。包括光伏、新能源基本技術的產品還是來源于歐洲,沒有自己完全能夠自控的,所以國內在研發上也是大下功夫來做。

還有人民幣國際化問題,這是一個土話,經濟學上就是資本流通的問題,防止金融沖擊的問題。這個現在已經是勢在必行了,一個是人家多發貨幣,人民幣不國際化的話就自己扛了,就扛不住了。有貿易制裁的話,停掉怎么辦。歐洲、俄羅斯和中國各搞了一個系統,相當于就可以容納來做,但這個系統是非常初步。金融是心臟,心臟捅一刀就得死了,這方面用互換貨幣、本幣來定價,一點一點來做,中國做事都比較穩健,一步一步來做,逐步做到資本賬戶是初步開發、部分開發。反正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我們叫非關稅貿易壁壘項目,防止資本流動,中國企業國際競爭力一直是一個問題,這也是本屆會議的問題。

初步來講,有一個結論,現在全球貿易量在下降,而且還會繼續下降。去美國化有,歐洲現在準備做。門羅主義可能會地域劃分,特朗普他愿意在某種形式來結束俄烏戰爭,歐洲的就不太想管了,按我們說的勢力范圍要重新分布了,這樣就成了幾塊了,這個分塊制很有意思,這是一次大戰以前的一個局面,就是各管一攤子。各管以后,中國在拉美的生意怎么辦。當時的貿易區我們叫原產地規則,你把東西運過去換標簽是不行的,70%在當地產才能享受免關稅的政策。當時很有趣,我們當時跟幾位商務部的同行看這個現象,比亞迪號稱要在墨西哥不但要建廠還要建電池廠,最后墨西哥宣布不要你投資,這招讓墨西哥出面。特朗普就很粗暴,你來就要加關稅,中國企業可能要加得更多。東亞地區在這里面的角色是不明確的,美國對中國的考量也不明確,把亞洲交給中國、東亞,他也不敢。劃分以后貿易就成了區域間的貿易,就有很大問題。

最后,高科技的較量是比較優勢的形成,什么是比較優勢?就是重新解讀,中國新能源之后現在說智能汽車,用新能源還不好說,美國和美國有幾個新的電池出來應該是打突破,所以我們說智能汽車。也就是說不重視能源了,重視汽車平臺上面功能的發揮和全面,走另外一條路,就是你們說的換新賽道,高科技是非常重要的競爭優勢,很高端的科技一開始看不出來,后來可以看出來它對人民生活影響非常多。軍事科技東西和航天科技東西,最后98%是用在民用上的,所以是很重要的。中國現在需要重新布局,就不再展開說了。

以上是我的分享,謝謝大家!

(注:本文根據現場速記整理,未經演講嘉賓審閱)

責任編輯:李秀枝
后發表評論
信息咨詢
請輸入11位手機號

×
登錄
注冊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