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士特:市場和賽場雙豐收
2010年10月30日,陜汽杯全國超級卡車大賽的年度收官之戰在潼關上演,10輛美輪美奐的戰車身上,有三個字格外顯眼——“法士特”,這幾個字已跟隨戰車轉戰南北一整年了。熟悉汽車的都知道,法士特是響當當的汽車零部件品牌,在那些威猛的超級賽車內部,有一部百變神通的法士特變速箱。
做了幾十年變速箱的法士特可能沒有意想到,他的產品會用在這樣異想天開的環境:排骨路、深水池、泥沙坑、沼澤地、V型谷、臺階路、三連峰……在這樣人工修建的越野障礙大全里,賽車要承受超過平時行駛狀況幾倍甚至幾十倍的顛簸、沖擊,而且要以最快的速度通過,真是難為法士特變速箱了。
“在世界上很多汽車比賽根本沒有這樣的比法,這樣的賽道對車和車手挑戰太大了。看著那么深的水池,我想著車就難以逾越了,沒有想到的是通過換擋的完美結合,車出來了。”一位參加比賽的女選手李彬彬講述了她的一段實地經歷。李彬彬講的一點都沒錯,變速箱的性能對越野賽的重要性比對競速賽更大,因為越野賽的變速頻率更高。憑借完美的性能表現和全年100%的“出勤率”,法士特在賽手們心中贏得了良好的美譽度。
其實,法士特的美譽度在行業里早已非同一般,就在潼關總決賽前兩天,法士特公司在賽場往西100多公里的西安總部舉行了年產銷收入雙雙突破百億元大關的慶祝儀式,一舉成為國內齒輪行業首家年產銷超百億的企業。
市場的競爭歸根結底是產品的競爭。在市場上一直處于競爭優勢地位的法士特并沒有滿足,而是大膽地將全國超級卡車大賽作為檢驗產品的更苛刻的試驗場。
這樣的檢驗并非潼關站一站,從超級卡車越野大賽開始舉辦就一直沿用這種復雜的賽道。
這樣的路況既考驗賽手要有超強的操控能力,更考驗的是賽車在技術上能否滿足頻繁換擋的要求。試驗證明,安裝著法士特變速器的陜汽重卡在不同的路況,能較大范圍地調節汽車行駛速度,也使汽車驅動輪上扭矩調節至最合適的狀態。
“產品開發、技術更新速度快,問題一旦出現,改進比較快。”熟悉法士特的業內人士如是說。
2003年,法士特就加大了新產品的開發力度和技術改造力度,法士特的目標很高,起點總是瞄準世界先進水平,所以它的產品除了滿足一般的行駛需求外,像這種被稱為“中國重卡第一破壞性試驗”的卡車大賽它也能夠完美應對。
這幾年,法士特推出的產品迎合了國內重卡往大功率、重型化發展的趨勢,受到了像陜汽這樣的用戶歡迎。就目前的技術水平而言,法士特遠遠領先于國內同行業企業。
從產量上看,機械變速器方面,法士特已經是世界第一,并且在質量和性能上達到國外先進水平,在個別產品上則超過對手,比如推出的三中間軸變速器及全同步器12擋、16擋變速器等。目前法士特集團公司已形成年產銷汽車變速器100萬臺、齒輪5000萬只和汽車鍛件10萬噸的綜合生產能力。國內市場占有率高達80%,并大批量出口國際市場。各項經營指標已連續八年名列全國齒輪行業第一,重型變速器年產銷量連續五年穩居世界第一。
預計2010年全年產銷收入將達到120億元,產銷變速器將超過85萬臺,各項經營指標再創歷史新高。
今年市場和賽場的雙豐收,并非偶然,這無疑得益于董事長李大開的創新理論,雖是理論,但是法士特一直在踐行。李大開說,創新在法士特一直沒有放松,無論是當初引進國外產品,后來與國外合資,還是自己搞,創新始終是公司的核心戰略。
2010年的超級卡車大賽結束了,但法士特面臨的考驗還未結束,不過法士特因此變得更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