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豐奧特、法士特、金麒麟談零部件出口問題
萬豐奧特副總裁夏越璋近幾天正在接待一批德國客戶,與以往考察時更多關注產品質量、價格等方面不同,眼下他們轉而對企業的資金實力、可持續發展能力更加關注。
作為國內知名的汽車輪轂供應商,萬豐奧特今年的出口卻不樂觀。
“就零部件出口企業來說,今年出口的增幅能與去年持平就已經相當不錯。更為不利的是,增收不增利的情況很嚴重。”夏越璋認為,零部件出口面臨“過冬期”。
這與國家信息中心信息資源開發部主任徐長明的觀點相類似:“受全球經濟危機需求縮減、人民幣升值、市場競爭加劇等影響,中國零配件出口已經明顯放緩。”
不過,大多數零配件企業并不悲觀。“行業新一輪的洗牌不可避免。能挺過低潮期的企業有望‘柳暗花明又一村’,正所謂機遇與挑戰并存。”徐長明說。
銷量下滑利潤縮減
陜西法士特早前就已經感覺到市場的不妙。“2006年法士特出口額達到5000萬美元,去年卻下滑至3000多萬美元,原因主要是美國汽車市場不景氣。今年美國市場繼續下滑,加上最近的金融危機,法士特今年的出口額估計比去年還要低。”陜西法士特宣傳部副部長婁玉峰說。
徐長明分析,中國汽車零配件企業的出口國大都集中在發達國家地區。從今年初開始的全球經濟危機,令國際汽車銷量大幅下滑,尤其是美國、歐洲等重點出口市場。市場需求的減少,勢必促使出口量下降。
作為國內汽車剎車片企業的佼佼者,山東金麒麟在年初就調整戰略,加大歐盟地區出口,目前還保持著20%的增長速度,但也并不樂觀。他擔心,這場危機的惡劣影響很快會波及歐盟市場。
出口數量放緩的同時,利潤的下降是更為要命的問題。
金麒麟出口部賈部長介紹,“人民幣升值、原材料漲價等因素使出口利潤受到很大影響。即便今年出口額與去年保持同樣的增長速度,利潤也難實現同樣的增長。”作為德爾福、NAPA的常年供應商,山東金麒麟出口量占總產量的90%以上。
更不樂觀的情況是,“不僅人民幣對美元升值,對歐元等很多國家的貨幣也都在升值。”來自整車出口企業長城汽車的統計表明,近年來,汽車出口在匯率上的利潤損失不低于10%。
“整車企業都如此,更何況零配件企業出口的多數都是發達國家,它們受經濟危機的影響更為嚴重,貨幣貶值幅度更大。”徐長明認為。
挑戰中的機遇
本月25日,就中國與美、歐、加三方汽車零部件爭端的裁決,商務部代表團將抵達日內瓦世貿組織(WTO)總部進行最后的聽證。全國乘用車聯系會副秘書長崔東樹認為,此案敗訴幾成定局,受此影響,跨國集團減緩本土化速度,進口CKD裝車比例不斷增長,而跨國集團從中國采購零部件的熱情趨于下降。
此外,國際汽車巨頭在中國的排兵布陣,也讓國內市場競爭的壓力更為巨大。
博世集團董事長弗朗茨·菲潤巴赫日前公布:博世今年在華銷售額有望達到23億歐元,較上年增長30%。未來3年內,博世將繼續向柴油共軌系統投資約2億歐元,開發更清潔、更安全的駕駛解決方案。
作為全球領先的商用汽車電子制動、穩定、懸掛和變速控制系統的供應商,威伯科日前也表示,2007年威伯科在中國的銷售額同比增長了100%,未來將更加重視中國市場。
商務部機電和科技產業司副司長張驥給行業打了一針強心劑,他認為,汽車零部件出口大有可為。“中國汽車工業包括零部件的比較優勢將是長期的,也是不可替代的。”
現在,商務部正在致力于搭建一個國際化零配件交流平臺。11月12日,商務部新自打造的“中國國際汽車零部件展覽會”將在北京召開,商務部希望借此機會將中國零部件推向世界,并更多的吸引國外企業來華投資,希望將中國的“比較優勢”發揮到底。
徐長明也認為挑戰中蘊藏著更大機遇。“行業洗牌有利于規范出口秩序,促進產業升級。”同時,經濟危機也令眾多國際零部件企業難以為繼,將為有實力的中國零配件企業通過并購展開海外擴張帶來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