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換技術”難實現 徐工擬填補重卡空白
日前,徐工集團董事長王民透露,徐工已正式決定從和卡特彼勒合資了十幾年的卡特彼勒(徐州)有限公司退出,轉而成立自己的挖掘機生產企業,并計劃購買重卡企業進入重卡生產領域,打造工程機械的成套生產規模。
王民是在參加由搜狐發起、多家媒體參與的2008“中國制造全國行”活動時作出上述表示的。此外,王民也向記者表示,盡管凱雷入股徐工的申請尚未得到批準,但徐工對于改制的期望未變,還會尋求多種可能方式實現體制創新。
填補挖掘機和重卡空白
“我們已正式決定,把目前徐工持有的很小的一部分股份轉讓給卡特彼勒,再成立自己的挖掘機公司?!蓖趺癖硎尽D壳?,徐工持有的卡特彼勒(徐州)有限公司股份僅有15.87%比例,每年可以分得幾千萬利潤。“每年這么一點分紅,沒什么意義?!蓖趺裰毖?。
而這個股份存在的更深層意義在于:徐工眼看著挖掘機市場的風光卻被捆住了手腳。這緣于1995年徐工集團與卡特彼勒共同投資8200萬美元、以40∶60的股份比例入股合資公司時的約定。根據約定,合資企業成立后徐工將不得再生產挖掘機。
為此,徐工集團還專門將其原本擁有的挖掘機工廠從總公司剝離出去并改制出賣。“在那個年代,中國很多吸引外資的行動的初衷是以市場換技術,徐工也不例外?!毙旃ち硗庖晃桓邔痈嬖V本報。而十幾年來,這樁“姻緣”讓徐工覺得得不償失:隨著增資擴股,徐工的股份逐漸減少至15.87%,卡特彼勒從合資企業中獲取了絕大部分利潤,徐工只能分享一點分紅。
同時,“市場換技術”的初衷也沒有實現,合資公司只是成為挖掘機的組裝環節,這個招商引資行為也被視為中國成為全球大加工廠現象的一個縮影。
徐工此次“壯士斷腕”,據王民透露,將有意成立徐州徐工挖掘機股份有限公司,他本人將兼任董事長。新公司注冊資本金暫定5000萬元,首期投資2億元,目前正在辦理注冊登記手續。
王民坦言,徐工已為此做了相當多技術儲備,今年可以生產出400臺小型挖掘機,“我們的定位是成為國內最高水平的挖掘機生產企業,3年內實現10億元銷售額?!笨ㄌ乇死兆鳛槭澜缱畲蠊こ虣C械企業,是徐工的老朋友兼對手,王民透露,雙方已就今后零部件生產等方面合作達成共識。
同時,徐工也在著力打造出工程機械的成套生產格局:通過收購一家重卡企業,來彌補其在重卡方面的空白。由于徐工沒有生產重卡的資格,王民透露,已經和國內一家有重卡資格、目前經營狀況不太好的企業達成收購意向,年內將完成該收購。
改制目標未變
2005年10月,凱雷從競購徐工的30多家國內外企業中勝出,宣布將用約30億元人民幣擁有徐工機械85%的股權。一時間,關于“賤賣論”和“安全論”的討論沸沸揚揚。最終,盡管凱雷收購比例從85%降至45%,仍然沒有獲得有關主管部門批準。
“那是一個特別時期的一個特別選擇。”徐工一位高層告訴記者。彼時,大環境下,是國家倡導國有企業改制。而徐工內部,在面對多個投資者拋出的“橄欖枝”時選擇了凱雷的金融資本,是因為凱雷承諾維持徐工的原有一切,不干預企業的生產經營,并會引導徐工赴海外上市。徐工冀望利用國際資本的認可契機打入國際市場。
“即使是凱雷擁有85%股權的情況下,徐工還有對重大決策的一票否決權,這些都是當時談妥的條件。”上述高層透露。而另外一個相中徐工的“大鱷”卡特彼勒提出的方案卻是,收購后徐工成為卡特彼勒在中國的加工廠,徐工的名稱和LOGO都將消失。顯然,徐工不會選擇后者。
讓徐工沒有想到的是,由于沒有得到主管部門的批準,原本兩年有效的協議在去年已經正式過期。王民向本報直言,徐工目前最急切需要的是體制創新,因為徐工已經把國有企業體制的優勢發揮到了極致,再不突破體制的瓶頸,很難再加快發展的步伐。
“改制并不僅僅是為了錢,徐工需要的是一個機制和一個通道,一個進入國際市場的通道。”王民說。
“我們還是再等等看,相信國家很快會有說法,不會很長時間?!蓖趺裾f。這個契機就是即將在本月舉行的中美戰略經濟對話——如果中美雙方談判取得突破性進展,凱雷和徐工的“聯姻”也可能由目前的擱置狀態出現轉機。
由于時間已經過去了2年多,徐工的業績和國際地位已經今非昔比:去年實現業收入308億元,比上年增長52%。今年1~5月,已經實現了186億元營業收入和9億多利潤,有望全年實現400億元營業收入并出口創匯10億美元。按照徐工目前的發展速度,2010年前,徐工將進入國際行業內前10名,2015年進入前5名。
顯然,徐工已經不能接受凱雷當年入股的價格。業內估計,即使是45%的比例,凱雷也需拿出當年85%比例所需的30億元資金,甚至只多不少。王民承認,雙方如果再談,除了股份和價格,無形資產也將成為考慮的因素。
徐工的高層承認,在等待結果的這個漫長過程中,徐工也喪失了很多其他發展機會。王民告訴記者:“如果和凱雷的合作最終失敗,徐工還會考慮引入金融資本或產業資本的其他方案,但會首先考慮國內機構,前提是徐工必須控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