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中文一区二区三区_99re国产视频_国产经典视频一区_网站在线观看你懂的

熱門關鍵詞:

售后服務體系不健全 我國重卡出口突顯隱憂

時間:2009/1/16 16:04:46來源:汽車周報作者:汽車周報責編:0條評論

 

    近幾年來,中國的重型汽車增長非常快,每年的增速高達30%以上(不含2008年)。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信息中心的統計顯示,2005年重卡市場銷量是23.6萬輛,2006年30.7萬輛,2007年48.7萬輛,2008年雖然受到國際市場進口國門檻提高、全球性金融危機和國內市場國三推廣的影響,但國內重卡的總量仍然會很大,正像許多專家預測的那樣,重卡行業將步入一個理性的增長期。 

 

    換句話說,中國重型汽車增長的基礎并沒有動搖,國內市場會繼續增長。同時,中國重型汽車在國際市場上的增長也非常快,特別是一汽、東風和中國重汽都已經成為在國際市場上具有重要影響的中國重卡品牌。其他如福田、陜汽、紅巖和華菱等,在國際市場上也形成了一定的影響力,出口量在迅速增長。可以這樣說,中國重型汽車業經過多年的自主發展,已形成較強的競爭力,成為世界上重型汽車生產的大國。 

 

  成績是可喜的,但背后的隱憂同樣值得全國汽車行業的高度關注,因為中國重型汽車在國際市場上的表現還不盡如人意,還需要全體汽車人共同努力,綜合起來看,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單品牌形象模糊整體形象不佳

 

  這幾年,隨著中國重型汽車市場的高度繁榮和市場競爭的愈加激烈,越來越多的企業把目光投向了國外,重型汽車出口隨即呈現高速度增長——銷量增長、品種增多、區域增大,中國重型汽車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在急劇上升。但是,這并不能掩蓋我們的重型汽車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問題。例如,中國出口到國際市場上的重型汽車中,很少有在當地樹立起自己的品牌形象,大多是作為中國品牌的一部分而存在。而其他的國際知名大品牌,奔馳就是奔馳、沃爾沃就是沃爾沃,品牌形象非常鮮明,也就是說中國的重型汽車品牌缺乏自己獨立的個性。之所以會形成這種局面,筆者以為主要與中國重型汽車自身的特點分不開。在國內,企業對產品的品牌都已經普遍重視起來,通過媒體宣傳、參加行業活動、進行公益捐助等各種途徑宣傳和維護自己的品牌。但是,在海外市場,情形卻不是如此。到國外參展、利用海外市場當地的媒介進行宣傳的也不太多,即使有,投入也很少。

 

  為什么國內企業都不太樂意掏這方面的費用呢?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宣傳費用高,有些企業想做宣傳,但是自身實力不足,難以支撐起巨額的宣傳費用;另外,大多數國內企業的出口都是國外用戶自己找上門來,對利用媒介宣傳缺乏足夠的認識,認為“酒香不怕巷子深”的還大有人在;還有就是企業對出口市場缺乏長遠的戰略規劃,認為只要產品銷得出去,收回款項,賺了錢就可以,并沒有提到戰略的層面來考慮這個問題。對比很多在中國的外資企業,他們在進入中國市場之前和之后,都極注意和媒體搞好關系,利用媒體的廣告和新聞報道來宣傳自己的品牌。

 

  除了進行媒體宣傳外,中國卡車企業也不善于用法律手段來維護自己的品牌。常見的就是人們已經見慣不怪的知識產權之爭。對于企業和產品的商標及相關專利,欲進入海外市場的企業都應該利用當地相關法律,為自己的品牌樹立起一道法律的保護欄。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大部分中國重型汽車品牌的技術水平低、平臺相似。比如,斯太爾技術是主流,出口產品也多是斯太爾技術平臺的產品,其他的技術平臺如基于三菱技術平臺的華菱重卡雖然增長快,但總量不大,還沒有形成足夠大的影響力。這種現狀,影響了中國重型汽車在海外市場張揚自己品牌的個性,樹立鮮明的品牌形象。也就是說,中國重型汽車品牌要趕上國際大品牌還需要不斷地努力,加強學習、交流,不斷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提高自己的技術水平,最終形成自己的技術特色和優勢。

 

服務不到位售后服務體系不健全

 

  售后服務一直是我國汽車出口的軟肋,在重型汽車出口領域也是如此,很多企業不夠重視,有些企業想做但自身實力不足。很多汽車出口企業是借助國外經銷商實現車輛銷售和提供售后服務的,或是依靠我國的專業出口公司打通海外市場營銷渠道,還有很多車是以二手車形式銷售出去的,根本沒有服務可言。總之,我國重型汽車出口在國際市場上還沒有建立起自己完整的售后服務網絡,服務還很不到位。

 

  然而,要建立完善的服務網絡,要投入巨額的資金和人力物力,無論哪一個環節做不好,都會勞而無功,影響服務質量。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務網絡,不只要對當地人口、經濟、文化、社會等方面進行深入了解,加強技術工人的培訓,另外還要解決好本土化問題,這樣才能節省成本,服務才有效。

 

  對售后服務問題,有些重型汽車企業也在進行有益的探索,它們海外市場的服務主要通過以下幾個途徑:第一,開發有服務能力的經銷商,通過對經銷商的服務人員進行技術培訓,給經銷商準備配件,然后經銷商通過他們的二級銷售和服務網絡對用戶進行服務,這樣能很好地解決本土化的問題;第二,發車的時候多備易損件,一些簡單的問題,用戶可以自己或通過當地服務站解決;第三,與國際知名大零部件制造商合作,利用他們健全的服務網絡為用戶提供服務;第四,在各大市場都配有專門的服務人員,以應對比較復雜的服務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