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線路“難產” 海口公交企業遇運營瓶頸
海口公交企業遭遇運營瓶頸
《海口市城市公共交通客運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明確規定:城市公共交通是公益性事業。市人民政府應當積極發展公交客運事業,在城市規劃、建設管理、道路通行和資金投入等方面體現公交優先原則。然而昨天下午,海口市的公交企業負責人向市人大代表介紹貫徹落實《條例》情況時大吐苦水,反映現實情況是“公交優先”難以落實,存在問題多,解決措施少。
80%公交車路邊“過夜”
海口市的公交場站建設十分滯后,目前除了市公共汽車公司有龍華路、秀英2個停車場約10畝,能停車約100臺,其他運營單位都沒有場地,導致全市80%以上的公交車都“無家可歸”,只能在馬路邊“過夜”。
由于政府沒有規劃公交專用地,公交車各線路的首末站只能在路邊臨時搭建,造成停車難、調度難、司機休息難。一家公交企業負責人反映,由于公交車停泊在馬路邊過夜,經常被交警拍照處罰。海口巴士公司負責人反映,去年該公司的公交車因在馬路邊過夜共受到交警部門罰款近8000元。
加氣難影響車輛運營
近年來海口市新投放的公交車一律使用潔凈新能源燃料,目前該市路面上使用天然氣動力的公交車和出租車約有2700多臺,其中公交大巴和中巴車共有561輛,占公交車總量的55.8%。但是全市現在只有7個加氣站,遠遠不能滿足公交車、出租車的加氣要求。
海口巴士公司負責人介紹,有的司機晚上12點下夜班后開車去加氣,往往要排隊2―3個小時才能加到氣,嚴重影響司機的休息。海口六龍公司負責人反映,由于加氣難,平均每輛公交車每天要少跑1.5趟,造成乘客候車時間長,意見大。海汽公交公司的負責人也反映,該公司的車輛經常從瓊山區開到秀英區去加氣,不僅造成乘客候車時間長,也給企業增加了運營成本。
公交線路缺乏統一規劃
海口耀興運輸集團有限公司負責人認為,海口市目前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公交體系的總體規劃和新線路開辟規劃。他說,目前公交客運新線路的開辟仍是沿用傳統上由經營企業進行線路考察、調研、向主管部門申請、主管部門公示、審批等程序,線路是企業提出,而非政府部門統一規劃。由于利益關系,其他公交企業往往以種種理由提出不同意見,導致新線路難以開通。此外,由于城區不斷擴大,公交線路卻沒有規劃發展,“盲區”眾多。
海口公共汽車公司負責人也表示,由于沒有規劃,該公司有的新開線路,只能沿著城區邊緣開通,無法開往城區,造成線路過長。
此外,海口市沒有公交專用通道、優先通行標志及信號裝置等,無法體現公交優先的管理理念。有公交企業負責人表示,公交專用通道可以設置在臨近站點的道路,在規定的時段禁止其他車輛通行,公交站點嚴禁其他車輛通行、停放,否則交警部門給予嚴厲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