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F或將3月控股綦齒 變速器市場暗潮涌動
保留綦江品牌 中、外方各有分工
ZF或將3月控股綦齒 變速器市場暗潮涌動
《商用汽車世界網》記者 謝光耀
大齒剛剛并入中國重汽,綦齒又要納入大型零部件集團麾下,國內商用車變速器競爭格局發生重大變化。
《商用汽車世界網》記者最新獲悉,幾年來談談停停的綦齒、采埃孚(ZF)合資合作項目,最快有望在09年3月份基本敲定。
“原來雙方談不攏,控股權是重要原因。現在,據我所知,為了引進ZF這個跨國公司,綦齒傳動的國有大股東會在控股權上有所讓步,但前提是保留綦江品牌。”一位消息人士向記者透露。據悉,綦齒目前的最大股東方上海電氣集團公司已把所持股權在市場上掛牌轉讓,誰來接手,很快就會水落石出。
第二條道路的選擇
綦齒與采埃孚(ZF)的合作,最早源于20世紀80年代。當其時,國家立項從奧地利引進斯太爾重卡技術,以扭轉“缺重少輕”的產業態勢,綦江齒輪廠也從德國采埃孚公司引入6、9擋變速器,主要為260馬力以下斯太爾產品配套。
至本世紀初,受市場格局的整體演變及產能限制,起家于重卡變速器的綦齒,逐漸完成向主流客車配套商的轉變,而將重卡市場“拱手”讓與后來者居上的陜西法士特。隨后的幾年里,綦齒順勢而上,在大中型客車變速器市場上占到70~80%份額。但在卡車變速器領域,綦齒一直收獲不大,從2000年的1萬臺,到2008年的2.2萬臺,綦齒似乎離重卡市場“漸行漸遠”。
“隨著競爭的加劇,以及主機廠自制變速器的趨勢愈演愈烈,國內獨立變速器企業的生存空間正在被壓縮。”綦齒一位高層認為,擺在獨立變速器廠面前有兩條路,或者背靠整車廠,或者與跨國零部件集團聯姻。
實際上,早在多年前,綦齒就邁出了尋找戰略合作伙伴的步伐。2002年,德隆旗下湘火炬長驅直入汽車業,先后控股陜汽、法士特、紅巖與綦齒。2年后,湘火炬從汽車業敗退,“為了解決湘火炬遺留的股權問題,重慶市相關部門不但重拾與采埃孚的合資談判,也跟國內一些主機廠有過接觸。”
據了解,當時重汽、濰柴都曾秘密與相關方談判,希望接手綦齒。“尤其是重汽,表現出很大的興趣。如果當時綦齒進入重汽體系,在資金、技術、采購上獲得重汽的支持,那么現在的重卡變速器市場格局就完全不一樣了。”這位高層告訴記者,“可惜的是,雙方未能達成一致。之后,上海電氣集團公司收購了湘火炬持有的51%股權。”
時過境遷,今日的綦齒還有機會嗎?
出讓控股權 保留綦江品牌
“我了解到的情況是,由于重慶市新一屆政府的推動,綦齒市國資委在控股權上有一定讓步,允許采埃孚控股,但要求保留綦江品牌。”據消息人士透露。
這一說法,得到了采埃孚(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市場總監汪浩的肯定。他告訴記者,“綦江”是很有價值的變速器品牌,應該從股東雙方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去考慮,保留并繼續發展一個企業的品牌。
“至于合資時間,采埃孚中國投資公司還沒有得到明確消息。德國人的風格向來是十分嚴謹,務求在合資協議中盡可能地從細節上考慮周全些。”汪浩認為。據猜測,雙方合資合作的框架協議或意向書有望在數月后正式簽定,但股權的轉讓、合資公司的成立仍需更多時間。
綦齒高層告訴記者,未來初步的規劃是綦江變速器堅持中檔路線,引進的采埃孚商用車變速器產品主打高檔細分領域。“采埃孚是全球最大的獨立變速器及汽車傳動集團,以強大的研發實力和先進的傳動技術而見長。橫向收購綦齒,把重慶、杭州作為在華的商用車變速器生產基地,并與國內卡、客車整車廠開展技術合作,符合ZF的全球定位,也能最大限度地減少風險,避免重蹈伊頓覆轍。”
他同時認為,合資能否發揮1+1>2的協同效應,目前判斷為時尚早。“畢竟,從同處重慶市的SIH紅巖的經驗也可以看出,合資后亟需解決的首要問題就是文化的融合與團隊的重新組建。”
ZF控股綦齒,不僅僅意味著資本方的變化,更意味著變速器市場競爭格局的改變、力量對比的改變。變速器市場的天下將會怎樣劃分?對主機廠而言,這是好消息還是壞消息?請看后續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