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南京:2013年前將建六條準BRT
2011年12月9日,南京市政府正式公布了公交改革與發展五年(2011—2015年)行動計劃。計劃顯示,要以亞青會、青奧會和2015年為時間節點,以創建國家公交都市、建設人民滿意公交為目標,通過加快推進城市公共交通改革和發展,努力將南京市基本建成具有國際水準的公交都市,以公共交通引領城市健康有序發展。
目標
南京要建成一流公交都市
南京公交改革與發展五年行動計劃提出,在2013年8月份亞青會前,全市公交分擔率達39%;2014年8月份青奧會前,全市公交分擔率達44%;至2015年“十二五”期末,全市公交分擔率達50%。市政府提出,要實現四大目標,建成國內一流的公交都市。
在人文公交方面,車輛將更新,服務將更好。公交車輛要繼續提檔升級,主城區空調車率達90%以上。萬人擁有公交車不低于17標臺,使用5年內的新車率不低于60%,年公共交通責任事故死亡率小于2人/萬車,同時公交服務質量要提高,群眾滿意率達85%以上。
在暢達公交方面,公交將更快更準點。軌道交通建設總里程將突破250公里,是現有85公里的3倍;公交車平均行駛速度達到20公里/小時以上;主城區85%以上公交單行45分鐘內到達,居民步行5分鐘到達公交站點、5分鐘換乘;主城區公交站點300米覆蓋率達90%以上,公交線網密度達3.5公里/平方公里;公交車準點率達90%以上。
在綠色公交方面,要力推環保車和清潔能源。將淘汰所有國Ⅲ(不含)以下標準的公交,60%以上車輛達國Ⅳ以上標準。清潔能源公交車逐步達到公交車總量的60%,青奧會主場館、青奧村周邊實現清潔能源公共汽車全覆蓋,城市主干道基本使用清潔能源公共汽車。研究推進有(無)軌電車的使用。
在智能公交方面,公交調度運營要更加聰明。將建成智能公交運行調度系統和政府監控管理系統,完善公交查詢、告知、問詢等信息化系統,客運車輛衛星定位系統安裝率達100%,公交車IC卡覆蓋率達100%。
舉措
兩年內 更快捷 建六條“準BRT”
南京軌道建設將加快,2014年青奧會前,建成3號線、10號線一期、S1線一期、S8線一期軌道交通線,線路總長130公里以上;力爭2015年底前建成4號線一期、S3線一期軌道交通線路;軌道交通形成“兩橫兩縱”和“三放射”(連接東山、仙林和江北線)的主要骨干客流通道。2013年前,設置連接湯山、仙林、浦口、棲霞、雄州、東山等6條公交快線(準BRT)。地面公交在主城范圍內形成“六縱六橫”的快速干線公交網和6條連接周邊組團的公交專線。2014年前,對主城區重點路段、公交客流量較大的主干道進行公交優先信號配置。
$page$
更“聰明”
公交車位置可以一目了然
以信息化為基礎,建設公交智能系統,主要是“一個平臺、三大中心”,即“城市公共交通運營監管信息平臺,智能調度、運營監控和公眾出行信息服務控制中心”,將真正實現乘客、車輛、場站設施以及交通環境等要素之間的良性互動。
據了解,2012年,將完成一期公交智能系統建設;2013年,基本完成二期公交智能系統建設,主要包括服務查詢系統、交叉口信號系統、智能調度系統、綜合監控系統;2015年前,公交智能系統與城市交通管理、信息管理、政務中心等形成綜合性智能服務網絡。
更方便
建設區域換乘和城市中心樞紐
建設城際公共換乘樞紐,2015年前,建設小紅山客運站和江北客運站等,形成以主城為中心的東、南、西、北四個節點的外圍大型綜合性樞紐體系。建設區域換乘和城市中心樞紐,2015年前,建設河西、馬群和泰馮路換乘中心。建設公交停車保養場,2015年前,續建1個(仙林公交停車保養場)、新建3個(板橋生活區停車保養場、通盛停車保養場、雄州停車保養場)、擴建4個公交停保場(東山總站、雨花臺停車保養場、沙洲停車保養場、馬群停車保養場)。建設公交首末站和公交站亭(臺),2014年8月前,完成主城區沿途公交站亭(臺)的改擴建。
更環保
徹底剪斷公交“黑尾巴”
推動天然氣、油電混合動力等清潔能源公交車輛應用,新增和更新的公交車中,逐步達到清潔能源公交車占60%以上。具體措施包括,2015年前新購公交車3500輛,淘汰所有國Ⅲ(不含)以下標準的公交車。2011年,依托省綠色公交項目資金,建設綠色公交示范線路,統一部署使用清潔能源公交車輛,每年爭取樹立一批管理到位、排放達標、節能減排效果明顯的綠色公交線路。2012年,逐步推廣公共自行車在地鐵站周邊等區域的使用。2015年底前,所有公交車環保性能達標。對有(無)軌電車建設方案進行專題研究,制定實施計劃。
更好坐
出門步行 5分鐘可到站臺
優化穩定公交干線網。2014年前實施優化調整20條以上。分區完善公交普線網,對主城、東山、仙林、浦口、六合實行分區完善,覆蓋次級客流走廊,填補干線服務空白,增加線網密度。加快構建公交支線網,打通支路覆蓋街巷,規范街巷路側停車,保證支路公交暢通,努力實現百姓出門步行5分鐘到站臺。推進軌道、公交兩網有機銜接,重點優化調整與軌道交通銜接和重疊的公交線路。強化軌道重點站、換乘中心的公交支線接駁,結合軌道線路建設計劃,提前規劃調整公交線路和接駁點的建設,實現軌道線、地面公交線網的充分融合。
$page$
更實惠
2014年前實行換乘優惠
推進公交公平化,體現公交公益性,實現城鄉客運統籌發展。具體措施包括,城鄉公交一體化,2012年底前,高淳縣、溧水縣鎮村公交開通率達100%。2015年前,建設鄉鎮19個四級樞紐站。城鄉居民一次乘車直達鎮街,農村居民一次換乘到達區(縣)城。城市公交、客運班線覆蓋、鎮村公交公司化率均達100%。實行城鄉公交刷卡付費措施,2012年前,完成全市城鄉公交車實行IC卡刷卡付費工作,有望提前到明年上半年完成。2014年前,實行公交換乘優惠措施,公交車與公交車、地鐵之間的換乘,在現行低票價的基礎上,采取進一步優惠政策。
效果
提升城市公交服務質量
面對公交企業虧損嚴重無力發展的現狀,南京市政府提出,實行公交成本規制。2012年底前,建立嚴格規范的企業成本規制體系。通過建立單位成本標準,合理界定公交行業成本范圍,科學測算、審核和評價公交企業經營狀況,以促進公交企業進行成本控制。同時,將成本規制作為財政補貼的重要參考依據。
要建立公交服務規范,按照《南京市城市公交行業管理規范》,全面修訂現行的服務標準,完善五項服務規范標準(駕駛員、站調人員、導乘人員、車容車貌、站容站貌),建立標準化的服務流程。按照標準要求,加強督促和管理。
進一步實施公交惠民政策:在現有惠民政策的基礎上,做好對盲人等殘疾人特殊群體的文明服務,加大公交無障礙設施的投入和建設,實行票價的優惠政策,目前盲人、離休干部、70歲以上老人免費乘車,下一步優惠政策覆蓋面將加大。
強化公交企業管理:增強公交企業的社會責任意識,加強公交企業的自律管理;按照公交營運服務各項指標,規范營運時間、車輛配套、服務供應、票務管理、安全行車等標準。按年度實施公交企業的績效審計、考核考評,并與企業的財政補貼掛鉤,促進企業規范服務,這樣,優質服務與經濟利益掛鉤,更利于提高公交企業優質服務的積極性。
建立公交優先保障機制,消除公交企業的后顧之憂:切實提高對南京市公交改革與發展的認識,加大對公交發展的投入,建立長效穩定的公交投入和補貼補償機制,明確投入主體和責任。落實公交的基礎設施建設優先、行駛路權優先和道路信號優先等政策,建立市、區(縣)和部門聯動綜合保障機制。
此外,還要建立多方參與和監管機制:建立公共服務民主參與機制,成立市民乘客委員會,廣泛聽取意見和建議,讓公共服務更加貼近群眾需求;發揮行業部門的監管職能,按照規范要求和標準,加大對公交企業的監督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