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南北受困 昌河反目哈飛陷虧損
長安集團也許無論如何也想不到,在經歷了一場風光無限的收購(2009年11月,長安集團對原屬于中航集團旗下的昌河、哈飛、東安動力等資產進行收購整合)之后,如今卻陷入了如此難以自拔的境地。
近日,老昌河人童政榮正式上任昌河汽車總經理職位,不久前用停工方式向長安集團表達了不滿情緒之后,被長安集團主掌大局近兩年時間的昌河人重新掌握了自己的命運,但這卻有可能是昌河汽車一個新的困難期的開始。而在千里之外的北方、地處哈爾濱的哈飛汽車,長安人劉正均則在塑造著“拯救者”的形象,力圖扭轉哈飛汽車年年虧損的局面。
南昌河、北哈飛,這一對昔日的“微車雙雄”,在淪落為“難兄難弟”之后,眼下都面臨著各自最為關鍵的一年。而與此同時,長安集團則在一片整合不力的質疑聲中,被推向了無比尷尬的境地。
南北之困
“長安集團的人一個都沒有回來。”3月20日,昌河汽車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向記者表示,停工事件之后,包括昌河汽車銷售公司總經理柴偉、昌河汽車副總經理周家政在內的此前由長安集團派駐到昌河汽車的管理層團隊,至今再未回到昌河上班。
事件起源于今年1月份。彼時,按照長安集團的計劃,旗下長安鈴木和昌河鈴木將進行整合,同時,被空余出來的昌河鈴木生產資質將由長安馬自達合資公司所有,借此,長安福特馬自達合資公司將一分為二,一個是長安福特合資公司,一個是長安馬自達合資公司。
但昌河鈴木生產資質將被轉移一事,被昌河汽車所在的江西省地方政府視為長安侵占了昌河汽車的利益。在昌河汽車相關人士看來,昌河鈴木系昌河汽車旗下主要資產,將昌河鈴木資質轉移給長安馬自達之后,昌河汽車的資源將面臨被掏空的危險。相關各方強烈的不滿情緒,最終在今年1月份演變成了一場停工事件,這也直接導致長安與馬自達成立合資公司的計劃被叫停。
停工事件之后,原來由長安集團派駐到昌河汽車的管理人員便一直沒有在昌河汽車出現過。與此同時,2月29日,在江西景德鎮召開的昌河汽車干部大會上,長安集團人力資源部總經理王毅宣布了昌河汽車的干部任免決定:童政榮取代李黎(此前由長安集團派駐昌河擔任總經理)擔任昌河汽車總經理,增補吳繼軍和向連超為昌河汽車副總經理。
童政榮從大學畢業后就一直在昌河工作,此前擔任昌河鈴木公司總經理,而吳繼軍和向連超均系老昌河汽車的人員。目前,昌河汽車黨委書記一職也繼續由老昌河人程東久擔任。在由長安集團派出的高管遲遲未歸隊的情況下,昌河汽車已經形成了資產方缺位的“昌河自治”狀態。
“這樣的情況下,未來昌河汽車還能得到長安汽車的支持嗎?”哈飛汽車人士對昌河的自治狀態產生了疑問:“收購事件發生后,由母公司向子公司派駐人員進行管理是個很合理的模式,一來可以盡快實現企業融合,二來可以獲得母公司的后續支持。而如果沒有長安集團的支持,昌河汽車將很難活得下去。”
實際上,哈飛汽車自己的處境也并不樂觀。不久前,長安集團對哈飛汽車進行了人事調整,原河北長安總經理劉正均接替吳雪松擔任哈飛汽車總經理。哈飛汽車相關人士表示:“吳雪松被免職的原因,是其上任兩年內一直未能讓哈飛汽車實現扭虧。”
$page$
綿綿后患
值得注意的是,長安集團對昌河和哈飛的整合不力的狀態,已經實實在在地影響到了長安后續戰略的推進。
“我們現在并沒有新的方案遞交國家發改委。”福特中國副總裁李英對記者表示,“關于長安福特馬自達分家的事情,并沒有更多的信息可以公布。”而長安福特馬自達一位內部人士則表示,目前,長安福特馬自達分家一事其實已經陷入了僵局,“在借用昌河鈴木資質實現長安和馬自達成立合資公司的計劃落空之后,未來如何處理此事只能等國家發改委的進一步安排。”
長期以來,在國內排名靠前的幾大汽車集團當中,長安集團的合資板塊的實力是最弱的,這也直接導致最近幾年長安集團在爭取進入國內汽車集團產銷量排名前三位的進程中,屢屢無功而返。而現在,長安和馬自達單獨成立合資公司一事陷入僵局,無疑將加重長安集團的不利局面,與此同時,此前長安集團準備與馬自達單獨成立合資公司并推出自主品牌的計劃,也只能被迫擱置。
影響還不止于此。由于昌河汽車的反對,長安鈴木和昌河鈴木的整合計劃暫時也無從談起,而這帶來的后果是,產能利用率已經達到極限的長安鈴木,在無法利用昌河鈴木閑置產能的情況下,只能備受產能不足的煎熬。
此外,按照長安集團此前的承諾,哈飛汽車連續兩年實現盈利后,便會將其資產注入長安汽車,而現在,哈飛汽車卻一直在虧損泥潭中掙扎。長安集團將哈飛汽車資產納入上市公司以避免同業競爭并借此實現融資發展的計劃,也將在短時間內無法成行。
并購之殤
“現在看來,長安集團接手昌河和哈飛就是一場悲劇。”一位不愿具名的長安集團內部人士表示,哈飛和昌河在被長安收購之前就一直處于資不抵債的狀態,然而,在國家層面的介入下,長安集團承擔了產業整合的責任,而中航集團卻成功卸掉了包袱。“彼時,在長安集團的眼中,看到的卻只有借收購哈飛和昌河來提升產銷規模這一點,對后續的經營困難明顯估計不足。”這位人士不無感慨地說。
據長安集團總裁鄒文超透露,對哈飛和昌河進行整合后,長安集團發現兩者需要進行清理的重組前歷史潛虧共計達20.5億元,面對虧損嚴重的昌河和哈飛,長安集團只能拼命拿出真金白銀予以扶持。據悉,截至目前,長安集團已累計向哈飛汽車和昌河汽車提供了20億元的直接貸款和44億元貸款擔保。
據記者了解,在昌河和哈飛兩家整車企業讓長安集團背上沉重壓力之時,中航集團原來承諾劃轉至長安集團的汽車發動機上市公司東安動力,在歷時兩年多時間后,由于審批流程過長等問題一直未能實現資產轉移流程,不僅如此,受國內整車產銷形勢不佳的拖累,昔日業績甚好的東安動力卻成為了長安集團救濟的對象。
據熟悉東安動力的人士透露,東安動力現在的形勢很不樂觀,現金流陷入了比較困難的境地。2009年,東安動力凈利潤為23409萬元,2010年為13422萬元。而根據不久前東安動力發布的2011年度業績預減公告顯示,預計公司2011年凈利潤將比上年同期下降80%以上。在此局面下,東安動力只能夠尋求長安集團及其母公司的幫助。2012年3月15日,東安動力與中國兵裝集團(長安集團母公司)財務公司簽訂了《人民幣借款合同》,兵裝集團財務公司將向東安動力發放貸款2億元人民幣。
對此,東安動力一位內部人士不無憂慮地表示:“未來,長安集團將十分頭痛,東安動力資產向長安集團劃轉完成之后,屆時長安集團或許將會再增添一個虧損大戶。”
長安集團接下來的步子究竟該怎么走?明天在哪里?這或許也是一直想大刀闊斧推進整合的長安集團董事長徐留平現在正在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