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中文一区二区三区_99re国产视频_国产经典视频一区_网站在线观看你懂的

熱門關鍵詞:

08汽車產業十大關鍵詞之-商用車合資新格局

時間:2009/1/6 16:10:04來源:第一商用車網作者:第一商用車網責編:0條評論

 

關鍵詞: 

 

商用車合資新格局

 

    8月7日,福田汽車與戴姆勒公司北京簽訂合作意向書,雙方約定將在中國設立股比50:50的中重卡合資公司,提供中型和重型載重車和技術,并探索在全球市場中擴展福田歐曼品牌國際產量和銷售的其他機會。

 

  從現在達成的協議看,未來的合資公司將生產福田歐曼中重卡產品和戴姆勒許可的奔馳OM457重卡發動機,而此前最被國內市場期待的奔馳重卡卻并不在合資公司的產品之列。

 

  這次合作雙方特別強調是戰略合作而不是市場換技術的合作,雙方計劃將中國中重卡合資公司建成雙方全球合作業務的運營中心,也是雙方展開全球合作的管理決策、研發、生產、供應鏈管理、營銷管理等中心 .

 

  在中國中重卡合資公司取得營業執照的前提下,雙方同意將在中國之外建立合資公司,第一步是在合資公司成立后的兩年左右在俄羅斯設立合資公司,第二步是在合資公司成立后三到五年在南亞和中南美洲設立合資公司。這就意味著福田汽車可以通過雙方共同建立的合資公司,將自主品牌卡車打入歐洲和南美等海外市場。

 

專家點評:

 

  袁岳:這是高端強者與一個中端強者的合作

 

  有人懷疑由于奔馳的強勢技術與全球品牌號召力,福田是不是會淪為奔馳卡車的一個全球代工廠而已。實際上這個擔心不無出處,但并不是事實。因為實際上奔馳是借用福田的低端中重卡車領域的成本優勢與市場擴展能力,再結合奔馳汽車在全球的品牌影響力,在原來的高端卡車以外另辟出中端中重卡這一原來在奔馳卡車系列中基本不存在的市場;而福田則可以借助奔馳的品牌號召力,加速在中國市場的擴張與在全球市場的擴展(甚至會推動到在各方合作者與用戶對于福田在其他機動車領域的產品品牌信心),事實上雙方在金磚國家的市場拓展戰略方面已經形成比較一致的共識。

 

    奔馳與福田的合作是一個高端強者與一個中端強者的合作,從而為它們各自制造了新的發展空間。

 

  楊克銓:能否走出合資新路尚需觀察

 

  近20年來的中國汽車工業發展現狀證實,當初"以市場換技術"的發展思路,只是一廂情愿的美好愿景。牢牢控制著核心技術的國際汽車巨頭一方面大張旗鼓地占市場,一方面卻并沒有痛痛快快地將技術傾囊相授。尋求中國汽車工業發展新路徑,勢在必行。北汽福田和戴姆勒的聯手,或許讓我們看到了走出合資新路的一線希望。

 

  從理路上來說,中國最大商用車生產廠商和全球最大商用車制造商的聯姻,不僅是商用車市場的一件大事,樂觀地看,雙品牌戰略合作的構想之下,北汽福田在學到戴姆勒先進技術和管理的同時,也能利用新的銷售服務網絡進入全球市場,不斷提升自身的產品力和品牌知名度,從而加快自身的國際化進程。真正在合作中壯大自主品牌自身的力量。

 

  然而,正所謂"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合作者從來不是救世主,自身的最大利益從來就是談判的底線,所以,中方也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能將自身技術的進步和管理的優化完全寄希望于外方合作者。與其信誓旦旦地作出"不排除研發第三品牌"這樣過于空洞的預期,不如踏踏實實把已經有的品牌做強做好,推出真正有競爭力又能滿足市場需求的產品,才能走得穩健和長遠。

 

  bitauto:表面看,福田受益頗大,但戴姆勒可能有更深的意圖

 

  在這一輪的合資合作中,跨國卡車公司在總結首輪失敗的經驗教訓的同時,開始在合資細節上有所調整,與以往合資企業更多生產強勢品牌不同的是,在此次福田和戴姆勒簽署的合作意向書中,福田的品牌而不是奔馳品牌得到了彰顯。

 

  福田和戴姆勒合資前景分析:首先,從國內市場來看。目前中國中重型卡車行業競爭已經非常激烈,與此同時,該行業所面對的,是一批對價格異常敏感的中國卡車用戶群體,這一群體中的大多數人一向不習慣為先進技術埋單(國Ⅲ路線之爭再次證明了這一現狀),顯然,在合資公司生產的"新"歐曼由于在戴姆勒先進技術的包裝下,勢必將會在價格上有所提升,這將使得"新"歐曼在短時間內不太可能在市場取得太大突破,因此一直想在中國市場擴大份額的戴姆勒怕是還要等上一等。

 

  其次,在海外市場。奔馳技術無疑是塊"金字招牌",對于一向因低質低價廣受海外用戶詬病的中國卡車來說,有了它的護衛,顯然能夠提升福田汽車及歐曼品牌的形象,從而在國際市場上更具競爭力。與此同時,根據協議,福田還可以借用戴姆勒的網絡作為其中的低端產品成員進行銷售,這一借力的方式將給福田歐曼在國際上的拓展帶來不少好處。

 

  再次,在此次意向合作中,福田一向堅持的自主品牌得以保全,這在中國大規模引入外方產品的中國汽車合資模式中算得上一個進步。若中方被動地分享生產許可卻無須進行產品開發,最終會使得外方把控引進新產品的主導權與品牌擁有權,這樣的背景下,合資外方很難容許合資企業中存在一個活躍的研發組織,從而導致中方技術力量愈發薄弱。而此項合資形式保證了合資公司在沒有放棄自主品牌的前提下,還可以通過戴姆勒的技術及形象提升知名度和競爭力。

 

  如此看來,根據這一協議的內容,似乎福田在其中的受益頗大。但以上呈現出的只是一種表面狀態,戴姆勒有可能有更深的意圖在其中。

 

  眾所周知,戴姆勒一直對中國市場有著很大的期待,而這也是支撐其堅持與福田合資合作的最大動力,在該項協議中,盡管歐曼品牌得以保全,但是是以低端產品的部分出現,而在中高端品牌上未作任何說明。而根據奔馳在商用車市場中的地位以及戴姆勒所掌握的技術話語權,這一品牌留予奔馳可能性極大。

 

  這顯然就給了戴姆勒可退可進的空間,退可以在中國高端市場還未成熟的時候,通過扶植歐曼在海外市場的發展,而享受利潤分成,進則可以在中國高端市場日益成熟之時,以奔馳品牌大舉進攻,而此時,關鍵專利技術與品牌等都掌握在合資外方手上時,中國的合資汽車企業很有可能就會淪為外國汽車企業的附庸,這顯然是福田所需要提防的。

 

  從戴福此次尚未有最終實質結果的意向書中,顯然可以看到在新合資時代,跨國卡車企業試圖以更加長遠的視野來規劃它們在中國甚至在其他海外市場的藍圖,而對尚在進行中的東沃及曼濰談判中,這樣的思路也極有可能貫穿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