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燃料消耗量標識》將不強制執行
發改委近日公布,今年7月1日將開始實施《汽車燃料消耗量標識》(以下簡稱《標識》)。上周,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標準所所長吳衛接受了本報記者的獨家專訪,對《標識》進行解讀,并澄清,作為汽車燃料消耗量公示制度的《標識》與汽研中心目前正在進行的油耗一致性評測無關。
●《標識》暫不強制
吳為告訴記者,盡管《標識》將在今年7月1日實施,但暫時為行業標準,即汽車企業有可能選擇不予采用。據了解,《標識》目前已經報批強制性標準,企業以后將如何實施還待進一步的行政性規定。
據介紹,作為油耗限值管理制度的組成部分,《標識》承擔的作用是對汽車燃料消耗量進行公示,對車輛的技術內容進行明確。《標識》實施后,對其的檢查將出現在汽車銷售前,而汽車一旦被銷售出去,《標識》也就沒有檢查的必要了。
●《標識》結果來自發改委
據吳為介紹,汽車企業在《標識》中標注的油耗信息并非來自企業自己試驗所得,而是由發改委授權的檢驗機構按照統一標準檢測出來的。試驗數據需報相關管理部門審核通過,并以發改委的名義公布。企業在標注油耗結果時必須嚴格按照各個程序的相關標準。而發改委也將對已經公示過油耗結果的在產車型進行重新確認和檢查,確保消費者在買車時從車上看到的數據與發改委公布的數據完全一致。
●消費者看得明白
市場將是《標識》實施后對汽車企業進行新車型開發和汽車銷售的最好測量依據。《標識》的實施可以讓消費者從更務實的油耗數據中選擇車型,當實際油耗低的車型被越來越多的選擇時,企業將被促使著去重視燃料經濟性,進行低油耗車型的后續開發。
●《標識》與汽研中心的油耗檢測無關汽研中心在進行C-NCAP試驗時還對碰撞車型的油耗進行了檢測,今年初汽研中心主任趙航也公布檢測結果將擇機發布。于是一些業內人士將之與《標識》的實施聯系起來,猜測趙航所說的“擇機”是將發生在7月1日之前還是之后。吳為向記者澄清,兩個測量結果無關,中心還在對他們的試驗數據進行分析。
一些業內人士將7月1日作為猜測汽研中心公布油耗結果的分界點--如果在這之前公布,則企業還有一個緩沖的余地。吳為說,兩個測試結果不同。汽研中心的評測是獨立的,是一種市場行為。因為他們進行油耗評測的車源自市場。
此外,他們的評測是針對產品一致性的。因為C-NCAP每次需要碰撞三輛車,分別對這三輛車的油耗進行評測,可以看出三車之間的差異,了解到汽車的制造水平。據了解,目前汽研中心是按照國家標準進行油耗評測的,而將來他們將采用與實際更相符的試驗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