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感時期昌河喊話長安:鈴木不會撤出
近日,因為長安一位高層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二度表態鈴木早就想跟昌河斷絕合資關系,再度激起了昌河方面的強烈反彈。
在昌河脫離長安正在等政府批文的敏感期,長安的上述表態難免讓外界看作是對昌河汽車鬧獨立的一種報復或警告,即一旦離開長安大家庭,昌河也會面臨失去唯一合資伙伴的風險。
“撤資幾無可能,即便鈴木想退出昌河,也要當地政府同意才行。”記者從有關各方了解到,昌河脫離長安已基本定局,獨立后的昌河手中資源不多,勢必會竭力爭取挽留鈴木這個唯一的外資合作伙伴,而實力更為雄厚且對昌河不滿的長安汽車,也會努力爭取鈴木把在華發展的重心放在長安鈴木。
這已經是長安高層二度在媒體面前亮出“鈴木要撤資昌河鈴木”的底牌。去年2月,在“昌河停工”事件媒體見面會上,長安集團總裁、昌河汽車董事長鄒文超就放言,對于一直虧損經營的昌河鈴木,鈴木早已萌生退意,現實就是鈴木高管撤離合資公司,并終止向后者投放新車型。
作為事件主角的鈴木汽車,卻在這場爭論中保持沉默。截至記者發稿,鈴木中國人士仍未對此置評。鈴木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負責公關業務的人士在電話中稱,其部門職責只負責發布鈴木進口車業務的消息,對于鈴木在華合作伙伴的情況,最好問合資公司。
隔空喊話
“謠言,純粹是謠言?!苯邮芙洕^察報記者電話采訪的昌河汽車相關人士語氣中帶著氣憤與不滿。
日前,有媒體援引長安汽車一位高管的話表示,作為長安與昌河共同的合資伙伴,鈴木已不愿意向昌河鈴木投放全新產品,且一直想結束昌河鈴木的合資關系。
這位長安高層表示,鈴木對于與昌河汽車的合作不滿意,早已萌生退意,決意不再向昌河鈴木投放新產品。而昌河汽車則態度堅決地回應“鈴木絕對沒有退出昌河鈴木的意思,更從未向昌河表達過類似要求”,甚至稱昌河獨立后與鈴木的合作還要進一步加強。
上述不愿具名的長安高層的表態,與今年2月長安集團總裁兼長安派駐昌河汽車擔任董事長的鄒文超說法頗為一致。
“早在兵裝集團和中航工業重組汽車業務之前,由于昌河鈴木多年虧損,日本鈴木公司就已經提出退出昌河鈴木,并已在昌河鈴木的運營管理上實質性退出。重組后,日本鈴木仍然向長安表達了退出昌河汽車的強烈意愿,長安原則同意日本鈴木退出昌河鈴木,但雙方目前并未簽訂正式收購協議?!?/FONT>
彼時,長安剛因平息“昌河停工”事件,不得已暫停了注銷昌河鈴木生產資質的計劃。隨后,長安撤離了駐昌河的幾乎全部高層管理人員,并與昌河汽車總部景德鎮政府發布聯合公告稱,保證昌河汽車獨立法人地位、與鈴木合資合作和其他所有發展規劃不變。
然而,因為近期昌河鬧獨立欲脫離長安,二者的關系再度變得緊張起來。
對于長安高層的上述表態,昌河內部人士立即給予了四點理由進行“反擊”:第一,鈴木從未在任何公開或者非公開場合,向昌河和地方政府表達要撤資的想法;第二,昌河鈴木合資公司目前正常運作,去年還召開董事會制定“三年扭虧計劃”;第三,鈴木高層曾在董事會上表態,稱鈴木是負責任的國際大公司,不會做有損各方股東和員工利益的事;第四,昌河鈴木今年上半年已提前扭虧,鈴木不可能現在選擇退出。
昌河汽車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去年10月,日本鈴木副會長鈴木俊宏在新一屆昌河鈴木董事會上明確了上述表態。會上,鈴木為昌河鈴木制定了未來三年發展戰略,設計新產品、新技術導入、營銷和管理的支持,并要求昌河鈴木經營管理層拿出執行方案,確保2014年扭虧。
“長安也派高層出席了那次董事會,并且三方在進一步做大昌河鈴木業務上達成一致,包括當時敲定的發動機擴產項目、雙品牌發展戰略等內容,目前都在正常推進中?!辈悠囅嚓P人士稱,去年昌河鈴木虧損6000萬元,但今年上半年,因合資生產K系列發動裝配量增長,公司已經實現盈利500萬元。
“如果你是鈴木,你會從一個正開始扭虧的合資公司撤資嗎?再說,成立合資公司本就不易,中途撤資更是難上加難,即便鈴木有單方面撤資的想法,地方政府不答應也撤不了?!鄙鲜霾尤耸空J為,長安此時放風是有意“逼宮”鈴木,迫使后者將更多資源集中到重慶。
長安“陰謀論”?
消息人士披露,由于新車導入放緩加上產品銷量受“日系車危機”大環境影響,長安鈴木自去年開始曝出巨虧?!叭ツ晏潛p面已經有1-2個億,今年估計情況也不會有明顯好轉。”對此,長安汽車的相關人士則回應道,長安鈴木去年的虧損是由于去年啟動二工廠投資建設,高額投入平攤到企業經營成本中所致。
“從去年春節昌河罷工事件后,公司就沒有再派駐人員到那邊。”長安汽車一位內部人士稱,那次事件之后,公司領導深感昌河汽車的事情地方政府干預很多,跨地區整合難度太大,對于昌河要獨立,長安方面也沒有太多留戀。
接近昌河汽車高層的知情人士透露,昌河脫離長安已基本定局,就差一紙批文。“肯定是要分了,就等政府正式批文?!?/FONT>
該人士抱怨稱,“政府部門要求在昌河脫離長安的項目審批下發前,有關各方都要緘默,但長安總是不按規矩出牌。”
按照昌河鈴木相關人士的說法,未來三年,鈴木品牌仍將在昌河鈴木投放兩款全新產品。然而,在具體是什么產品的問題上,昌河方面則以“商業機密”為由拒絕披露更多詳情。而長安鈴木則對鈴木可能繼續向昌河投放新產品持悲觀態度,“鈴木已經不可能再向昌河投放全新產品?!?/FONT>
不過,記者從長安和昌河內部了解到,在爭奪鈴木新車資源的“拔河賽”中,天平已逐漸向重慶傾斜。去年4月,在重慶市政府和長安的輪番施壓下,長安鈴木終于啟動了第二工廠,這意味著長安將依托新產能的上馬,拿到更多鈴木品牌的暢銷車型。
“昌河停工事件,讓鈴木意識到,通過長安去整合長安鈴木和昌河鈴木的計劃已經落空,啟動長安鈴木第二工廠,意味著鈴木在中國業務的發展重心將向重慶轉移?!苯咏L安高層的知情人士告訴記者,長安更大的體量規模和更強勢的政府資源,是鈴木天平傾向重慶的原因所在。
不過,昌河內部人士更傾向認為,鈴木之所以產生整合兩個鈴木合資公司的念頭,是受長安“脅迫”所致。消息人士透露,早在昌河罷工前,長安就單方面要求鈴木把主要資源和精力集中到長安鈴木。鈴木沒有同意也沒有拒絕,但隨后發生的罷工事件,讓鈴木對上述提議高度謹慎,并通過書面方式致函長安,抗議為何長安在不通告鈴木和昌河的情況下,擅自啟動注銷昌河鈴木生產資質的計劃。
而在三方利益的博弈中,鈴木也希望趁亂取利。在2009年昌河汽車被劃撥至長安旗下后,鈴木曾積極推動昌河鈴木與長安鈴木的整合,以騰出新的合資名額,另尋合作伙伴。鈴木甚至曾私下接洽上汽集團等國內車企。長安汽車雖樂于見到長安鈴木吞并昌河鈴木,但不愿看到鈴木另尋新歡,因此一直拖著。
中國長安方面人士曾對經濟觀察報記者透露,長安方面提出的條件是,在鈴木兩家合資企業整合后的5年內,鈴木不在中國另尋新的合作伙伴,并加快引進新車型。因此,當年長安吸并昌河時,外界看好、鈴木自己積極推動的兩家合資企業整合一事最后不了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