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售新能源客車350輛 中通提高全年目標
“今天我們簽了4個合同,賣了350輛新能源客車。”4月21日中午,在濟南山東大廈,中通客車控股公司總經理時洪功告訴記者:“不到半年就超額完成了全年銷售目標。因此,我又調整了今年的目標,提高了數量。”
經過耗資巨大的研發和漫長的權威認證、產品納入目錄、最終獲準銷售等過程之后,新能源汽車進入關鍵的市場導入期。
一天銷售350輛
“今天我們簽了4個合同,賣了350輛新能源客車。”4月21日中午,在濟南山東大廈,中通客車控股公司總經理時洪功告訴記者:“不到半年就超額完成了全年銷售目標。因此,我又調整了今年的目標,提高了數量。”
當日,濟南公交公司再度出手,采購100輛中通新能源車。山東交運集團、聊城交運集團、聊城公交公司,也采購了一定數量。
新能源車為什么節能?中通客車控股公司首席技術專家、新能源客車工程部部長王欽普給記者做了詳細介紹。以混合動力車(新能源車的一種)來說,它們還是以汽油機為主動力,但是輔助以電動機,以及一系列的能量回收、儲存設備。這些新添的裝置,可以將汽車制動過程中浪費的能量收集起來,轉化為電能來驅動汽車,從而達到節省能源、減少污染的效果。
濟南公交公司的統計顯示,新能源車每百公里可節油約10.5升,按每年行駛6萬公里計算,每車每年可節約6300升燃油,每升柴油按6.42元計算,每年可節約燃油費4.05萬元。
“濟南都市圈”率先推廣
新能源汽車大都進入了“市場導入期”,通俗地說就是“資金較為困難、市場尚未啟動、容易功虧一簣”的階段。
王欽普介紹,新能源車大都剛剛完成研發,生產規模還很不夠。在研發過程中,中通客車先后投入資金高達1.7億元。接著就是購置檢測設備、生產設施,完善零部件供應,建立售后體系。
新能源車比傳統汽車的價格高出一大截。以中通客車公司的產品為例,傳統的10米、11米客車都在40萬左右,而10米的新能源客車最低90萬,11米的則要100萬。
同時,新能源車輛折舊高,還需更換電池、使用尿素,這兩項支出是傳統客車所沒有的。濟南公交公司負責人透露,他們首批使用的新能源客車系國Ⅳ排放發動機,每百公里消耗8元錢的車用尿素;電池每臺10萬元,3年更換一次,每年平均3.3萬元;保養維護費也比傳統客車每年多0.12萬元。 總的來說,一輛12米的新能源車,其每年運營維護成本比傳統客車多17.28萬元。
在此背景之下,如果政府不伸出援手,新能源汽車產業將很難迎來光明。濟南是我國13個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城市之一,我省將以國家擴大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城市為契機,把濟南都市圈的其它6個城市也納入示范推廣范圍,爭取統一享受國家示范城市補貼政策。企業每購置一輛新能源車,國家財政補貼36萬,省財政補貼10萬,市級財政也有不同程度的補貼政策出臺。
2009年9月,濟南公交公司采購了100輛新能源客車,購置費用為1.2億元,其中1億元來自市財政。今年,他們繼續采購100輛新能源客車,市財政還是拿大頭。
重在擁有知識產權
一個想長遠發展的新能源汽車企業,必須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必須要有自己的知識產權。基于這個思路,山東寶雅新能源汽車股份公司放棄車身等非關鍵部件的生產,業務轉給合作伙伴,自己則全身投入電機、電控等核心技術的研發,如今已擁有6項國家專利,另有2項還在申報之中。由于產品競爭力增強,產品訂單從世界各地紛至沓來,生產計劃都排到了年后。
省科技廳負責人介紹,近年來科技部門投入近3000萬元,重點支持中通客車、唐駿歐玲、時風集團等重點企業的項目,在整車和關鍵技術研發方面都取得新的突破。 其中,唐駿歐玲生產的電動汽車通過了歐洲CE 認證,成為我國第一個取得歐洲認證的電動汽車產品,為批量出口歐洲市場奠定了基礎。
除了技術創新需要持續努力外,新能源汽車產業還面臨政策壁壘。記者觀察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 同樣是新能源汽車,轎車和客車的市場境況完全不同。 新能源小轎車,價格沒有太大劣勢,加之充電成本也低,具有很強的市場競爭力。而新能源客車,以中通客車公司產品為代表,沒有財政補貼難以打動客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