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飛昌河換標在即 重點發展新能源商用車
上周,中國長安內部人士向記者透露,有關哈飛、昌河的整合已經有實質性的進展。整合的重點體現在微車、新能源車以及形象轉型三方面。今年,哈飛和昌河兩個品牌都將完成換標工作。
形象轉型年內完成
繼去年底中國長安高調發布全新品牌戰略和包括企業、公益、商用車、主流乘用車在內的四個全新標識后,形象的轉型進入到其旗下品牌層面。"視覺形象設計稿已經匯報了好幾次,正在做最后的修改,"內部人士透露。對于哈飛、昌河的整合,換標是最表層的體現。據悉,此次形象轉型,旨在創造價值。
昌河汽車公司總經理李黎表示,公司未來五年的發展規劃已經明確,重點就是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員工的收入水平。希望通過重新塑造昌河汽車的品牌,努力擴大產品的市場占有率。昌河的景德鎮、九江、合肥三大基地的建設規劃已經初步形成。從今年前兩個月的形勢來看,公司呈現出產銷兩旺的良好局面,進一步表明了昌河汽車良好的發展潛力。
據悉,2011年昌河汽車加快了海外市場開拓的步伐,積極謀求走出去。2010年,昌河汽車實現整車出口7000余輛,產品遠銷中亞、南亞、南美、非洲等地區,尤其是昌河汽車福瑞達系列車,在中亞、南美等發展中國家深受歡迎。
至于昌河的合資品牌昌河鈴木的發展,中國長安汽車集團董事長徐留平告訴記者:"長安鈴木、昌河鈴木的整合問題現在正在考慮當中,需要一個過程。但昌河鈴木這個品牌肯定是我們的,不會把它拆開的。"
長安借力微車產
2009年,徐留平就對中國長安旗下微車的發展定下了"三箭其發"的方向。其規劃核心是對哈飛、昌河的研發領域進行整合、旗下微車產品進行細分并對市場、銷售進行梳理。"昌河的產能,我們一方面把已被消費者認可的產品品牌保護起來,繼續發展,另一方面要對已有的產品進行改進升級,同時新產品也都在做",徐留平表示。
在上述工作尚未明朗化前,兩個品牌生產基地還承擔了另外一個職能——緩解長安品牌微車的產能不足問題。長安內部人士告訴記者:"說我們產能不足你們可能沒人信!我們一個工廠員工去年工作超過了300天,今年的目標就是縮短到280天。"據透露,去年11月,長安之星已經在哈飛位于哈爾濱的工廠投產,"我們希望生產規模能達到5萬到8萬臺,"該人士表示。截至目前,哈飛、昌河的工廠產能仍未完全釋放。
$page$
新能源車劃歸一家
在新能源車領域,哈飛、昌河所取得成績鮮為人知。目前,哈飛賽豹純電動車已經出口到美國,并成功完成了美國高速公路安全保險協會的正面40%偏置碰撞;3000輛昌河愛迪爾純電動車也已經出口。但在目前新能源汽車不具備盈利能力時,中國長安不可能讓長安、哈飛和昌河品牌各自為戰,三個品牌的新能源研發勢必需要整合,長安新能源車公司將承擔這一職能。
據了解,長安新能源公司目前擁有產品開發部、市場營銷部、運營管理部、綜合管理部等部門。在整車研發方面,該公司依托長安汽車工程研究院。目前約有四百多名技術人員從事新能源項目技術開發。
上述新能源車型的整合計劃將具體體現在中國長安即將在上海車展上發布的"愿景2020"中。除旗下品牌、基地的整合外,"愿景2020"還包括長安的"十二五"規劃思路,以及整車、零部件、商貿、服務的中長期規劃。徐留平說。在一直缺失的重型車方面,長安也會有發展,但不會影響主業——微車和轎車。據透露,今年,中國長安將拿出去年收益的4.26%用于研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