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巴士開通引發上海城出行大洗牌
公交“正規軍”不敵班車“游擊隊”
為解決小區出行難而專門開辟的公交車乘客寥寥,沒有營運資質的小區班車卻依然人滿為患,兩條通往閔行區上海康城小區的新開社區巴士正面臨冷遇尷尬。與班車“游擊隊”競爭一周,由公交公司運營的“正規軍”卻暫落下風。
很多居民認為,公交站點設置距離小區過遠是根本原因,希望公交車能夠開進小區;但也有業主指出,乘坐“黑班車”畢竟不是長久之計,并呼吁鄰居多坐公交出行。正面交鋒一周:新開公交暫時不敵小區班車。
“我們小區終于也有公交車了!”近日,閔行區上海康城的業主發現,在小區的兩個大門口附近都出現了公交起點站。莘莊1路和莘莊2路兩條社區巴士的開通,終于使得小區業主可以選擇公交車直達地鐵站。可是一周下來,兩家運營社區巴士的公交公司卻是大嘆苦經。
昨天上午8點20分,記者在莘莊地鐵站附近登上了一輛通往上海康城的莘莊1路公交車,雖然仍處于早高峰時段,但車上的乘客卻僅有十余人。“現在運行的確不太理想,每天跑十幾個來回,大部分時間都要放空的。”公交司機對記者直言。盡管如此,該線路的運營情況也已經比上周剛開通時好了許多。
雖然公交線路的運營情況已有改善,但是顯然有更多的業主仍然在選乘原有的小區班車。記者近日在上海康城采訪時看到,即使中午的非高峰時段,小區的兩個大門口以及小區的一些主干道上的候車點,也都有一群群的業主在候車。發往徐家匯的莘北路門口班車點,一位調度正在統計上車的乘客數。站點過遠 缺乏宣傳:社區巴士有兩大不足
業主為什么不愛坐公交車?“實在太遠了,從大門口走過去還要5分鐘!”莘松路正門的另一班車點,一位姓許的老先生拿著公交時刻表向小區外的莘莊1路公交站點走去,可是沒走幾步路便又折回。許老先生告訴記者,他從家里走到門口就要十多分鐘,加之天氣熱,“要走到公交站太累了,不如還是坐班車吧”。
記者在偌大的康城小區內走了一圈,來來往往的班車絡繹不絕,甚至還有三四家附近大超市的賣場班車不時經過,不時還有“摩的”會路過停車詢問。
“連賣場班車甚至‘黑摩的’都可以開進來,為什么公交車就不能開進來呢?”許先生疑惑地詢問。
“我們當然也希望進入小區,這樣其實對居民和公交公司都好。”一位車隊調度向記者介紹,由于政府部門有規定,不允許公交線進入小區內,所以公交公司只能把站點設在小區外。
除了站點過遠無法進入小區,缺乏宣傳也是公交線的一大難點。記者在小區中看到,除了在兩個大門口有莘莊1路、2路正式開通的信息,在各居民樓中并沒有看到有公交線的相關信息,反倒是有一條小區班車改線的通知被赫然貼在一些居民樓的電梯邊。業主論壇發帖呼吁鄰居多坐公交拒絕黑車“從我做起,支持莘莊1路、莘莊2路,拒絕黑車,將安全和寧靜還給康城。”一位業主在上海康城小區論壇上的帖子引起了眾多鄰居的熱議。不僅有很多業主跟帖表示支持,另有業主將坐公交車出門的經歷發在論壇上與大家一起分享,甚至還有細心的業主將完整的公交車站明細、票價以及首末班車時間表放在網上供大家參考,并附上了兩個公交站點的實景圖。“從長遠來看,小區業主的正常出行畢竟還是要靠公交線路。”一位正要乘坐莘莊1路的業主向記者坦言,非常擔心公交公司由于遭遇冷遇而停運,“如果真的經營不下去,吃虧的其實還是我們居民。”
這位業主向記者分析,乘坐公交車不僅相對便宜,而且萬一發生意外時也有保障。“乘坐沒有營運資格的班車上下班,由于是‘黑車’,發生傷害事故很難算作工傷。”
[背景介紹]
三路無證班車 瓜分“出行蛋糕”
“目前分流小區內客源的,主要是三個方向的班車。”記者近日調查發現,上海康城這個滬上最大小區的“出行蛋糕”,大致劃分為三個方向:康城至徐家匯、康城至莘莊地鐵站、康城至中山公園,價格從1元到6元不等。
據了解,這三個方向班車線路都沒有正式的營運資格,目前僅僅是因為相關政府部門的默許而得以暫時維持。小區業委會曾強調,目前在小區運營的所有社會車輛,均屬自行運營行為,“業委會自即日起不予承認其合法性,對其不承擔任何責任,并且不再引進任何社會運營車輛。”
雖然目前影響不大,但兩條公交社區巴士的開通,顯然還是給了這些小區班車一定的壓力。一條原先通往莘莊地鐵的班車就在公交線開通的次日宣布改線,前往中山公園。
“一條公交線路的成熟,至少需要一個月的時間,長的可能要三四個月。”一位公交調度員對于兩條社區巴士的未來還是比較樂觀,“公交車在價格和安全兩方面的優勢,還是會分流一部分居民的。”
記者在小區班車點采訪時也注意到,開往莘莊地鐵的班車分為1元非空調車和2元空調車,其中前者車次較少,可是還是有很多居民選擇多等一些時間節約一元錢。“將來公交車能夠優惠的話,優勢就更明顯了。”
社區快評:
因為“正規軍”不能“野路子”
去康城采訪前,有一點先入為主的想法:為什么小區業主就不能多走幾步路去坐社區巴士呢?畢竟這是業主呼吁了很多年的成果,政府部門和公交公司之前也付出了大量的勞動,而且即使在公交密集的市中心,要坐公交車也不可能總在家門口吧?
可是在小區里走了一圈,才真正明白了業主的難處。首先是距離太遠:三十多攝氏度的大熱天,在烈日下走上十多分鐘,對體力和耐力的挑戰都不小。另一個問題則是“誘惑太多”:試想,如果你在小區艱難前行的過程中,不時有班車甚至“摩的”路過攬客,你是不是最終也會忍不住跳上其中的一輛呢……
很多業主希望公交線能和很多小區班車一樣,在小區中轉上一圈,可是要實現這點很難。
“壓壞道路怎么辦?產生噪音和廢氣怎么辦?發生交通事故怎么辦?是否會因乘客眾多引發小區不安全的因素?有關方面制訂公交車不能進入小區可能就是基于以上考慮。”一位公交調度一連向我提了好幾個問題,雖然,他本人也是很希望社區巴士進社區的,無論從經濟效益還是社會效益上,進入社區的社區巴士才能發揮更大的效用。事實上,就在這些天,閔行區的另一個大型小區正陷入這些麻煩中:一條十年前進入小區設置起點站的公交線路,近期就在小區內外引起了許多爭議。
畢竟是“正規軍”,做事當然不能像“游擊隊”那樣“野路子”。當然,“正規軍”也有自己的優勢:打著公交名義的社區巴士,自然要比有著黑車嫌疑的小區班車可靠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