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中文一区二区三区_99re国产视频_国产经典视频一区_网站在线观看你懂的

熱門關鍵詞:

中國卡車重返俄羅斯之路坎坷多 被征車身稅

時間:2008/12/10 15:54:33來源:中國汽車報作者:中國汽車報責編:0條評論

 

   俄羅斯總理普京日前簽署2008年第745號政府法令,對進口的汽車散件課以新關稅,對汽車車身征收15%關稅。同時,每個進口車身不得少于5000歐元(約合6700美元)。于今年11月14日生效的該項法令,對尋求在俄羅斯組裝生產汽車的中國汽車企業而言,無疑是一道相當高的門檻。 

 

“認證門”延緩中國企業拓展俄市場進程

 

  俄羅斯市場每年約需40萬輛卡車,國內只能生產30萬輛,有10萬輛需進口,對中國卡車企業有很大吸引力。但今年年初俄政府提高進口汽車認證門檻,我國汽車對俄出口步伐放緩。

 

  俄羅斯政府規定,從2008年1月4日起,對從非日內瓦協議成員國(包括中國)進口的汽車進行全面檢查,提高認證門檻。比如,卡車安全性檢測項目從2項增加到9項,車身強度、剎車檢測也提高了要求。同時,暫停一年小批量(150輛以下)進口。

 

  除增加檢測項目外,檢測費用也大幅提高,一個車型的檢測費用從2006年的7萬歐元提高到15萬歐元。俄羅斯將于2010年全面實施歐4排放標準,意味著中國企業花大價錢取得的有效期3年的質量認證,實際只有兩年有效期,2010年必須進行新認證。

 

  北汽福田海外事業部副總經理常瑞告訴記者,新一輪產品認證項目多達76項,每款車型的認證費用很高,所需時間也很長。

 

  希比利汽車出口(北京)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祝景成說,獲得俄羅斯新標準認證需4~6個月,無形之中拖延了中國汽車企業進入俄市場的步伐。今年,我國汽車對俄出口形勢很不樂觀。

 

  據介紹,中國汽車出口俄羅斯通常采取三種認證方式:有效期3年的大認證,150輛以下的小批量認證和不需要認證的二手車出口。此前,國內很多卡車企業不太重視俄方的認證制度。由于大認證費用高、耗時長、程序復雜,所以不少企業通過俄羅斯經銷商取得小批量產品認證,或者將新車當二手車向俄出口。俄方停止小批量認證,并嚴厲打擊灰色清關行為的做法,對未獲大認證的中國卡車企業影響很大。

 

多家卡車企業通過“認證門” 

 

  常瑞告訴記者,多款福田汽車已經通過俄羅斯新的認證,產品正陸續進入俄羅斯市場。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俄羅斯汽車市場呈現頹勢,估計今年我國汽車出口俄羅斯會受到一定沖擊。

 

  陜汽海外市場部部長李健說,該企業積極配合認證機構進行產品認證,認真與認證機構及外國專家溝通各項條款。經過努力,陜汽重卡一批新產品通過了俄羅斯新標準的認證。他同時表示,從認證準備到獲得證書,前后花費4個月時間,在認證沒有下來時,出口受到一定影響。

 

  長城汽車一批新車型也完成了認證,有效期至2009年。長城汽車海外部總經理邢文林稱,新認證標準對長城影響不大,僅需改動一些手續而已。祝景成告訴記者,長城一直想在當地建廠組裝,真正融入俄羅斯市場。長城汽車的發展比較穩定,在俄羅斯投入不少廣告,服務體系也在建設中。雖然出口數量不多,兩年前為5000輛左右,但長城穩扎穩打,在俄市場主銷SUV和皮卡,今年有望突破1萬輛。

 

  自卸車對俄出口較多的是中國重汽,去年向俄出口重卡近萬輛。由于采取整車出口形式,不受此次KD件提稅的影響。另外,由于重卡關稅相對較低,近年關稅是5%,增值稅18%,共23%,尚能保持一定競爭優勢。

 

實施“本土化”戰略 完善服務體系

 

  據了解,我國多數卡車企業的產品已取得重新進入俄市場的認證。然而,由于俄政府提高進口KD件關稅,我國企業重返俄市場后,要繼續保持出口的增勢,將面臨更大挑戰。

 

  李健說,陜汽下一步將注重產品的適應性開發,針對俄市場的環境,開發適應性強的產品。通過完善的服務,取得代理商和用戶的信任。

 

  常瑞表示,實現在俄羅斯的本土化生產,才是贏得未來市場的關鍵。一方面要到當地投資建廠,提高產品的本土化率。另一方面,要加強服務體系建設,建立配件庫,加強對當地員工的培訓。

 

  祝景成認為,中國卡車在俄羅斯應該很有市場,但目前有一些問題亟待解決。比如,有些企業任意加大車廂尺寸,因超載造成翻車事故;有些企業沒有零部件儲備,故障車輛無法得到及時修理;許多出口到俄羅斯的中國重卡沒有俄文使用說明書和零部件手冊,造成俄羅斯消費者使用不便。

 

  目前,俄羅斯正在積極爭取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有專家認為,加入世貿組織后,俄羅斯將不能隨意變動規則,抬高進口標準,具有競爭優勢的中國卡車將有較為廣闊的發展空間。