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評論】汽車下鄉謹防成“鬧劇”
汽車下鄉謹防成“鬧劇”
《商用汽車世界網》謝光耀
盡管業內一再樂觀預計“汽車下鄉”補貼細則最快本周末出臺,但人們還是要等到本月28日才能看到細則的具體內容。這也是各微車、輕卡廠家最新從政府部門得到的通知。
在公布時間基本敲定后,農民購車的補貼形式仍然成謎。
之前有傳言說,財政補貼會參照家電下鄉模式,“擇優而補”。在連續幾輪電話后,筆者心里的石頭總算落了地。從目前的跡象和掌握的情況來看,消息人士此前透露的“先招標后下鄉”的家電下鄉方式,暫不會在汽車下鄉運動中發生。
但筆者總結“家電下鄉”執行中的經驗教訓認為,要更好地保護農民利益,真正把補貼落實到農民頭上,防止汽車下鄉成為一場虎頭蛇尾的“鬧劇”,至少要做到以下兩點。
汽車下鄉勿打招標牌
汽車下鄉是國務院汽車振興規劃中的核心內容之一,是拉動農村內需、促進汽車消費的利好政策,也是繼家電下鄉之后國家針對農村市場的又一項市場舉措。根據已出臺的汽車產業振興規劃內容,從2009年3月1日至12月31日,國家會安排50億元,對農民報廢三輪汽車和低速貨車換購輕卡及購買微型客車,給予一次性財政補貼。
在此基礎上,不少評估機構均作出預測,認為補貼方案可能采取不超過三千元或購車價10%的方式直接補貼到終端用戶手中,這將大大刺激農民換購輕卡或新購微客的積極性。
補貼終端,歷來是最能刺激消費的措施,也能減少補貼下放的中間環節,防止專款被截留。而之前據消息人士透露,汽車下鄉可能采取類似家電下鄉的招標形式,陸續擇優確定一批輕卡、微車企業甚至產品下鄉名單,發放“產品標志卡”,購買“榜上有名”的車才能獲取補貼。從“家電下鄉”活動目前的進展來看,這種限定產品型號、生產廠家的模式,在往下執行過程中容易產生漏洞,比如以次充好、部分地區下鄉家電價格虛高、經銷商找人領補貼等。
因此,汽車下鄉,有關部門切勿打招標牌,否則同樣可能導致家電下鄉面臨的難題。
汽車下鄉要保護經銷商利益
家電下鄉進程中的另一個突出問題是中間代理環節太多,到了很多終端銷售商那里已基本無利可圖。
經銷商收益受損,積極性不高,最后不可避免地會影響到農民兄弟的利益,甚至出現經銷商找人領取補貼、把下鄉家電當正常家電銷售的情況。
對于微車、輕卡企業,自然不存在家電行業那種中間環節過多的問題,一般縣鄉級的經銷商多數是二、三級代理商,售車收益不如一級經銷商高,但只要不存在類似家電下鄉的限價限產品政策,利潤是有保障的。但是,在“汽車下鄉”運動如火如荼開展之后,廠家在進行終端巡展和產品宣傳時,仍要注意保護經銷商權益,幫助縣鄉經銷商分擔一些宣傳費用,并及時根據政策細則調整對經銷商的商務政策與鼓勵政策。畢竟,廠家—經銷商—用戶這條價值鏈上,任何一方都獲益才能真正實現三方共贏。
最后,筆者想說的是,廠家不要對汽車下鄉補貼政策報太大期望,筆者也不止一次聽說過,家電下鄉過程中多次發生農民提請補貼流程繁瑣、補貼費用被地方上有關部門拖欠的現象。誰敢說這種問題不會發生在汽車下鄉過程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