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中文一区二区三区_99re国产视频_国产经典视频一区_网站在线观看你懂的

董揚:融合發展與產業新未來

第一商用車網2024-09-01
24840

由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國汽車工程學會、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中國汽車報社共同主辦,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特別支持,日本汽車工業協會、德國汽車工業協會、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新能源汽車國家大數據聯盟聯合協辦的第二十屆中國汽車產業發展(泰達)國際論壇(以下簡稱“泰達汽車論壇”)于2024年8月29日至9月1日在天津濱海新區舉辦。本屆論壇以“風雨同舟二十載 攜手并肩向未來”為年度主題,邀請重磅嘉賓展開深入研討。

在8月31日“高層峰會:廿載啟新篇,融合激發新動能 ”中,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理事長、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中國汽車芯片產業創新戰略聯盟聯席理事長、德載厚資本董事長/基金投委會主席董揚發表了題為“融合發展與產業新未來”的演講。

1.png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理事長、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中國汽車芯片產業創新戰略聯盟聯席理事長、德載厚資本董事長/基金投委會主席  董揚

以下為演講實錄:

新時代汽車不再是一個交通運輸工具,而是移動的能量源和信息源,以及第三生活空間。因為汽車技術與互聯網技術、城市基礎設施的互聯,使汽車發展為一個綜合的、深度體驗產品。

融合的角度,講三點。

第一是汽車與能源的融合重點在應用端。最近我發現不是有產品就可以賣出去,各個行業有各個行業的規則。所以我認為在汽車和能源融合方面,要注重融合的重點在應用端。發電端、電網端不是當前的重點。我們重點是做好應用端的產品。

第二是車路云一體化。我認為車路云的一體化融合仍然是大有可為。因為第一,車上將來需要的信息量和計算量很大,絕不是全部堆在一個車上可以滿足的,一定要路側分攤。第二,不能奢望車端、路端和云端同步發展,如果說誰發展快的話,我認為云端是互聯網思維,可能最快;車端是市場經濟深入人心,是傳統市場經濟,會發展第二快;路側是基礎設施,所以行業管控比較嚴,走得比較慢,相信它可以走過去。第三,單車智能先走一步不影響、不耽誤車路云一體化?,F在車上裝了很多芯片,將來如果路端更好了,車端可以簡化一點。車路云的分工有待于實踐。車端產品一代代迭代,電池是這么發展過來的,以前產品不好,但是能用,一代一代迭代之后,中國電池變成世界第一了,希望路側也趕快出產品,趕快迭代。車端要鼓勵路端,引導它盡快進入商業化。

第三是汽車和服務的融合。中國現代汽車與互聯網、人工智能的聯系在增加,車對人的服務在增加,中國人在車相關服務這一方面,一定是最好的。將來中國汽車很快就會超過特斯拉,盡管特斯拉很多地方領先,但是中國在人、車和服務的融合方面會走到世界前列。

下面說一下怎么促進融合。

第一,促進電力系統的改革。

一是希望電力系統趕快把電價的現貨市場推開?,F在的電價是期貨市場,期貨市場實際上讓大家多交些錢。必須是現貨市場,才可以真正加大碎片化能源的應用。二是希望電力行業支持綠電直供市場的建設。我認為綠電直供在相當一段時間內會算綠色電力,在歐洲甚至是世界其他地方都會繼續一段時間。希望電網、能源行業支持綠電直供的實施。三是希望電力行業對于峰谷差價給予理解和支持的態度。在電力逐漸利用碎片化能源情況下,需要節能、需要減碳,需要市場端的綠色能源應用,希望電力行業支持這件事。

第二,對于基礎設施建設的建議

首先是充電基礎設施,注意到最近幾部委聯合發文,進一步講這個事,非常高興。但是我想說不是一紙文件就能解決地方的充換電網絡問題,首先要有規劃。電力的規劃、充電設施規劃和加油站的規劃不一樣,數量可能是它的十倍,單位用地面積可能是它的十分之一。制定、調動多方積極性的落地政策非常重要。其次,建立城市的監管網絡。有了電動汽車,有了智能汽車之后,因為安全的問題,因為充電管理的問題,將來也會還有數據安全的問題,我們必須建立監管網絡,建議搭建以城市為單位的智能網聯電動汽車的監管網絡,把城市管起來。這樣有利于充換電政策的落地,促進電動汽車的發展。再次,希望加強智慧道路、智慧城市的建設,要探索技術模式,探索商業模式,拉動技術的發展。

第三,完善政策環境,促進智能網聯汽車發展。

一是關于利用地圖的智能網聯汽車使用環境,首先希望制定政策促進精確地圖繪制。國外有些國家的經驗是政府或者國家提供基礎的、準確無誤的、詳盡的、三維的實體地圖,然后由交管部門、企業在這個基礎上增加自動駕駛地圖,希望我們的法律迅速適應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二是允許智能駕駛車輛上路。四部委已經發文解決這個問題,但是沒有完全解決,現在需要建立系統的符合立法程序的全面的法律。三是支持路況采集。

第四,形成規范公平競爭,鼓勵創新的社會環境。

一是政府應該把牢法律法規底線。中國已經成為世界汽車第一大國而且接近汽車強國,政府應該堅守公平競爭的底線。二是建設產業健康發展生態?,F在企業非常困難,困難在哪里?特別是中小企業,特別是末端零部件企業。如果沒有健康的生態,沒有健康的Tier1、Tier2、Tier3,產業如何發展,所以必須關注這件事情。三是銀行要建立支持中小企業、民營企業發展的長效機制。銀行在不能公平對待、不能科學對待與國有企業不同的所有制企業的時候,那就不是充分的市場經濟。四是希望全社會都認識到,產業發展和產業平穩的問題。什么是高質量發展?是不是只要走得快就可以了,產業的發展、企業的發展、技術的發展,要盡量減少成本,不要引起行業的大動蕩,行業大動蕩是全社會承擔的成本。所以要堅持高質量發展,才是硬道理。

接下來說走出去的問題。

很高興在論壇上聽到大家都支持走出去,但實際上,企業要走出去很難。但是中國先進生產力與世界融合發展符合中國根本利益。對于走出去帶來的技術泄露問題,制造技術是可以外溢的,一部分基礎技術是會外溢的,但是核心技術不會外溢。中國不會,世界也不會。再就是產業鏈和服務都要走出去。

最后,共同營造促進創新引領、公平競爭的產業環境。

一是高質量發展需要法律法規政策體系創新。二是生產力推進生產關系進步,經濟基礎促進上層建筑改革。作為行業、企業,要爭取對我們好的政策,希望在產業轉型的時候國家的管理體系也可以完成必要的轉型。

謝謝大家!

責任編輯:郝奇
后發表評論
信息咨詢
請輸入11位手機號

×
登錄
注冊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