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汽車董事長龐青年:走出民企造車的新路
他曾經是名拖拉機手,懂得如何手握方向盤;他站在巨人肩膀上,引進國際尖端技術,走出了一條民企造車的新路。
他將“以人為本”的新理念,嵌入了自己的產品設計;他駕著“青年”汽車,開進了北京,成了首都一道流動風景線……
———這是2006年龐青年當選“十大風云浙商”時,“風云浙商”評選委員會給龐青年的頒獎詞。
面對宏觀調控,國際金融危機,兼具自主創新和核心競爭力的青年汽車,活力依舊。“青年”,用自己快速發展的神話故事,建成了涵蓋豪華客車、重型卡車、轎車等三大領域的汽車王國。今年,龐青年再次被推選為“十大風云浙商”候選人。
造車:“洋為中用”
“青年”生產一種25米長的鉸接低地板豪華公交車。這是世界上第一輛超長豪華公交車。在“青年”,像這樣的國內甚至是世界第一的產品和技術就有11項之多。龐青年說,他是用自主創新實現這個跨越的。
追溯“青年”的發展歷史,可以清晰地發現一條軌跡:新技術———高價格———大訂單———厚利潤。這個循環完成后,大部分的錢又回到了技術研發這個始點。如此循環往復,使產值成倍增長,企業大踏步跨越。
龐青年認為:“企業無科技不靈、產品無科技不俏、質量無科技不高、效益無科技不好。”他要求技術人員既要注重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更要著力通過再創新,使引進技術本土化。只有掌握了獨有的技術,才能有真正的自主品牌。
“青年”聘用了諸如原德國尼奧普蘭公司總工程師卡爾亨茨·大衛等專家為企業提供技術支持和指導。與此同時,公司每年都要派出大量員工赴歐美等國家學習,并成立了汽車研究院。目前,“青年”科研人員已達600多人,其中外國專家50余名。就連“美洲豹”公司的技術總監和質量總監,都到“青年”來上班了。2008年夏季,龐青年又一次性招收優秀大學生280名,為強化“青年”的自主創新實力注入了新鮮血液。
自身實力加強了,為企業與院校所進行更高層次的科技合作,搭建了廣闊的平臺。
2005 ~2006年,“青年”與浙江大學合作研究開發豪華客車發動機中冷器和水散熱器國產化項目,經過國產化后,每臺車成本可節約12500多元。接著,他們又再次與浙江大學合作大型公交客車車體數字化模擬及研究項目,通過車體全靜能分析、客車結構法規模擬分析、車體撞擊分析,以及客車車體改型設計中結構分析方法對改型前后車體的剛度、強度及車身的低階模態進行分析,以得到質量輕、安全和可靠性高、舒適度強的客車車體,使新開發的客車車體性能及各方面的節能技術優勢得到更明顯的體現。
引進技術,再加上經過吸收消化再創新的獨有技術,使青年汽車處于高屋建瓴的競爭優勢,實現了“洋為中用”。自從第一輛高三等級客車問世以來,“青年”汽車先后推出了13.7米座位車和臥鋪車、可高速行駛的雙層客車和13.7米低地板公交車、18米鉸接低地板公交車、25米鉸接低地板公交車等獨有車型,成為國內高檔、豪華、安全、舒適大客車的領航者。
2007年8月,在杭州至上海的高速公路上,一輛青年客車在時速110多公里的情況下換駕駛員,不料方向打偏,導致該車橫穿整個雙向8車道的高速公路,側滑50多米,撞壞護欄200多米。然而,該車沒有側翻,車內人員無一傷亡。據悉,“青年”豪華大客車至今還未發生過一例交通死亡事故。
今天的成績,來源于15年前的產業率先轉型:從1993年生產橡膠輪胎轉型升級為造豪華汽車的產業。公司內部曾經經過了激烈的爭論。有人認為:“現在客車只有幾萬元一輛,你造100多萬元一輛的車,有誰來買?”龐青年自信地說:“做好豪華大客車項目,‘青年’可成為中國的太陽。”
龐青年的豪言壯語變成了現實:他不僅壟斷了國內豪華大客車市場,而且在許多企業面臨四面楚歌境地時,2008年“青年”卻以同比增長90%的速度高歌向前。
目前,“青年”已擁有6大系列100多個車型,并在豪華性、安全性、舒適性、經濟性、價值性等主要評價指標上,處于行業領先水平。難怪德國尼奧普蘭公司總裁在參加“青年”25米鉸接低地板公交車下線儀式后感慨地說:“德國尼奧普蘭不如中國‘青年’的‘尼奧普蘭’。”他預言:“未來的‘尼奧普蘭’一定在金華。”
節能減排:做有社會責任的企業家
“青年太空線”JMP6137S雙層豪華大巴是目前我國唯一能在高速公路上行駛的公路、旅游雙層客車,它有86個座位,比原有40多個座位的客車整整增加了一倍的運力。
雙層公路和旅游客車,一臺車的使用成本,卻有兩臺車的運載能力。它與原有客車相比,其經濟和社會效益是無可比擬的:油耗降低50%、尾氣排放減少50%、占用公路資源減少50%、節約生產客車的鋼材等資源10噸。
青年·都市航線A-380是世界第一臺低地板雙鉸接25米公交車,可以載客300多人。運載同樣數量的乘客,用一臺25米都市航線A-380車與三臺12米車相比:油耗減少2/3、尾氣排放減少2/3、占用城市道路減少1/3以上、節省生產客車的鋼材等資源60%。
按此標準計算,假使全國客運都采用“青年汽車”式標準的大容量客車運營,可減少油耗150億升/年,折合人民幣750億元;尾氣排放減少25萬臺份;節約鋼材等資源500萬噸,折合人民幣200億元。
有人這樣評價龐青年:“他雖然是個民營企業家,卻不是個私利主義者,而是在不斷完善自身社會責任中,全面提升企業產品的附加值,以實現社會、環境、經濟等多贏的效益。”
龐青年十分注重科學發展,做到“產品成本和社會資源成本”兩個成本一手抓。他強調,圍繞對道路、鋼材和能源資源的節約來體現對社會的責任;圍繞使用成本最低、運營效益最好來體現對客戶的責任;圍繞豪華、舒適和安全來體現對乘客的責任。正是這一切責任的落實,才真正實現了辦企業和做產品“兩個責任”一肩挑。
在節能減排上,龐青年有時也舍得“吃大虧占‘小便宜’”。近年來,龐青年為了加快更新社會上正在運行的廢氣超排車輛,他推出了“舊車回購置換新車”服務,至今已更新了538輛車。他說,每換一輛車,就為社會多盡了一份責,這是最有效的貢獻。
負責任的企業,必然贏得市場的高回報。僅2008年的綠色奧運,“青年”就拿下了1000多輛車的訂單,每臺車的中標價比國內外競爭者平均高出10%以上,總成交價值超過了2億多元。這是不少企業可遇不可求的。
為用戶著想:當最后的贏家
造豪華大客車,乘客舒服了,買家就贏了;車主贏了,廠家肯定贏;造卡車,車主賺錢了,企業就有錢賺了。龐青年將此當成企業能在業內站穩腳跟并迅速打開市場局面的法寶。
公路與鐵路始終是一對老“冤家”。杭州到上海,坐火車和坐大巴的票價都是55元。龐青年的效益賬是:汽車運輸公司如果用“青年”的雙層豪華大巴,將票價從每張55元降到30元。從表面看,票價每張降了25元,但結果是雙贏的:作為車主,買了“青年”客車,載客量是其他客車的一倍,因而實際得到的利潤還比降價前高;而乘客只花普通客車的票價,擁有轎車級別的享受,就會逐步變成忠誠客戶。
龐青年還有更厲害的撒手锏:普通客車只有十幾萬到幾十萬公里的壽命,而“青年”車的壽命是480萬甚至是580萬公里,可以做到300萬公里無大修。
造車的人,算賬算到買車和坐車人的心坎上了,這個車肯定賣得俏。18米低地板豪華城市快速公交車下線后,市場始終是一枝獨秀。200多萬元一輛的車子,杭州公交總公司一次就提走了48輛。第二條快速公交開通時,全線共需56輛車,也照樣用了“青年”車。
為了客戶的利益,龐青年可謂是“絞盡腦汁”。但他每次都能勝人一籌。
引進曼卡車后,龐青年為此還提出了大物流的概念:在全國高速公路沿線各地設立物流基地,小噸位客車將貨物從發貨單位運輸到物流基地集中拼裝到大噸位的重型卡車上后,再通過高速公路運輸到另外的目的地,然后由小噸位卡車從物流基地分別運輸到提貨單位或倉庫。這樣既充分保證了支線小噸位卡車的業務量,又提高了重型卡車在高速運輸上的效益,較好地解決了雙方空載、油料浪費及尾氣污染等問題。
有了好產品,不愁沒市場。“青年”車從2005年以來,出現了連年翻番的增長勢頭,2007年產銷超過了2000輛。2008年前8個月產銷已超過了2007年的總量,成了客車市場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一匹黑馬。
國際攻略:讓老外多用“青年”車
2008年初,伊朗一家公司與“青年”簽訂協議,購買1600輛豪華城市大客車,總價達3億美元,“青年”為此可以創利4億多元。
青年客車的出口具有兩大特點:其一是普通客車生產企業通常會將產品出口到中東地區,而青年汽車的出口是瞄準歐美日韓等發達地區和國家。其二是青年汽車出口的單價國內最高。目前國內客車出口的單價,通常都在3萬至5萬美元一輛,而青年客車的單價均在25萬美元一輛以上。
韓國為了扶持本國汽車工業的發展,對進口車輛,尤其是高檔豪華車輛有明令限制。然而,2006年7月,兩輛總價值400多萬元的雙層豪華客車直接出口韓國釜山,改寫了韓國從不進口豪華大客車的歷史。韓國釜山市政府辦公室主任成德柱說,韓國今后每年要向“青年”購買50輛雙層豪華大客車。
為了經受住出口大訂單的考驗,龐青年為自己制定了“整合全球資源、實施強強聯合,實行優勢互補、打造三個平臺,拓展三大領域、實現穩健發展”的三年發展規劃。
可喜的是,龐青年這個目標按預期實現了。豪華客車出口已經夯實了平臺;重型卡車也已大踏步地走向國際市場。據悉,曼重卡已接到3000輛的出口訂單,2009年一期的2000輛出口任務已早早排上生產日程;轎車在“蓮花競速”創造良好市場效益的基礎上,“蓮花競悅”于最近投放市場。“青年”成為我省唯一生產豪華大客車、重型卡車、轎車的民營汽車企業。
“青年”的發展業績打動了德方。他們不僅答應提供與歐洲同步的德國車型技術,還同意龐青年可以將“青年”車銷售到除德國以外的世界任何國家和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