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術與新平臺 福田汽車逆勢飄紅
正當外需市場受阻,內需市場不振的情況下,國內商用車老大福田汽車卻在危機中創造了新機遇。這主要表現在兩點:一是08年 12月28日,新年到來之際,福田汽車與北京市公交集團簽訂了800輛混合動力城市客車整車及底盤的采購協議,這是目前為止我國最大的新能源汽車采購訂單;二是,以福田汽車為中心的北京新能源汽車設計制造產業基地正式落戶福田汽車昌平廠區,這無疑將福田扮成了創新的主力軍。
這兩個消息,可以說是福田在08年年底最為振奮人心的好消息。
隨著金融危機的蔓延,汽車出口結束了2008上半年的高增長狀態,在第三季度進入了下滑通道。福田汽車也針對出口地區做了相應的調整。其訴資200萬美金在俄羅斯成立福田分公司,主推商用車及工程機械,內然機等配套產品,調整了出口結械,穩定了海外市場的份額。這個看起來不大的投資,卻是福田在當下市場情況下。有所作為的有效舉動。從此舉看來,福田的商用車謀略并沒有改變,而是得到了加強,特別是海外市場,依然是福田整個市場一個重要部分,它們雖不能創造品牌溢價,卻對企業的銷售有較大幫助,應是福田品牌金字塔中最基礎的一塊,什么時候都不應放棄。
危機來了,把握適合需求的創新非常重要。福田能在這樣的時候,接到城市客車這樣的大訂單,也是多年潛心市場創新的結果,時刻準備著的結果。危機中處處有機遇,北京市政府將北京新能源汽車設計制造中心產業基地放在福田,不僅肯定了福田在這方面的創新能力與領先水平,也是對福田在新能源創新方面一個較大的推動,也對福田的品牌形象增加了新信息。
按照環保性社會的發展趨勢,新能源汽車肯定是一個重要的方向,只是如何在這條路上行走,各個企業的方略大不一樣。如:比亞迪在這方面先聲奪人,但苦于市場配套還沒有建立,品牌認同度太低,僅憑創新還不足以推動市場,即便是比亞迪的新能源技術領先豐田10年以上,但市場的接受度還遠遠不夠。而福田汽車雖然在新能源技術方面并沒有那么大響動,卻不聲不響的接到了這么大的訂單,并為顧客所認可。真是來得早不如來得巧,福田真是福心高照。
此次在福田的北京新能源汽車設計制造產業工程基地,占地1000畝,總投資50億元,具有年產各類替代能源和新能源客車5000輛、高效節能發動機40萬臺的生產能力,是目前我國規模最大、品種最全的新能源汽車設計制造基地。該基地擁有與世界同步的三大綠色能源技術――清潔能源、替代能源和新能源技術,已建成混合動力、純電動、氫燃料和高效節能發動機四大核心設計制造工程中心。其技術廣泛應用于福田生產的大中型客車、MPV、中重卡及輕卡等全系列商用車,其中兩個系列已經實現商品化,取得了良好的市場反饋。
在新能源方面,福田運用速度之快,已走在同行的前列。此舉也必將帶動新能源汽車的集體上路。機遇只給有準備的人,福田顯然就是這樣的企業。可能福田在這個經濟寒冬無需象其它企業一樣,緊縮開支,完全可以過一個開心的新年。
有道是,福田的新技術與新平臺,還是在商用車的領域施展,對乘用車的轉換還看不出來。但對福田母品牌的創新信息注入,對新乘用車的品牌支撐顯然是作用很大的。我期待著,這種不用損耗的轉換早日到來,以商用車成熟的市場,支持乘用車市場品牌認知的轉換,相信,福田會在即將開始的乘用車戰略中,其在商用車領域所有的創新積累,都可以得到優質的轉換與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