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中文一区二区三区_99re国产视频_国产经典视频一区_网站在线观看你懂的

熱門關鍵詞:

出口受阻國際市場環境堪憂 中國重卡企業進退失據

時間:2008/12/12 8:19:53來源:互聯網作者:互聯網責編:0條評論

 

中國重卡企業的日子并不好過。

 

    這樣說也許大家覺得很奇怪,2008年上半年我國重卡銷量不是節節攀升嗎?各家重卡企業不是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業績嗎? 

 

    俗話說得好,“一俊遮百丑”,正是由于國3標準實施的預期,導致重卡產品銷售飆升,而“銷量”這一美把重卡企業所面臨的重重危機所掩蓋了。七八月以來,“黑云壓城城欲摧”,重卡企業又回到了苦難的原點,個中滋味恐怕只有自己知道。

 

為什么這么說? 

 

出口受阻,國際市場環境堪憂 

 

    我國重卡出口量雖然不是很大,但是有兩點足可以讓國內重卡企業為之奮力一搏。第一,重卡產品出口的利潤率相當高。比起國內一輛重卡十幾個百分點的毛利率來說,出口到國外,一輛重卡的毛利率可以直線上升到30%左右,這對國內競爭日益激烈,利潤狀況并不樂觀的國內企業來說,無疑具有很大的誘惑力。特別地,對一些重卡企業后起之秀而言,如華菱汽車、青年曼等,出口數量占到整體銷量的相當比重,是其利潤的主要來源。 

 

    第二,具有很高的未來預期。這就是說,由于有國家對出口的鼓勵,由于有家電、紡織品等產品在世界市場成功的先例,由于有價格低廉而品質過硬的產品,由于國內競爭環境惡劣,所以重卡企業普遍認為,在不久的將來,我國的重卡產品將在世界市場上三分天下。正是由于有這種預期,所以對出口額外重視。 

 

    但是,期望越高,失望也就越大。重卡企業在今年出口時,在俄羅斯和東南亞(主要是越南)遇到了較大阻力。眾所周知,俄羅斯一方面宣布,對內宣稱要加強本地汽車企業的培育,一方面對外宣稱,進口汽車產品制止認證條件大附加碼近乎苛刻。一下子,把我國的大部分重卡產品拒之門外,而為了獲得新的產品認證,重卡企業又不得不大費周章,花頗多金錢和時間;而且,下一次認證以后,利潤率還會那么高嗎? 

 

    越南是中國卡車出口的第二大市場。但是今年以來,由于越南金融狀況不佳,通貨膨脹嚴重,越南盾對美元匯率波動加大等原因,為了應付這一些危機,越南方面多次提高汽車及零部件進口關稅,這又是對我國卡車企業的一大考驗。 

 

    這只是冰山一角,未來可以預見,對中國物美價廉卡車的考驗將會越來越多。 

 

國3實施,國內銷售被狙擊 

 

    上帝遲遲不肯接受國3之門。不管是明還是察暗訪,即使進入到9月,重卡市場上銷售最多的車輛還是國2排放的車輛,雖然國家嚴令7月1日后必須銷售國3車型,但是各個大生產廠家也意識到過度沒有那么簡單,為了占據市場的主動權,數萬輛卡車提前拿到了自己的“出生證”,鐵桿經銷商與主機廠家密切配合,國2車輛猶如一股暗流卻洶涌澎湃。但是問及國3卡車,即使最以銷量馬首是瞻的主機廠,即使對如龐大這種幾乎壟斷的經銷商,其銷售目標竟然是個位數。毫無疑問,他們在國家的強制政策下,紛紛丟盔卸甲,并一直苦苦追尋——有什么方法可以能夠放用戶盡快接受國3?他們一半的策略是等待,而無疑這是一種煎熬。

 

成本高企,利潤再度攤薄

 

    今年3月4月,重卡企業面對鋼材價格的飆升不得不全線漲價,那幾日的驚心動魄,謠言,焦慮等等,業內人士或記憶猶新。要知道,在中國的市場環境而言,從來都是降價的,從來沒有聽說過漲價的。漲價,或多或少預示著客戶的流失和市場的萎縮。但是萬幸的是,由于有國Ⅲ這塊擋箭牌,重卡企業似乎已然過得很好。但別高興太早,利潤又少了一塊。

 

    當時很多企業都承認,一輛卡車幾千元的漲幅,遠遠不能消化掉原材料漲價帶來的成本上升,雖然名為漲價,實為“降價”,利潤率大幅跳水。 

 

    一個時刻要記住的事實是,我國的重卡市場是最近幾年才剛剛發展起來的,大多數企業實際的年齡還不超過10年,并且,大多數只是有企業總收入在撐門面,而實際沒有利潤或利潤為負,需要的是投入、投入再投入。 

 

    而原材料的壓力,一方面要考驗中國企業的經營智慧,另外一方面就不得不考驗到企業的內控能力和成本控制能力,那么只有幾歲的中國重卡企業,能夠真的應付自如嗎? 

 

    不過,今天的投入,就是希望明天的產出,明天真的會更好嗎? 

 

油價飆升,用戶苦不堪言 

 

    “你要有錢,若要賺更多的錢,你就囤積石油吧。”一個經濟學家這樣說。感謝他的忠告,于是有了中國柴油價格的跳躍式上漲,有了加油站前為等加油長長的排隊者,有了“油荒”這個名詞。

 

    柴油的高價和稀缺,卡住了卡車用戶的脖子,同時也讓卡車企業難于呼吸。 

 

    對轎車而言,“買的起,用不起”越來越多地成為共識。但時至今日,卡車因為其生產資料能賺錢的性質,還處在“買的起,勉強用得起的境地”,還沒有達到那個可怕的臨界點,但是他還遠嗎? 

 

    我們可以看到,由于高油價,英國的卡車司機在堵路抗議,奧地利的卡車司機上街示威,韓國的卡車司機在罷工,等等;而中國的卡車司機還僅僅是在抱怨。但是我們不得而知,抱怨的背后,又有多少量卡車需求悄然逝去? 

 

    并且,柴油的高價和稀缺,又如一對孿生兄弟,他們本是一體,一塊兒“膨脹”,我想,卡車企業的老總,若有噩夢的話,油荒將是其一。 

 

    除此之外,國內通貨膨脹盛行、國家銀根緊縮、重卡銷量的提前透支、國3帶來的維修服務困局等等,無疑都是一根根絞索,重卡企業該如何掙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