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工進軍重卡市場 主攻交叉市場
南京徐工汽車制造有限公司———一個汽車行業中最新的名字。該公司如何在業已進入白熱化的汽車市場展開競爭?2009年2月28日,該公司在南京召開商務大會,徐工集團董事長王民明確表示:“重型卡車是徐工大投入、強投入、要花大力氣發展的戰略性產品,我們將在兩年內先行投入5億元,加快國三發動機的驗證和切換,加快新車型的研發和制造,形成萬輛新興重型卡車的生產能力。在2015年前,繼續投入15億~20億元,積極開展國際合作,引進先進的產品技術,積極向城市建設與環衛車輛、大型礦山用運輸車輛、特種車、軍用車等領域開拓,形成核心技術,并力爭在5年內實現年產5萬輛的目標,進入中國重卡第一集團軍,讓徐工重卡成為極具國際競爭力的產品。”
看好重卡市場
去年7月,徐工整體收購了春蘭汽車,欲圓那期盼了20年的汽車夢。然而,徐工收購春蘭之時,也正是汽車市場收縮之日,在國際金融危機和我國宏觀經濟周期性調整的大背景下,汽車市場整體下行,恰恰在這個當口,又逢國2和國3排放標準的切換,造成重卡市場的消費透支,這使得本來就競爭激烈的重卡市場變得更加殘酷。
根據中國經濟的發展趨勢判斷,今年中國重卡市場將呈現出前低后高的特點。前低后高盡管會給徐工汽車的經營帶來一定困難,但同時為徐工汽車扎實地切入市場留下了良好的時機。
主攻交叉市場
市場競爭不僅是資本的競爭、技術的競爭,更是差異化的競爭。如果在傳統的重卡領域與國內主流的重卡企業展開競爭,徐工汽車幾乎沒有優勢可言,但如果錯位競爭,則恰恰構成了徐工汽車的獨特優勢。
與其他切入汽車市場的企業不同,徐工在我國工程機械領域聲名顯赫,擁有雄厚的資本優勢,具有管理大型企業方面的經驗和人才隊伍,徐工的品牌力是某些企業所不具備的。因此,楊勇在營銷方面的第一個舉措就是“集中資源打攻堅戰”,即充分利用徐工的優勢,集中力量在工程機械和與之相關的專用車市場打攻堅戰。一方面重點選擇自卸車產品市場,以能挖、能裝、能運為特點,在以土方機械使用為主的市場撕開一個口子,并以此為出發點,確立與徐工品牌相適應的強勢汽車品牌。另一方面,依托徐工集團對專用車底盤的了解,迅速改進現有產品,開拓專用車、改裝車市場,形成營銷中的又一主攻點。楊勇也沒有放棄對牽引車市場的關注,徐工汽車將在以物流為主的地區大力開展宣傳和推廣工作,把工作做在市場沒有啟動之前,市場啟動之日就是徐工汽車豐收之時。第二大舉措是“重點市場打突擊”。徐工汽車沒有選擇在全國各個市場全面進攻,而是選擇了原春蘭汽車傳統的銷售地區,在春蘭原有的網絡開展營銷,并以此向專用車、改裝車市場發展,而后向其他省份擴張。第三大舉措是開拓海外市場。在楊勇看來,國際市場雖然受到了經濟危機的影響,但仍有很多國家對中國高性價比的重卡比較青睞,因此徐工汽車成立了出口支持部,協調出口業務,配合徐工進出口公司開拓海外市場。
定位:面向世界
從目前市場的競爭看,同質化趨勢日益嚴重,發動機、變速箱、車橋等關鍵零部件使用上的同質化尤為嚴重。因此,徐工汽車將自己定位于大馬力、中高端重卡市場,在質量價格比、性能價格比、性能品質差異方面下功夫,以凸顯徐工汽車的優勢所在。
今年,徐工將在認真分析的基礎上,投入2億元,以歐系的國際先進車型為參照,與科研機構聯合開發新產品。通過引進人才、先進技術和設備,依托徐工集團的強大試驗研究中心,重點研究汽車整車匹配優化、關鍵零部件和總成質量控制,提高產品的可靠性,使企業在核心產品和核心技術上擁有更多的自主知識產權。江蘇省已經批準徐工集團投資4.5億元,建立江蘇(徐州)工程機械研究院,并首期無償撥款5000萬元給予扶植,徐工集團將以此為契機在南京建立汽車研究分院,在研究和應用研究成果方面協調發展,逐步形成創新開發能力,從而培養和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在整車性能方面,實現底盤、車身和發動機匹配的綜合性能優化,向更安全的、輕量化的、高速化的重型車過渡。通過技術引進、自主開發,進而優化技術引進結構,提高技術引進的質量和效益,逐步建立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的創新體系。2月28日,徐工汽車舉行發車儀式,20輛重型車發往朝鮮。在商務大會上除了中國的經銷商外,還有一些洋面孔,顯然,徐工汽車已經以“胸懷祖國放眼世界”的胸懷布局未來市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