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倒賣大巴 海口公交變“私交”
前幾年,由于很多中巴公交車由私人車主承包經營,海口公交戴上了“私交”的帽子。經過幾年的努力,海口優先發展公交,到今年年底號稱“城市烈馬”的中巴公交車將全部退市。由于近十家公交公司參與營運,管理水平、服務水平參差不齊,市民認為大巴雖然豪華舒適,但管理服務有待加強。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個別大巴公交企業由于采取參股經營方式,一些私人股東隨時轉讓公交車,使公交“舊傷”未好又添“新疤”。有關人士指出,海口防止“公交變成私交”,當務之急是要組建兩三家公交“航母”,縮減公交公司數量,提高服務質量。
60萬元轉讓公交車大巴
有市民向記者反映,海口禁止公交車層層轉包,但一輛14路公交車在車窗上赫然貼出“本車轉讓”的字樣。
針對市民反映的情況,記者找到了這輛車牌號碼為瓊A10823的14路公交車,并撥打上面留下的聯系電話,一位姓王的先生在電話里說,車主是他的親戚,此車營運期為8年,現在還剩下4年,轉讓價格為60萬元。
20輛大巴20個私人股東
針對該車轉讓一事,14路公交車經營企業秀旅巴士公司車隊何經理告訴記者,按當時競標的約定是不允許轉讓的。
據何經理介紹,14路公交大巴車共20輛車,有20個股東。每個股東約出資二十萬元,由公司統一購車、統一裝置、統一營收、統一管理,但公司占多數股份,車主只能參與分紅。然而,據一些業內人士透露,14路公交車是一些私人車主自己買車、維護、招聘司機,只是交給公司統一發車和統一營收而已。
秀旅巴士公司一位林姓副經理告訴記者,2004年組線的14路公交車,按明文規定是不允許參股經營,但當時企業拿不出這么多錢,只好吸取社會資金參股。另外,該公司一位相關負責人承認,公司應對瓊A10823公交車轉讓的做法負責任,應該教育股東不能這樣做,否則叫交通局吊停該車。
公交企業難以管理車主
據有關人士透露,近幾年新投放的豪華公交大巴車中,有相當一部分存在掛靠經營、承包經營的現象。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秀旅巴士公司(線路:14路、B線)、新美蘭公司(線路:15路、A線)、耀興公司(線路:22路、44路)、六龍公司(線路:35路、37路)等一些線路的大巴公交車都有私人出資參股的情況。就連海口公共汽車公司的一些線路也有社會資金參股,例如4路、18路、19路公交大巴車等。
據一位業內人士介紹,2004年前投入公交大巴車很多是掛靠經營或參股經營,目前除了海口巴士公司和共速達公司沒有這種現象外,其他公交企業都存在這種情況,但是2007年以后投放的公交大巴車就沒有參股經營現象了。現在,海口公交大巴出現這種情況,又將像原來的舊中巴公交車一樣成為歷史遺留問題。公交個體戶在投資尤其是高額投資后,不可避免會追求短期經濟效益,甚至進行惡性競爭而忽略公交的公益性。同時,車主并非企業員工,公交企業難以管理。
海口正逐步取消個人經營公交車
2006年海口市政府就提出通過整合重組,組建公交集團,實行公司化經營,逐步規范公交市場。然而,時至今日海口公交集團難出爐,這到底是什么原因?
據有關人士分析,公交企業數量眾多且規模普遍偏小,抗風險能力差,是海口公交市場的一大弊病。小型公交企業生產空間狹窄,為追求經濟效益,在資源相對有限的條件下,就容易產生無序競爭。加之企業規模小,企業擴大再生產能力低,難以形成規模效應,抗風險能力較差,同時也增加了政府政策、規劃的實施難度。特別是現在很多條公交線路出現的參股經營方式,和原來的舊中巴層層轉包經營相差無幾,只不是換成大巴公交車而已。要真正達到公交集團化,海口公交要徹底杜絕私人參股和禁止隨時轉讓股權等行為。據悉,為改變海口市公交行業經營主體弱、散、小的格局,海口市從2007年開始將用兩年時間,逐步取消個人承包經營、參股經營公交車和公交線路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