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中文一区二区三区_99re国产视频_国产经典视频一区_网站在线观看你懂的

熱門關鍵詞:

堅持不走合資路—專訪斯堪尼亞(中國)總經理何墨池

時間:2008/12/31 8:39:30來源:《商用汽車新聞》余春瑜作者:《商用汽車新聞》余春瑜責編:0條評論

 

    雖然斯堪尼亞在中國的銷量很小,甚至可以說微不足道,但是就斯堪尼亞集團的全球表現來看,其有許多地方值得稱道。如從1891年成立以來,斯堪尼亞能夠保持70年盈利的狀態。又如銷量不是最大,盈利水平卻是最好。相信這些能夠給時下的中國商用車企業一些啟示。 

 

  2008年第三季度,斯堪尼亞集團的利潤同比上升了3.6%,達到18.2億克朗(相當于21.28億元人民幣),營業收入同比增長了2.6%,達到204.3億克朗。

 

    即使金融危機波及全球,斯堪尼亞第三季度的利潤也沒有受到多大影響。支撐斯堪尼亞如此高盈利水平的到底是什么?換言之,斯堪尼亞的核心競爭力是什么?圍繞這個問題,斯堪尼亞銷售(中國)有限公司總經理何墨池作出了他的回答,從中《商用汽車新聞》記者也了解到斯堪尼亞在中國的發展策略。

 

斯堪尼亞的核心競爭力

 

    何墨池認為斯堪尼亞的核心競爭力在于4個方面。

 

    第一是模塊化。斯堪尼亞卡、客車產品的許多零部件是通用的,這有3個方面好處:首先,優化了斯堪尼亞產品系列的主要零部件,相對常規產品來說,極大地延長了這些組件的壽命周期;第二,簡化了備件管理,有助于提高服務質量;第三,為研發提供了便利。

 

    其次是專業。“斯堪尼亞只做重型卡車、大型客車。我們不做上裝,只生產底盤。商用車領域的競爭將越來越激烈,這就對企業的專業化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什么都想做,什么都將會做不好。”何墨池認為。

 

    三是提升效率;第四是依靠服務。何墨池坦言,經濟形勢不好的時候,斯堪尼亞的利潤率也會跟著下降,但是即使利潤率下降,也仍高于行業平均水平,原因就在于依靠服務的利潤。他進一步解釋說,現有的車輛保有量決定了車主還要繼續保養車輛,這就產生了利潤。“我們稱之為吸收率,當銷售為零的時候,如果服務做得足夠好的話,服務的收入可以覆蓋我們所有的成本,這時吸收率能達到100%。”何墨池解釋道:“國內企業則不太重視售后服務收入,在他們看來,服務不是主要的利潤增長點。”

 

迥異的策略

 

    在中國市場上,斯堪尼亞也堅持采用這些經驗。在其他跨國品牌大舉進入中國市場時(如戴姆勒、沃爾沃紛紛在華建立合資企業;戴-克(中國)投資有限公司2001年成立),惟有斯堪尼亞在2007年3月才由代表處升級為擁有法人權限的銷售(中國)有限公司。

 

    對于是否慢了一步的說法,何墨池并不認同,在他看來,“這是媒體誤讀了”。戴姆勒、沃爾沃在華成立的多是投資公司和合資企業。投資公司主要考慮貨物供應,是通過進口還是在國內生產,這不能解決銷售和售后服務問題。斯堪尼亞認為,先從銷售和售后服務出發,然后再考慮怎么供應產品,是進口合理還是在國內生產合理。“畢竟目前進口車的關稅才6%,最重要的是建立渠道和網絡。從這個角度看,我認為斯堪尼亞站在前面,先建立自己的網絡和系統,控制銷售、零部件供應、售后服務。除了豐田以外,目前我們是惟一一家得到進口權的獨資銷售公司。”

 

    另一方面,策略的選擇也決定了斯堪尼亞在中國市場的表現。與其他跨國品牌不同,斯堪尼亞堅持不走合資的道路,哪怕面臨著可以迅速進入當地市場、擴大銷售的誘惑。“我們從來沒有做過合資,也不去收購別的公司,在全球都是如此。我們就把精力放在發展自己品牌上,這能讓我們更專注。”

 

    在客車上,斯堪尼亞堅持采用商務合作的方式,只提供底盤,卡車也同樣如此。據了解,斯堪尼亞已經跟中聯重工開始了合作,“我們提供底盤,中聯重工提供上裝,在近日上海舉行的寶馬展上,我們的底盤和中聯的上裝相結合的車輛已經參展。”何墨池說。

 

記者手記

 

斯堪尼亞值得中國企業借鑒之處 

 

    1.專業化:“不同于國內有的企業什么都想做。包括上裝也想做,斯堪尼亞堅持,我的強項就是底盤,而別的企業的強項是上裝,我不會去做上裝,而是跟上裝品質最高的公司合作。”

 

    2.耐心等待、協同作戰:“中國是比較小的市場,進口車一年也就9000輛的銷量。因此,斯堪尼亞與其他跨國品牌的首要任務不是互相競爭,而是共同培育這個市場。現在我要做的事情就是通過耐心的宣傳、溝通交流,等待中國客戶成熟。”

 

    3.注重服務:何墨池在采訪中強調了斯堪尼亞提供的是一攬子服務——這種服務不僅僅是簡單的維修和配件供應,還包括保養協議、服務合約、車隊管理、金融服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