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運業遭遇寒流 重慶貨運量減少四成
從10月份開始,重慶的貨運業開始流行“感冒”——公路貨運減量五成左右,水路貨運減量15%,總的貨運量減少四成。
17日上午,九龍坡港口貨運碼頭。“和上半年比起來,少了差不多三分之一。”一位清點集裝箱的男子感嘆著。江邊,吊集裝箱的吊車停工待船。江上,所有的船動也不動。
港務集團經營部的數據顯示,10月份的物流增長量沒有達到規劃中預測的10%,到11月份,反而至少有15%的跌量。“受國際市場需求縮減的影響,煤炭、礦石、鋼鐵、化工產品和化肥的運輸量驟降。”
經營部一負責人說,今年,重慶的摩配和汽配出口額大大降低,集裝箱的運量少了14%左右。“以前每周有30多艘船來運送集裝箱,但是現在每周要少六七艘船;而且每艘船上的集裝箱裝載數量也大大降低了,以前裝190個箱子的,現在裝100來箱。”這位負責人表示,下滑的趨勢已經無法阻擋。
小貨運企業紛紛關門結業
華榮貨運市場位于渝北區。依靠這個貨運量極端旺盛的市場,很多貨車老板組建了小型的貨運企業,生活非常幸福。
但是寒流來了,首先受影響的就是這些小企業。
華榮市場市場部劉經理說,從10月份開始,市場內的貨運企業垮了30多家,整個重慶的貨運企業更是經歷著前所未有的洗牌。
“貨運量減少40-50%,現在,僅有一些設備和食品可供運輸。”這樣的情況,是從事貨運行業多年的劉經理還沒有遇到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