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第一 以人為本 青年汽車嚴把質量關
前段時間頻繁事發的客車交通事故不僅揪起了客運公司的心,也敲響了客車制造廠家的警鐘:8月2日,杭州天城路秋濤路交叉口,發生了“公交車失控撞人”事件,一輛宇通12米底地板304路公交車突然剎車失靈,失控后撞傷9人,其中2人重傷、1人輕傷,6人輕微傷。隨即杭州公交公司對5600多輛運營公交車進行全面的安全檢查,包括轉向系統、制動性能、氣管路、油管路、柴濾器支架等重要器件。停開所有與事故車相同的宇通車型;9月4日凌晨,一輛從福建莆田開往浙江義烏的奔馳雙層客車,在經過金麗溫高速公路溫州往麗水方向俞莊隧道時撞上隧道口。造成了10人死亡,30余人受傷,客車幾乎成為一堆廢鐵,右半邊竟然被撞得凹陷到只剩二分之一,事故現場到處散落著玻璃碎片,車上的零件隨處可見,柴油味,血腥味,讓人不寒而栗。
在以安全第一,生命第一的青年客車生產中,青年汽車質檢部無疑擔負著“把關人”的重任。
嚴標準巧發明
“不行,這個溫度肯定不符合標準,你們必須拿到準確數據。”剛走進青年汽車質檢部辦公室,就見質檢部經理汪偉在比對后橋檢測數據。原來在后橋山路測試當中,以100公里每小時的時速,后橋軸頭溫度顯示74.6度,明顯高于了外界溫度37.6度,而比對的普通路面檢驗標準是軸頭溫度不高于外界30度,如標準指標是外界38.7度時,軸頭溫度為64.9度,數據的差異引起了質檢人員的關注。汪偉說:“正因為標準只有普通路面上行駛的溫度差,而現在檢測是山路行駛情況,所以更讓我們馬虎不得,危險往往出現在惡劣環境中,我們一定要找到業內標準。”
“有標準有要求的,我們嚴格遵守,沒標準沒行規,我們創作條件。”比如緩速器制動性能在國內行業還沒有具體明確的標準,質檢部就根據長期積累的經驗,自己制定比對標準,方法就是在車輛行駛直速達到100km/小時,讓緩速器開始工作并計時,一直等減到60km/小時,然后根據制動所用時間來判斷。這樣重復十余次,就可以得到很好的檢測結果,質檢部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類似的“土辦法”在他們那里可多了,他們也把這些“土辦法”叫小發明,只要能檢出好壞,再“土”它也“洋”了。
質檢部不僅僅局限在檢查各個工位的制造質量,他們常常也在制造過程中提出許多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如出口伊朗的公交車中暖氣系統原先的走向,容易漏水造成缺水,從而影響發動機正常工作等情況,質檢部向制造部提出了暖氣系統走向改裝建議,隨后,經制造部采納改裝后的確暖氣系統流向更流暢,不僅性能提高了,材料也節省了。
細分析勤反思
每月,質檢部都設有“獎懲通報表”,目的是為了實質性的提高產品質量,使青年客車向“產品零質量缺陷”的長遠目標靠近。報表內容不僅有每個工段每月產量、出現質量問題次數、還有較前一月合格率的升降及對響應負責人的獎懲,質檢部在個工段上都層層把關,每個月個工段都有四個質量問題處理情況報表,不僅有準確的數字,還有圖例圖表,一幕了然,以六月至七月,電器工段質量問題處理水平為例,表格上電器工段的警告次數、處罰次數、產量總計并以柱型圖例表示,卡帶未剪、檢驗卡片填寫不規范,漏填、自攻釘螺栓未緊、防繡漆未噴到位等問題每條生產線的出現違規次數都在表上列出,質量問題處理平均次數用曲線標明,顯然第二第三條生產線呈下降趨勢,而第一第四條生產線卻有所上升,圖表下就是原因分析的文字描述,第一第四條線出現問題的原因是因一新員工為牢記作業流程疏忽;自檢互檢未做到未,職工質量意識不足所致。原因下就是提出的措施:第一條線將出錯員工列入監控名單,對其進行重點作業培訓和監控;第四條線將加強工段考核力度,加強工段內部檢查力度。八月,這些問題明顯得到改善,質量問題的曲線也隨之呈下降趨勢。
強培訓重技能
要讓質檢人員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壞,那對質檢員的質檢知識培訓就是門必修課,每天早晨質檢部都有例會,一是總結前一天工作的問題和不足,二是提醒新一天工作中的要務。八月底,質檢部對車間關鍵工作崗位操作人員采取了上崗資格認定,也就是在客車制造過程中從事關鍵工作的相關人員必須接受培訓并取得上崗資格,包括理論考試和實踐操作考試。關鍵工位有:骨架車身的焊接,前后橋的安裝,動力包的組裝,制動系統的安裝,轉向系統的安裝,電器系統的安裝和調試等等,其中后三塊還列為重點培訓項。除了這些在平時還專門針對質檢員建立了培訓基地,制定培訓教材,聘請工程師授課等,對質檢員進行定期的培訓和考核,用他們的行話:“有了資質再‘開藥’,才能確保這‘醫生’開的是良藥。”
青年客車每輛車都有一本生產過程檢驗記錄卡,從車輛的骨架準備工位到前后橋架橋到總裝底盤到總裝調試到百公里試車再到總檢交車,十五個工段每對車輛做一個動作都有明確記錄,操作者、互檢者、檢驗結果、檢驗日期、備注、質檢員等一應俱全,而這本生產過程檢驗記錄卡自生產第一步開始就隨車跟從,就算車子賣出去十年,憑車型,底盤號,發動機號還是能找到它。最大程度確保了責任到位,責任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