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中文一区二区三区_99re国产视频_国产经典视频一区_网站在线观看你懂的

熱門關鍵詞:

貴州省交通發展實現重大突破 運輸網絡加快形成

時間:2008/11/12 9:54:05來源:中廣網作者:中廣網責編:0條評論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明確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作出了改革開放的戰略決策,給貴州交通發展注入了強大的動力,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經過全省上下30年來的艱苦努力,貴州交通發展實現了重大突破,正以前所未有的發展步伐推動著全省經濟社會全面進步。  

 

    改革開放以來的30年,是貴州省公路、水路交通發展最快的30年,交通固定資產完成投資大幅增長,建設規模全面宏大,公路、水路運輸能力迅猛提升,科技創新水平顯著提高,統籌發展的能力不斷進步,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更加凸顯,交通各項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  

 

    ——固定資產投資跨越發展。30年來,全省交通建設累計完成投資1181.3億元,是新中國成立到1978年30年完成投資總和的253.3倍。2008年全省預計完成投資200億元,是1978年完成的投資1799萬元的1124倍。30年實現4步大的跨越:分別是1988年完成投資上億元(1.29億元),1996年上10億元(11.87億元),2004年上百億元(105.3億元),2008年上200億元。交通建設完成投資之巨,增長幅度之快,是歷史上前所未有的。 

 

    ——公路通車里程大幅增加。改革開放后,貴州省公路建設高潮不斷掀起,通車里程大幅增長,特別是近幾年來,每年均以10000多公里的速度遞增。到2007年,全省公路通車總里程達到123247公里,公路密度達到69.96公里/百平方公里,比1978年分別增長92689公里和51.98公里/百平方公里。等級公路里程大幅增加,全省55517公里等級公路基本均為改革開放后30年建成,高級次高級路面里程達到26113公里,2001年全省實現了縣縣通油路。干支結合、四通八達的公路運輸網絡基本形成。 

 

    ——高速高等級公路從無到有。1978年前,貴州省境內基本都是等外級公路,沒有二級以上公路。1987年貴陽至黃果樹高等級公路的開工建設,拉開了全省高速高等級公路建設的新篇章,特別是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以來,建設步伐不斷加快,建設里程快速增多。全省已建成二級以上公路3702公里,其中高速公路924公里,由省會貴陽到各市州地政府所在地實現了高等級公路連通,“一橫一縱四連線”高速、高等級公路主骨架網全部建成。公路快速通道的加快形成,縮短了全省城鄉以及周邊鄰省間的時空距離,更加凸現了貴州作為西部公路交通樞紐的戰略位置。 

 

    ——農村公路建設成就顯著。改革開放后,國家加大了對農村公路建設的投入力度,特別是2003年后啟動了大規模的農路公路建設工程,每年農村公路建設里程均在10000公里以上,公路通達通暢率迅猛增長,2003年全省實現了鄉鄉通公路,到2007年,全省實現了68.7%的鄉鎮通油路、64.8%的建制村通公路、23.7%的建制村通油路。農村公路建設成為群眾歡迎、社會滿意的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為支持“三農”發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維護社會和諧穩定提供了強有力的交通支持。  

 

    ——汽車站場建設快速推進。從1982年開始,省交通廳開始投資新建、改造客運站場,截至2007年,共新建、改建縣級以上客運站295個,總投資達到110841萬元,全省縣、市、區以上城市均建有等級客運站,公路主樞紐和各市、州、地公路樞紐項目開工建設,部分項目已建成投入使用,客運站的面貌和功能得到極大改善。從2004年起,全省還啟動了農村客運站場建設工程,截至2007年,已建成鄉鎮客運站290個,農村群眾乘車難問題逐步得到解決。 

 

    ——內河航道等級全面提升。改革開放后,貴州省航道建設突飛猛進,烏江、赤水河和兩江一河(南、北盤江、紅水河)三條出省水運主通道全部整治完工,其他航道等級全面提升,新增五級以上航道543公里,全省通航里程達到3322公里,全省港口碼頭客運通過能力達到1100萬噸,貨物通過能力1000萬噸。2008年還開工建設了貴州省第一條高等級航道——南、北盤江、紅水河四級航道整治工程,水運建設工程的快速發展,有效解決了沿江地區人民群眾的生產出行條件,加快了貴州省立體交通網絡構建進程。 

 

    ——公路、水路運輸發展迅猛。1978年,全省客、貨車輛分別僅有823輛和2892輛,到2007年,分別增加到26472輛和103682輛,年均增長12.7%和13.1%。1978年前全省沒有中高級客車,2007年,全省中高級客車已達8601輛。隨著基礎設施建設的不斷加快和運輸車輛的不斷發展,公路客貨運輸量增長迅速,客運量和旅客周轉量年均增長分別達到12.6%、11.3%,2007年完成客運量70377萬人和貨運量18834萬噸,分別是1978年的31倍和27倍。公路運輸在綜合運輸體系的比例從1978年的69.39%上升到2007年的96.88%,公路運輸逐步實現向快捷、舒適、安全、高效轉變。30年來,安全性更高、運輸能力更強的機動船舶得到大力發展,曾經作為運輸主要工具的專業木船全部退出運輸市場。2007年全省機動船舶總數為1991艘,比1978年增長1884艘。2007年完成水運客運量1084萬人和貨運量665萬噸,分別是1978年的19倍和10倍。公路、水路交通對經濟社會的貢獻率不斷提高,人便于行、貨暢其流的交通運輸網絡加快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