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恒通總工程師萬昶:造符合我國國情的商用車
恒通—一位矗立于西部的客車巨人,為中國的客車行業不斷創造出環保節能、可靠耐用的客車產品。在如今全球經濟不景氣的大環境下,恒通客車已完成今年3500輛的銷售目標,正向更高的目標邁進。恒通以其悠久的燃氣客車制造經驗和嚴謹務實的行業作風,為眾多客戶提供可靠的產品,更為弘揚節能環保工作添磚加瓦。本刊記者近日采訪了重慶恒通總工程師萬昶先生,了解了恒通近70年來獲得如此成就的原因。
曾獲得BAAV最佳原創巴士獎的威龍 都市
堅持自主創新 培養科研隊伍
在談到自主創新時,萬總一再強調要走中國特色,特別是在制造雙燃料客車中,如果仍走國外技術路線就很有可能導致水土不服,引發諸多問題。如今國內的一些客車廠在設計及制造客車時都花重金聘請國外設計隊伍,然而這種做法值得商榷。在實際工作中會由于種種因素導致技術匹配上的問題。但如果整車廠擁有自己培養的設計團隊,他們就可以根據國內特有的環境研究設計方向并為整個生產線的維護作出貢獻。
恒通取得科研成就與恒通“寬松”的科研環境不無關系:不僅動用大量財力物力人力,與重慶大學、湖南大學進行戰略合作,并且對于在研究中所發生的非致命失誤不予以嚴厲的懲罰,提高了研究人員勇于開拓的信心和動力。
恒通擁有一支天然氣客車研究團隊,另外還有一個天然氣客車研究所,并且其天然氣技術都設有自主創新產權保護。比如如何解決發動機在燃燒天然氣之后缸內溫度過高的問題;天然氣發動機代替汽油、柴油發動機后動力下降的問題等。
多年來,恒通一直堅持自主創新,這也為他們帶來了不少榮譽。比如在今年年初的上海BAAV中,其威龍·都市獲得最佳原創巴士獎。中國客車的同質化很普遍,一些客車很容易看出是模仿哪些國外品牌的。所以在客車制造領域內,應該大力弘揚自主創新精神。
完善服務網絡 聽取多方意見
恒通客車充分利用國內資源,除了憑借自身的天然氣研發實力外,其他總成如底盤則運用東風等國內優秀廠家的產品,這樣就可以依托其廣大的服務網絡。恒通與一些公交公司在省會級城市建立售后服務站,有利于車輛在第一時間享受服務。
為了更好的滿足客戶的需求,在公交車方面,恒通聽取各方意見,比如駕駛員對車況的評價,甚至來自普通民眾對于車廂內座椅的舒適度、色彩需求、燈光的亮度等建議。萬昶先生舉例說:“在某一款新車型開發之前,恒通組織行業內的相關人士前后共開展了6次研討會,最后對樣車共進行了90多項改進,之后在銷售過程中取得良好的業績”。可以說,在新車型下線之際,其中不僅包含了技術人員及業內人士的辛勞,更蘊含著眾多社會人士的智慧結晶。如果所謂的滿足技術要求只是在試車場內調試,這或許過于片面,其只能測出客車總成等性能。客車特別是公交車,是用之于民的,從某種角度來說基層人士對產品更擁有發言權。
恒通銷售的客車大約90%都是天然氣客車,就在本刊采訪萬昶先生的前一天,恰好有一批天然氣車出口泰國。正是源于對恒通“天然氣”的信賴致使國外客戶最終選擇了他們。
銷售是一項系統工程,如今,恒通已把“內功“練好,在客車設計研發、售后服務、備品等方面都已做足準備,等待客戶的檢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