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汽造車50載 曾經發生的那些趣事你想知道嗎?
時間:2019/9/16 11:52:25來源:本站作者:本站責編:韋伊琳共:1684 字點擊量提及東風柳汽乘龍汽車,相信熟識的卡友們定會說出那些熱銷車型的名字,乘龍H7、乘龍H5、乘龍T7……但說起其歷史,只有少部分卡友能談吐一二,不同于乘用車如雨后春筍般各種新興的造車企業,深耕商用車領域50載的東風柳汽,其歷史雖飽經風霜卻豐富多彩、充滿魅力,其中也有很多趣事發生,耐人尋味。
23天試制“廣西第一車”,“奇跡”也能變成真
柳汽的前身是柳州農業機械廠(簡稱柳農)。1969年,廣西生產的第一輛汽車“柳江牌”在柳農誕生,結束了廣西“只能修不能造汽車”的歷史,但只為少數人知的是,“柳江牌”的誕生并不容易,如果成功甚至堪稱“奇跡”。
1969年1月,廣西區革委會領導在全區生產會議上提出“廣西要上汽車!這是全區各族人民的迫切愿望。”柳農抓住機遇,立刻響應號召,并獲得自治區革委會全力支持。此消息讓柳農全廠職工歡呼雀躍倍感光榮,從上到下都吃了秤砣鐵了心:要當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但對于沒造過汽車的柳農來講此難度如登天,可以說“一切從零開始”,為鼓舞士氣,廠革委會組織全廠職工舉行隆重的誓師大會,誓言要大戰35天制造出廣西第一輛汽車。
對于當時的柳農來講,沒什么工裝設備,一切全靠人力。汽車大梁就是用大錘一點一點砸出來的,造大梁用的是錳鋼板,回彈力很大,敲的時候不注意手就被震麻;駕駛室則是用方木、鐵線搭輪廓,修修補補抹泥成型;而其它部件,則是借助各協作廠家支持,東拼西湊“攢”出來的。在全廠工人不分晝夜只爭朝夕的拼搏下,只用了23天時間,于1969年4月2日成功試制出廣西第一輛載重汽車,暫名“飛躍牌”,1970年更名為人們熟知的“柳江牌”。
“柴油東風 柳汽正宗”,如此“美譽”成為大學生求職招牌
上世紀70年代柳汽在國內率先選定中型柴油載貨汽車作為研發的主攻方向,于改革開放初始,成功生產出5噸柴油載貨汽車,成為全國第一家生產中型柴油載貨汽車的企業,同時帶火的,還有“柴油東風,柳汽正宗”口號。
其實這個口號,也有一段有趣的往事。當時主管銷售的蘇振基副廠長赴京與央視洽談有關廣告業務,去時匆匆,沒有準備合適的廣告詞,于是蘇副廠長急切中想出八個字:“柴油東風,柳汽正宗”。這急中生智說出的八個字,可謂是咱們中國比較早的“洗腦”廣告詞了,也算是一段“美譽”,在當時好多大學生就是因為這一“美譽”才奔赴柳汽求職的,后來甚至成為一些汽車廠家用作廣告業務培訓的成功案例。這一口號不止唱響了那個時代,也喚出了柳汽人的自信,將柳汽產品的知名度打造到另一個高度。
故事很多,不勝枚舉。這些趣事,成為柳汽人茶余飯后值得玩味的話題,教會柳汽人太多刻骨銘心的經驗,也是柳汽一步一個腳印邁向騰飛的、應當銘記的歷史印記。
騰飛的新時代,柳汽從未落下發展的腳步
幾十年的發展與變革,柳汽一步步成長、一點點蛻變,于2008年正式步入快車道,從容不迫應對金融危機的同時,柳汽商用車轉型成功。此時,原有的生產基地產能及物流面積已經捉襟見肘,柳汽柳東新基地遷建項目于2011年10月正式開工。
幾十年風雨磨礪,讓柳汽人有了足夠的底氣披荊斬棘、砥礪奮進,一個個未知的難關被攻破,柳東乘、商用車新基地均按期完成建設竣工。2018年10月柳汽商用車全部搬遷到柳東新基地,新基地共投入近百臺機器人,擁有全自動沖壓線,焊裝主線自動化率達91%。
全新的廠房、全新的生產設備、全新的質量檢測線,整體自動化水平、質量控制水平全面提升,形成年產10萬輛中重卡生產能力,因此乘龍汽車產品的可靠性、品質也得到了一個質的飛躍,為柳汽商用車向“高端化”轉型升級提供有力支撐。
“榮耀50載 價值贏未來”2019年,時值東風柳汽造車50載,從1969年第一輛汽車誕生至今,在幾代柳汽人櫛風沐雨、篳路藍縷的見證下,柳汽商用車已發展成為擁有全新升級國六的重型、準重、中型、輕型四大產品平臺,并始終堅持以客戶價值為中心的值得信賴的商用車品牌。
繼第三屆品牌日后,柳汽再造盛會,向新中國成立70周年獻禮,同時紀念東風柳汽270萬臺車下線,并與所有柳汽乘龍的忠實用戶暢談50年造車趣事、同享榮耀時刻,分享重磅無人駕駛“黑科技”。9月27日,廣西柳州,邀您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