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汽車分等級國標將出臺
優先發展公共交通是符合我國實際的城市和交通發展的正確戰略思想。自2002年建設部發布實施行業標準CJ/T162-2002《城市客車分等級技術要求與配置》(以下簡稱02版行標)以來,我國城市客車的技術水平有了顯著進步。 最近正起草的建設部標準《城市公共汽電車交通行業運營車輛配備基本要求》(征求意見稿)和國標《城市公共汽電車客運服務》(征求意見稿),都明確要求進入城市公交市場的運營車輛應經過等級認定,配置需符合02版行標的規定。因此,此次02版行標升級為國家標準并被列入科技部《關鍵技術標準推進工程》,體現了國家對公共交通的高度重視,為我國公共汽車行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
對比國標《公共汽車分等級技術要求與配置》(草案)與02版行標,我們發現有以下主要改進。
一、標準名稱變更
擬將02版行標的名稱變更為《公共汽車分等級技術要求與配置》。截至2006年末,全國共設市656個,縣1635個,縣城公共汽車市場前景巨大,因此標準名稱中用“公共汽車”代替多年來“城市客車”的叫法更加確切。
二、公共汽車類型細化
國標草案中公共汽車類型按運行區域劃分為:城市市區公共汽車、城市城鎮公共汽車、城市社區公共汽車、城市快速公共交通系統公共汽車、城市旅游專線公共汽車、縣城公共汽車。
三、車輛技術要求有很大提升
(1)采用歐盟指令2001/85/EC和德國交通工業協會的有關標準,作為制訂國家標準采用國際標準的基本要求,以全面提高我國公共汽車技術水平。
(2)擬對公共汽車提出安全性要求。包括制動性、軸載負荷、安全配置、乘客門、車廂內通道寬度、乘客站立面積及在高速道路上行駛的城鎮公共汽車不得有站席等技術要求,作為強制性條文要求嚴格執行。對緩速器,盤式制動器、行駛記錄儀、輪胎等安全配置,按技術要求進行配置。如對運行在長坡度(大于8.5m)的道路上的城市公共汽車都應裝緩速器。對制動器應采用前盤/后盤或前盤/后鼓;在高級以上(包括高級)的各類型公共汽車上應推廣采用子午線輪胎或無內胎子午線輪胎。
(3)可靠性方面要提出了具體指標。以車輛保質期和主要完成的保質期或保質里程來檢查,并建議對主要總成也應提出具體要求。
(4)更體現人性化。如降低一級踏步高度,推進采用二級踏步的公共汽車,對超1級、超2級的城市公共汽車應設有為行動不便乘客乘座的設施。為了提高乘客舒適性,快速公交系統公共汽車應采用空氣懸架,并具有車身側傾功能。
(5)在節能減排方面,在車長7m以下的公共汽車應采用有關輕型商用車的燃油消耗量限值等國家標準;要合理確定比功率和比扭矩,既滿足城市公共汽車運行工況要求,又達到節能要求;推廣節能的總成如子午線輪胎或無內胎子午線輪胎、帶電磁離合器總成或液壓驅動的冷卻風扇電動系統等;對車內噪聲也提出比02版行標更高的指標等。
(6)積極推進城市公共汽車的電子化、信息化、智能化,在車內應根據需要配備電子信息設施,對城市快速公交系統公共汽車應裝GPS、調度室通訊裝置、車輛識別系統、安裝CAN總線及儀表等。
四、對各類型公共汽車都提出要求
02版行標只對汽、柴油公共汽車的分等級技術要求與配置提出具體要求,國標草案中增加了對燃氣公共汽車(包括CNG、LPG、LNG)、城市旅游專線公共汽車及城市城鎮、城市快速公交系統公共汽車、縣城公共汽車的分等級技術要求與配置。考慮到混合動力、純電動、燃料電池公共汽車還處于初期或試用階段,對這些類型公共汽車的分等級技術要求與配置暫不訂入標準。此外,對車長18~25m(或27m)BRT公共汽車,由于我國強制性標準GB1589-2004的規定,暫不列入本標準,對經特批,準予投入運營的25m公共汽車,列入參考性附錄。
本次編制的國標是公共汽車制造企業應遵循的關鍵技術標準,為公交企業車輛采購提供了技術依據,是規范公共汽車市場準入的重要標準。國家下達此標準為推薦性標準,但對其中有關安全性要求的內容明確為強制性條文嚴格執行。因此,加大標準的執行力度,加強公共汽車等級評定工作,是公交企業安全運營和節能減排的需要,是公共汽車制造業發展的需要,也是推進實施國際化戰略,加快向國際接軌,建立我國公共汽車發展技術平臺的重要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