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股份回購合資公司國資股份 東風汽車或重梳自主品牌架構
時間:2018/11/20 9:46:36來源:經濟觀察網作者:責編:韋伊琳共:1819 字點擊量這是一條非常值得玩味的公告。11月18日晚,小康股份發布公告稱,公司擬以向東風汽車集團定向增發股份的方式,作價48.3億元購買其所持有的東風小康 50%股權。本次交易完成后,小康股份將持有東風小康100%的股權。
與此同時,東風汽車集團以其持有的東風小康50%股權作為對價,以14.54元/股的價格認購小康股份向其發行的約3.32億股股票。發行完畢后,東風汽車集團直接成為持有上市公司股權比例將超過5%以上的法人股東,將晉升為小康股份第二大股東。
從三季度財報來看,當時小康股份的第二大股東是重慶渝安汽車工業有限公司,該公司持有74545500股限售流通A股,占比為7.93%。據估算,待此次交易完成后,東風汽車集團將擁有26.01%小康股份的股權,并實現對公司旗下智能電動汽車板塊的間接戰略投資。
小康股份對此次股權變動的解釋是企業混改等原因。從外部原因來看,此舉被視為推動并實現了上市公司小康股份層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利于進一步釋放其市場生產力,規范業務運作發展。而另一方面,小康股份認為,東風汽車成為其第二股東則體現了東風汽車集團對小康股份智能電動汽車板塊發展及前景的認可。
東風小康汽車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在股權重組之前,公司由小康股份與東風汽車集團各自持股50%,當初采取這種股權形式的目的是將民營靈活高效的機制與央企品牌效應相結合,摸索出一條獨特的合作造車之路,即在經營決策和管理上結合行業特點,以民營企業實際控制和主導,東風則給予品牌支持和監督指導。
目前,東風小康旗下有小康品牌(商用)和東風風光(乘用)兩個品牌,主要從事SUV、MPV、各種微車等車型的研發、生產、銷售、服務等業務。截至2018年第三季度,東風小康系列產品市場保有量已突破350萬輛。2016年,小康股份實現上市,企業發展進入新階段。
在上市之后,“兜里有錢”的小康股份在新能源方面大力布局。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小康股份在美國創立SF MOTOOR,這家公司在今年3月在美國發布。同時,借助于小康股份子公司金康新能源——這家公司在2017年1月和2018年9月,分別獲得發改委新建純電動乘用車項目審批和工信部批復的新能源車生產資質,成為全國第九家獲得新能源車雙資質牌照的企業。SF MOTORS已經公開表示要借用金康新能源的資質,并制定了詳細的產品規劃。
“我的理解是,東風小康從合資的公司變成了完全控股的子公司,而東風則變成了一個財務投資者。”專注于上市公司研究的市值風云研究員付彥龍對經濟觀察網記者表示。這也符合目前對央企改革的思路——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推動國有經濟向管資本轉變,被認為是國企改革的另一種路徑。
而對于東風汽車集團來說,此時“退出”東風小康或許還有更深層的打算。東風汽車集團目前在自主品牌上有著比較龐雜的架構。截至目前,東風在自主乘用車上是“4+2”的大自主架構。在2017年之前,東風也一直強調要走“4+2”的大自主路線,其中4包括東風風度、東風風神、東風風行和東風風光。2即東風裕隆和東風啟辰。
不過,這個大自主的發展在實際操作中問題較大,品牌之間的協同也很困難。比如風行(東風柳汽)和風光(東風小康)比較獨立,而風度和東風裕隆發展則比較艱難。由于這些品牌都采用一個品牌LOGO,很多時候消費者根本無法辨識。此前幾年,也有消息說,東風曾考慮將四大“風”品牌整合為一個。
2017年,東風汽車董事長竺延風在談到東風大自主戰略時表示,目前東風旗下的四大自主板塊采取的是相對獨立的發展模式,在工藝制造、材料采購等方面都已經實現了協同,未來在一些技術平臺上也將實現完全的通用化。而至于“獨立還是整合,要去看市場驅動的因素。如果市場驅動導向使企業的一些產品無法延續下去,那它必然會走向整合。”
如果東風小康在完全納入小康股份之后,其也有了完全獨立發展的可能。這意味“風光”品牌可能以后將成為小康股份的獨立品牌,而其發展則有了更多空間。而另一方面,東風則有可能對大自主架構進行調整,為嫡系的風神打造品牌形象。畢竟在四個“風”中,只有風神是準備打入中高端市場的。
對于小康而言,汽車業務的完全納入,將會使其財報更具有看點。2017年,小康股份歸母凈利潤為7.25億元,同比上漲41.14%,其中,汽車事業群業務實現凈利潤10.99億元,同比上漲48.42%。其中,智能汽車事業群業務在2017年共計投入19.95億元,減少小康股份歸母凈利潤金額達3.74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